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建议呼吁 >> 正文  
  大部制讨论忽视了三项改革       
大部制讨论忽视了三项改革
[ 作者:胡星斗    转贴自:胡星斗教授赐稿    点击数:780    更新时间:2008-03-25    文章录入:admin ]


  最近,大部制的改革引起了全国的关注,但有关讨论忽视了财政改革、社会改革、下属机构改革与大部制配合的重要性。
  大部制必须与财政改革相配合。如果不能完善民主财政、透明财政,让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掌握钱袋子,官员花钱必须经过人大的批准,保障人民代表的质询权、监督权、弹劾权,同时,遏制、规范预算外收入,如将征地的收入纳入预算,这样才能保证大部制改革后机构不反弹,不陷入“膨胀——精简——再膨胀——再精简”的怪圈。有了民主财政、透明财政,地方政府如果不合并机构、搬神拆庙的话,会发不出工资或者公务人员的平均收入下降。
  大部制必须与社会改革相配合。也就是要转换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为此必须把原由政府包办的事,回归社会和市场,即使是公共事业,也尽可能让社会如社区、民间资金、民间慈善组织参与;本地政府必须办的事情才考虑设置机构,事情已经减少或事情已经没了的机构,要坚决裁减撤并;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投资服务、各种行业协会和非赢利组织。
  大部制还必须重视下属机构的改革和基层政府机构的改革。刚刚退下的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两会”上说:2006年审计署审计了中央部门所属单位,截止2005年底,31个中央部门拥有下属机构(不含经国务院批准的职能司局等内设机构和派出、分支机构)共5074个,人员164.12万人,也就是说平均每个部委拥有自行设置的单位163个,每个单位325人。
  同样,我国县级政府平均拥有300个下属机构,包括办事机构、临时机构、事业单位等。
  目前,我国的中央政府机构并不特别庞大,甚至公务员的人数并不比美国联邦政府多。但是,美国政府基层几乎没有什么公务人员,其县政府只是协调机构,乡镇实行自治。而中国71%的公务人员在基层,尤其是市、县、乡吃财政饭的人太多。所以,实行大部门制或许在基层更加重要,如许多县都设置有80余个科局,叠床架屋,职能重复,如根据某县政府网页,其工业口有工业局、轻工局、企业局、工商局、商业局、外贸局、经贸局、经管局、计划局、物价局、物资局、建委等,农业口有农业局、粮食局、烟草局、林业局、水产局、水利局、畜牧局、农机局等,文化口有文化局、广播局、教育局、科技局等,其他还有老干部局、档案局、体委、计生委、法制办、综治办、对台办、侨外办、区划办、编制办、开发区办、县志办、党史办、扶贫办等机构。现在,每一个局名义上几十人,实际上可能上百甚至几百人拿工资。譬如湖南某县级市人口不过40万人,城市人口不到25万,是一个经济落后地区。可市党政部门、行政机关就有88个,加上四大班子,共92个。领导干部正职92人,副职279人。其建设局下辖16个单位,园林管理处就有约200人,仅一个直径不到一华里的公园就有职工150人;自来水公司有约200多人。其教育局现有正副局长9人,设教育督导室、纪检组、工会、办公室、人事股、计财股、普教股、成教股、职教股、招生办、教研室、电化器材室、师训股、法制股等14个股,机关员工百余人。其水利电力局共有干部90多人,下属单位9个,员工一千多人。
  中国机构改革的重点、难点在基层。但“下改上不改,改了也得改回来;下动上不动,越动越被动”,所以,“两会”决定先对中央部委实行大部制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忽视了部委下属机构和基层政府的改革,对基层改革没有一整套应对方案和具体的解决措施,那么整个国家行政改革的效果是极其有限的。
  中国已经从“改革企业”发展到“改革政府”的时候了。为了大部制的顺利推进和卓有成效,必须重视财政改革、社会改革、下属机构和基层改革与大部制改革的紧密配合。


  (“胡星斗中国问题学、民生经济学”网站:http://www.huxingdou.com.cn。)

  • 上一篇文章: 国家标准应当免费公开,改变创收型政府的形象

  • 下一篇文章: 在博客网大部制与政治体制改革研讨会上的发言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1]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6]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9]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2]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9]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6]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1]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2]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 评刘伯温[1384]

  • 从追求GDP转变为追求HDI[2107]

  • 中国为何没有一流的大师[2223]

  • 既要尊孔更要尊墨,墨子是…[2294]

  • 关于制定中国的阳光法案的…[1328]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