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教育精神 >> 名校名师 >> 正文  
  切莫小瞧中外教育的细节差异         
切莫小瞧中外教育的细节差异
[ 作者:刘效仁    转贴自:科学网    点击数:2244    更新时间:2004-08-23    文章录入:水木

 

    在京举行的以“科学、青年、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亚太经合组织青年科学节上,有1200多位境内外代表参加,成员以14~18周岁的青少年学生为主。值得注意的是,这样一次相互交流的好机会,细节上的碰撞从开幕式就看出来了。
  这些细节上的差异,其实正是中国教育与外国教育本身的差异所在。中国代表团选拔的代表自然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但他们普遍缺乏来自新西兰的少年史蒂文那样的俭朴意识、环保理念以及爱父母的习惯。史蒂文的手机是黑白屏,相机也是十几年前的老款,鞋垫开裂了,背的书包用了好几年,吃剩下的东西,也都放在书包里下次再吃。他的参赛作品是用废品制造出来的,闲逛时,看见外面有垃圾,都放在书包里,拿到宿舍才扔进分类垃圾箱里。在燕莎商城,他没给自己买任何东西,只给父母买了礼物。中国的孩子当然用的是彩屏手机,穿着打扮肯定很酷很光鲜。在我们的理念里,穿着里面有政治,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因此在与国外朋友一起时,即使家境不好的,也一准省吃俭用给孩子置办一套好行头。中国少年环保意识的匮乏亦非一日之寒,要改掉平日随手丢垃圾的习惯似乎成了老大难。而具有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国度,如今到了需要重新学教的阶段,例如武汉某大学就把为父母洗一次脚当作假期作业来布置。
  不仅如此,在学风等方面中外少年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在“市长讲坛”上,中国学生都听得直打瞌睡,可史蒂文却一直认真地听完,对课本外一切事物显示出浓厚兴趣。讨论会上,中国学生一般都是拿着稿子从头念到尾,而很多外国学生连一张稿子都没准备。别人作报告时,外国学生都会听得很认真,时不时地点头或提问,与讲演者形成很好的互动,可中国学生都在做自己演讲前的最后冲刺,这不仅表现了中国学子对于他人缺乏应有的尊重,缺乏沟通的欲望,同时也缺乏沟通的技巧。
  中外学生在科研上的差距,或许更值得关注。美国学生的科技创意往往建立在实际生活中,比如在营养学话题上,有的美国学生已经探究到了微观营养方面,开始考虑食物废弃后的分解问题。而中国学生的创新仍旧建立在科幻小说上,比如在月球上建房子等等,都是老调重弹。当然,不能全怪孩子们。因为在中国,科技教育只是一味地强调科学知识的灌输,没有太多的实践机会,科技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也很有限,而国外具有完整的科技教育体系,并且更注重人的能力的培养。
  有一本叫做《细节决定成败》的畅销书,通过由中国设计的上海地铁二号线与由德国人设计的一号线的细节对比,发现恰恰是这些细节决定了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一项工程由一个个细小的环节组成,一个人的成功也取决于细节,而中外教育的细节差异体现的是教育目标、宗旨、理念等重大课题的差异,因此不能小瞧它们。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也就是说,忘不掉的是真正的素质,而良好的习惯正是忘不掉的良好的素质之一。

  • 上一篇文章: 杨振宁教授比较中美教育

  • 下一篇文章: 媒体素养教育—E世代之新公民教育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关于中国人口问题…[57]

  • 蔡崇信对话张忠谋|面对宏…[55]

  • 任总在专委会建设思路汇报…[60]

  • 张文木:美国人的“商人”…[63]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81]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张文木:谈文化自信,而又…[8]

  • 张文木:政治人物安危与国…[14]

  • 张文木:诱倒对手的最佳方…[11]

  • 毛泽东:“乡村就是小城市…[10]

  • 嫦娥六号月球“出差”干什…[13]

  •  
     相 关 文 章
  • 权谋文化危害的不仅是青年…[2263]

  • 教育改革提案[4030]

  • 教育,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13046]

  • 爱因斯坦奇迹对中国教育的…[6647]

  • 反对教育乱收费的另类之见…[4997]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