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个人精神 >> 有所作为 >> 发展方式 >> 正文  
  当代青年成功的要素         
当代青年成功的要素
[ 作者:郑确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311    更新时间:2004-10-13    文章录入:水木

每人都曾有过梦
成功是每个青年的梦想;是青年发奋的动力;是牺牲眼前娱乐寒窗苦读的目标;是曾经年轻的人为之自豪的业绩。
但如果要问究竟什么是成功?十人竟有九个回答。如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多以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自强和在世界范围里推进共产主义事业为成功;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我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们,多以成就我国的核事业为成功; 当然,社会上也有些人, 以“升官发财”甚至“金钱美女”作为成功的标志。成功对于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也有着不同的意味,记得《读者》里曾有一篇趣文,它说:“4
岁,成功是……不尿裤子。12岁,成功是……有很多朋友。16岁,成功是……有驾驶执照。……70岁,成功是……有驾驶执照。75岁,成功是……有很多朋友。90岁,成功是……不尿裤子。”这种说法有些搞笑,但也不无道理。
值得强调的是,是否成功并非仅以自己的想法和实际成就为标志。个人认为很成功,但社会不认可,或者社会认为很成功,但个人却觉得自己很失败的情况我们也常常见到。所以成功有个人与社会两个方面的标准。我们所要讨论的成功,是以个人标准和社会标准相统一作为前提。如果一个人自己认为很成功,而社会不认可,我们不去讨论;而按社会标准看一个人是很成功的,而当事人自己却毫无这种感觉,也不能算是成功。
对于每个个体来说,成功就是超越自我,将理想变为现实。6岁的孩子,成功可能是一天认十个字;30岁的女子,成功也许是保持婚姻的稳定与幸福;当然还有不少人,以征服自然、改造社会为己任。理想虽然差异很大,但要成功,所依靠的素质却常常是共同的。

你到底要什么?
上过幼儿园的孩子都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说的就是做事不要三心二意,用大人的话来说,就是要有目标意识。现代社会是一个五光十色、丰富多彩、诱惑万端、机会无限的社会。而青年时期既是一个有着多种发展可能的时期,又是一个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渴望的时期,一个精力充沛好玩好动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青年的追求可以是多元的,能实现改造世界的远大抱负是成功,把街舞跳好,把流行歌曲唱好也是成功。只
是,任何一个可能的实现,都要以其他可能的机会的放弃为成本.一个目标的实现,往往意味着另一个目标再也没法去实现.这种选择的困惑往往令青年们头疼。如果一个人没有十分明确的目标意识,就会在众多美妙的可能十迷失方向,结果会一事无成。这样的迷茫青年在大学里也不少见。
笔者有—呻学同学在美国打拼十年,算是比较成功的:干的工作自己喜欢,年收入也比小布什的工资略高一些,而且还不像小布什那么操心。想当年她曾在一家电脑公司干着自己喜欢的上作,但由于她的先生对于美国不太适应,也找不到恰当的工作,所以老想着回国。两人中的一个人如果回了国,时间一长,就很难说是什么结果了。为了家庭的大局,我这位同学选择了与丈大共同经营一家餐馆。当笔者让她将自己的日标排序时,她毫不犹豫地说:亲情及友情、健康、自由、金钱……关键是她毫不犹豫。她活得清醒,活得明白。她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不是个简甲的问题。我们可以热眼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这二十年的情况:改革开放以后,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行为被认可。过够了穷日子的中国人中,终于有机会凭自己的努力去致富,于是,挽起了袖子……一开始,赚钱的目标很明确:饭桌上多一碗肉,身上多一件毛衣。这种物质欲望的产生有点像老鼠繁殖那么快,而且“野火烧不尽”。同时欲望的恶性膨胀又不需要以欲望的一定程度的满足为前提,所以,一碗肉一件毛衣的欲望很快就爆炸得自己都搞不明白了。
不信我们可以考察一下,在诱惑充斥的社会中能清楚地保持臼标意识的人并不太多。人家都在忙,看起来也都很有目标。但深入观察分析之后,却会发现其实很多人心中都缺乏真正属于自己的日标。看人家赚钱也去拼命赚钱,也不知道要那么多钱干什么;看人家收藏艺术品也去收藏,看口巴又看不懂……如果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没有对自己的内心真正需要的深刻而清醒的认识,就会忙忙碌碌一辈子,最后还很难有目标达成的成功感受。
因此,成功所需要的素质,首当其冲应该是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得确实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需要引发动机,动机推动行为.劝自身需要的认识产生了对生活的终极关怀。如果能将这种终极关怀定位在不仅为改善自己的生活,而且同时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来为人类做些建设性的事情卜面,个人的理想就与社会的目标相吻合了,就容易在不断地进步中获得成功的感受。即使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业方面的成就,他的生活也是成功的。

我不懂,但我可以学
笔者有一大学同学,叫魏明康。现在北人任教。教书之余做点儿房地产什么的,后来又搞金融。钱赚得快、赚得多,加上本来就才华横溢,于是有了点名气。人称“北大有个未名湖,还有一个魏明康。”明康先生做事的特点我是再熟悉不过了。其中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管想搞哪一行,先把那‘行相关的书找来(比如先找50本),气儿猛读之后再说别的。当年南京的金陵图书馆开业的时候,藏书量不多,明康先生就是顺着书架子读的,每天12小时,中途不吃不喝,一个月30天,风雨无阻。这‘读书的本领使他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不断地“与时俱进”。
还有一个例子:(南京)“五星高能”的总裁薛频先生有个做法很有意思:他时不时地找高校或研究所某一方面的专家吃个饭。在某一个大饭店的自助餐厅中,两人边吃边谈。饭吃得差不多了,你学科最前沿的东西及发展状况,人家也知道了个大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来到了需要终生学习的时代。各行各业、各种形式的培训,使人们的职业生涯同时成为了学习生涯。过去有点知识老本可以吃上几年:现在,一旦放松了学习,就会被时代无情地冷落在一边。读书是学习,谈话也是学习。学习的方式是很多的。不管在学校里学了多少东西,不管是硕士还是博上,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人们就会发现还有更多的东西自己不懂,需要再学习。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 …个入学习的能力,决定了,或者说制约了他事业的发展。
当然不是所有刻苦学习的人都是成功的人,因为成功还需要其他的条件。但不去学习一定不会成功。因此,学习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谁懂,我就可以和他合作
不管你学了多少东西,能耐有多大,就算你“与时俱进”,也总有你不懂的,而且也学不会的东西,总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当代社会中,要干成个事儿没有他人的支持,缺少了人与入之间的合作是难以想象的。有位外行老总说过:“我不懂,但我知道谁懂”。只要有人懂,就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去争取成功。有些人酒桌上跟人挺热闹,称兄道弟的,好像真的能够同舟共济。其实,有不少情况下是逢场作戏,
关键时候就“掉链子”。“合而不作”,“作而不合”的人有的是。在一些情况下,还会以握手言欢开始,横眉冷对甚至怒目相向结束。 有一广告公司的老板,创业之初请了三位高校的青年才俊当顾问。基本想法蛮好的。每周开一次神仙会,也解决了不少问题。但这位“总经理”开口闭口的“我给你们创造了一个展现自我
的机会”,话说多了,别人就烦厂:没你就不成?于是,一位自己开了家公司,另二位也“最近比较忙”了。
还有一高校刚上任的教务处副处长,自我感觉好得一塌糊涂,走到哪里都是眼望天花板, 日空一切。他哪里知道,知识分子,谁怕准呀?他所到之处,人们或公然或含蓄地表示出了各种各样的反感。由于他不懂得尊重人,不懂得争取合作,所以,难以得到大家的配合,布置的工作也常常遇到“硬顶”或者“软抗”。
现代人已意识到交往能力的重要,因此市面上传授合作技术的书籍已汗牛充栋,足以使人们在选择的困惑中产生相应的焦虑。但技术对于合作来说只能是“末”,而“本”则是为人。“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已经成了许多过来人的共识。别耍小聪明,别把人家看成弱智,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一点也是青年们容易忽视的。不少人从书上看来了一些“观人法”,还有人自以为懂得了些“观心术”,于是在实践中拼命去用。最终,常常因为缺乏正确的对人的态度,缺乏对做人的基本原则的真正理解,而导致“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悲惨结果。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没有了他人的合作与支持,成功就太困难了。所以说,要想成功自己不懂不要紧,但你得知道谁懂,而且得善于与人合作。
没有体验,一切都不存在
成功除了社会标准外,还有一个当事人自己体验的问题。就算客观上比较成功,但主观上不满足,也谈不上什么成功。而一个人知道不满足容易,知道满足也容易。但同时知道满足和不满足就不是太容易的了。
笔者有一邻居,是知足的典型。他工作稳定,而且不算太忙。几十年如一日,生活得挺自在。每天,他都有时间在门口晒太阳,跟过往的邻居热情地打招呼,“出去叼?”——你往外走的时候他说:“回来了?”——你往里走的时候他说;“吃过了?”一一他会在适当的时候这样说。他还参与邻居们议论大家都感兴趣的事情。什么美国的楼房给飞机撞了,邻居家里被偷了,等等。虽然他生活得可能比你我都幸福,但按照社会的标准,他谈不小成功。他太知足。我们可以假没:如果从改革开放的那—天,就发奋努力,他也许不是今天这个样子,至少按社会标准,要更成功。如此说宋,要想成功,首先得知道不满足。不满足才会产生动力,才会确定目标,去奋斗。不满足是追求成功的前提。
如果说知道不满足是获得成功的前提,那么知道满足叫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南京)作家丁宏昌先生跟我说过他的感受:不管外界对他的评价有多好,但他对自己的作品总不满意,总是处在—种自我否定的状态之中。他说不少作家都有这种感觉。这种倾向使他们不断地去探索,去自我突破,从而不断进步。同时,又使一些人老是处于—种自责之中,甚至有人最后得了抑郁症或其他心理疾病。如果一个人总是不能体验到满足,他就很难获得成功。因为他干得再出色, 自己也没有成就感,没有成功感。按社会标准是成功了,但他体验不到满足。笔者曾有一朋友,任一家大酒店的公关部经理。在外人眼中,她非常成功,但她自己不觉得。她还时时感到内心十分孤独,经常感叹世界上没有人真正爱她。最后,她自杀了。
所以,成功所需要具备的素质,是当事人不断地体会到不满足,从而发奋工作:获得成就时,他能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接下来,他又不满足,再奋斗,扩大战果。然后,在新的高度上体验成功。周而复始。这样过日子,当事人生活就幸福,按个人标准称得上成功,同时,也不断地给社会带来建设性的东西,不断地被社会认司,按社会标准也成功。所以说,要成功,当事人必须有体验能力,得知道满足和刁;满足。特例也是有的
上面的论述强调了三个意识: 目标意识、学习意识、合作意识:一个能力:体验能力。如果有谁这四个素质都具备了,再有一副好的身体,关键时候能够挨得了饿,受得了累,抗得了困,如果运气不是太差的话,我想他或她是一定能够成功的。
不过,特例也是有的。比如某高校有一位特聘教授,每年发表几十篇文章,可谓是硕果累累。但他年轻气盛,无比猖狂,不仅卜课时不断地表示对所有人的轻蔑,而且在许多场合也经常出口伤人。显然,这位教授是缺乏合作意识的,而且他的工作性质也许就不太需要什么合作。但按社会标准和他自己的感觉,他都是成功的呀。由此看来,四个素质中,缺一个问题还不大,但不能同时缺两个。

  • 上一篇文章: 先适应环境再选择利用环境

  • 下一篇文章: 成功源于快乐付出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52]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1]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1]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3]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6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俞美玉:刘伯温治家之道[7]

  • 共和国航天往事丨蛟龙出水…[12]

  • 雷震海天的大爱人生[14]

  • 汲取国共合作历史经验 携手…[15]

  • 一位土木工程师的人文情怀…[12]

  •  
     相 关 文 章
  • 成功源于快乐付出[8843]

  • 民族主义的构成要素[4201]

  • 健康饮食十五要素[2829]

  • 真爱的要素[2749]

  • 14种情绪左右成功[3114]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