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建议呼吁 >> 正文  
  在北大百年讲堂讲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电影《弹球里的太阳》首映式上的发言       
在北大百年讲堂讲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电影《弹球里的太阳》首映式上的发言
[ 作者:胡星斗    转贴自:胡星斗教授赐稿    点击数:1131    更新时间:2008-03-25    文章录入:admin ]


  我就是农民工子女、打工子弟,不过那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我父母是进城给人理发、磨剪刀的,所以,我是正宗的农民工子弟,只是那时还没有农民工、打工子弟这样的名词。
  一、不容忽视的新移民子女上学问题。
  首先,我要纠正的是,城市新移民不应当被称为“农民工”,“农民工”一词带有歧视性,是伴随着户籍制度、暂住证制度、城乡分割制度所产生的歧视状态下的话语,农民被标定为二等公民,享受不到国民待遇、公民待遇,即使办了企业,也还是农民企业家,永远不能获得同城待遇。
  据报道,某大城市上百万农民,五年间仅有4~5个人获得了当地城市户口,也就是说,新移民获得大城市户口的机会不到百万分之一。
  但是,新移民对城市的贡献是巨大的。研究发现,每个农民工每年创造的剩余价值近两万元,全国近两亿农民工,对城市的贡献总价值达两万亿人民币,相当于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二。
  新移民对城市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他们理所当然应当享受同城待遇,他们的子女理所当然拥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2003年9月国务院转发了六部委文件,强调流入地政府的责任,要求两个“一视同仁”,即在缴费方面和教学、评优、入队、入团等方面流动人口子女与城市户籍人口子女一视同仁,这是极有价值的原则性规定;2006年9月新通过的义务教育法又第一次写入了流动人口子女具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样流动人口子女的上学问题有了法律依据。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已经彻底解决,恰恰相反,由于以上的原则性规定没有资金、责任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中央也不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进行转移支付,地方上事权与财权不相对称,因此,流动人口或者说新移民子女的上学问题以及相关的社会问题、心理问题依然严重,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二、新移民子女教育的两种选择:上公办学校还是打工子弟学校。
  一般来说,打工子弟大多希望上公办学校。公办学校办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但现实的问题是,到公办学校上学往往要交纳数千元甚至1~3万元不等的费用;而打工子弟学校便宜得多,学费仅300元左右,几乎没有额外的费用。公办学校还有校服费、午餐费等,还要入学考试,分数低了的进不去,有的要90分以上;公办学校普遍采用地方教材,与打工子弟学校使用全国性的教材不一样,而打工子弟还要回老家高考,所以,教材方面公办学校不能与学生的原籍衔接;公办学校接纳打工子弟的,大多也是生员不满的市中心学校或者远郊区的学校,路途遥远,又没有校车,加上学生担心在公办学校受歧视、还有一些因为超生没有户口的孩子难以进入公办学校,所以,不能寄希望于公办学校全部解决打工子弟的上学问题。
  打工子弟学校是国家教育的有益补充,是打工者教育上自救的良好方式,政府应当予以扶持。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提出对“简易学校的设立条件酌情放宽”,这是正确的,可惜在许多地方没有贯彻实行。
  关闭一所学校,未来就要兴建一座监狱。尽管打工子弟学校条件比较差、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差、学校管理不太好、爱打架的学生多、校园狭小、没有活动场所、旧车接送存在潜在的危险,但也不能够在没有详细论证、未做好妥善安排的情况下随意取缔;打工子弟学校具有随到随收、费用低廉、车接车送、没有歧视等优点,符合家长流动性强、收入微薄等特点;打工子弟学校还有六类免费读书的,如孤儿、单亲家庭、残疾小孩、特困家庭、重灾区孩子、同年级前几名品学兼优的孩子。
  三、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政府应履行完全的责任。政府应当支持新移民子女无论是上公办学校还是上打工子弟学校的自主选择,同时实行同城待遇,取消借读费等;中央政府对接受打工子弟较多的城市提供财政转移支付;打工子弟教育纳入地方教育规划,列入教育经费预算;政府资助公办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按打工子弟人数向学校拨付经费,或者以发放教育券的方式对打工子弟和学校进行补贴;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区,由政府投资建设简易学校;实行民办公助,除了对学校进行补贴,教育主管部门还要派教师到打工子弟学校做兼职、全职、无偿的教学服务,对校长、教师的聘任进行统一的资格审核;要降低简易学校的办学标准,尽可能下发《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规范校车标准;将打工子弟学校纳入校方责任保险之中,降低校园伤害事件的风险;将打工子弟的入学状况列入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当中;政府还应当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让打工子弟不必回原籍高考,让祖国的花朵尽快融入所在的城市,不再受到任何的歧视。
  目前,我国有打工子弟2000万,留守儿童2000万,他们的身心健康令人担忧。整个社会都应当关注他们、爱护他们,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国家的主人,如果打工子弟出现偏差,那么整个社会将来会承担后果。今天的电影首映反映了电影界涌现出一批有良知的从业人员,你们勇于反映现实,描写弱势群体的困境和人类的大爱,我由衷地向你们表达敬意。


  2008-3-21

  (“胡星斗中国问题学、民生经济学”网站:http://www.huxingdou.com.cn。)

  • 上一篇文章: 在博客网大部制与政治体制改革研讨会上的发言

  • 下一篇文章: 从小产权房看土地私有制度——在洪范法律与经济研究所小产权房与农村土地困局研讨会上的评述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1]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6]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9]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2]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9]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6]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1]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2]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 评刘伯温[1384]

  • 从追求GDP转变为追求HDI[2107]

  • 中国为何没有一流的大师[2223]

  • 既要尊孔更要尊墨,墨子是…[2294]

  • 关于制定中国的阳光法案的…[1328]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