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教育精神 >> 名校名师 >> 正文  
  应试教育出不了诺贝尔奖         
应试教育出不了诺贝尔奖
[ 作者:王绶绾    转贴自:人民日报    点击数:1061    更新时间:2007-10-16    文章录入:admin ]

 

  据统计,20世纪的100年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共159人次,近2/3的杰出人才的成就高潮发生在30岁以前。这就是说,明日的杰出科学人才非常可能产生在今日有志于科学的优秀高中学生中,非常可能产生于这批即将进入大学的年轻人。

  可是诺贝尔奖100多年的历史中,为何在中华大地却没有出现过一次?撇开一些偶然与机遇因素外,我觉得有两点是值得反思的。

  首先,目前依旧顽固的“应试教育”和“应赛教育”往往导致一个后果:即使有一些不错的“科学苗子”,也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慢慢变成一个个角逐分数的考生。即使进入大学,读硕士,读博士,成为很有潜力的科技工作者,但平均年龄也比人家大了好几岁,错过了杰出科研人才“成就高潮”年龄段,20多岁就能做出重要的科技成果又从何谈起呢?

  其次,凡科研有大成就者,研究探索的动机往往都很单纯。但是在我国,时时会有一些非学术因素的加入。别的不说,就如SCI高潮时,本来是宏观统计的参考,却变成了人人“论文挂帅”的驱动力——读大学时忙着到处发论文,成为科研人员后,一些人丢失了对科学的忠诚和信念,有人甚至把一篇文章掰成几瓣来发表,这种文章当然与诺贝尔奖无缘!类似的非学术因素还有很多。

  事实上,我国目前对三四十岁的年轻科技人才给予的支持是得力的,从人员素质、课题水平,到支持强度、项目数量,较一些发达国家都并不逊色。可是为什么在以诺贝尔奖为代表的重大科学成就上仍然落后?我感觉,可能主要归咎于这种学术机遇与学术环境上的差距。

  人们常常问,“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其实,在我看来,与其关注这个问题,不如抓紧时间调整我们的教育和学术环境,选好参照系,找到努力的方向。

  (作者王绶绾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文学家)

  • 上一篇文章: 中国企业家眼中的工程教育

  • 下一篇文章: 诺贝尔距离中国有多远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4]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