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公共精神 >> 和谐与发展 >> 正文  
  舆论导向方式与我的见解         
舆论导向方式与我的见解
[ 作者:wenzhongsi    转贴自:中国改革论坛    点击数:1938    更新时间:2004-08-11    文章录入:水木

 

 

舆论导向的方式方法,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关系着民众自我鉴别能力和判断能力的素质。传媒业是一个特殊的行道,不论国际还是国内,这个行道历来都有一种不成文的职业道德标准,那就是客观、中立与真实。

人们之所以把世界称为五彩斑斓的世界,就是因为世界是由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和民族组成,这种多样性必然决定着传媒在舆论导向上的价值取向,尤其是当舆论权控制在统治者手中时,舆论导向的导向就会打上深深的政治烙印。这时,受到挑战的就不仅仅是传媒业的职业道德标准,舆论的导向也将受到质疑。笔者在此就舆论导向的一些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

一:“正确的舆论导向”,这句话对我们中国民众来讲,再熟悉不过了。“正确”二字,虽然属于形容词,但由于落在中国这个国控舆论的国家,“正确”二字其实就是定语。而“正确的舆论导向”就只能是为政治服务的专用语,如果不为政治服务的话,“正确”二字将会失去意义。因此,不论民众接受与否,“舆论一律”和“千媒一面”的单方面舆论你都得接受。不客气的将,这种“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仅乏味,更重要的是,久而久之民众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失去对社会发展的自我鉴别能力和判断能力,要求国民的整体素质提高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例如,过去以gdp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正确的舆论导向”下,国民从来都没有怀疑过这一目标的“正确”性,然而,诸多的社会失衡最终告诉我们,这个目标的“正确”性原来包含着巨大的瑕疵。所以,在“正确的舆论导向”下追求的gdp模式,最后不但“正确”性遭到了质疑和修正,更重要的是国民对社会发展的自我鉴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受到了误导,国民整体素质在长时期的经济发展中并没有得到提高。由此可见,这个教训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正确的舆论导向”并不是一家之言的专利,传媒行道必须扼守传媒业的职业道德标准,做好中立与真实的报道,把“正确的舆论导向”的鉴别和判断标准还给民众,只有这样,国民在社会发展中的整体素质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在中国的社会发展中,“正确的舆论导向”演变成错误的舆论导向,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而遗憾的是,从来不敢有人去追究错误的舆论导向的责任者,这也许是社会的悲哀吧?毫无疑问,意识形态色彩下的“正确的舆论导向”具有明显的主观意志。在此,笔者把“正确的舆论导向”称为“烙印导向”。

二:“真实的舆论导向”,这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信息来源,“真实”是全社会都需要得到东西,各行各业各人都需要在“真实的舆论导向”下对社会进行自我判断和鉴别,最后找准各自发展的方向。但需要提醒的是,“真实”并不能完全代表“真相”,“真实”只能说明“有这回事”,并不能说明“有这回事”中已经包含了这回事的“真相”。例如,伊拉克战争,“真实的舆论导向”只能告诉我们“有这回事”,而且这回事是完全“真实”的,然而,美国为什么要发动伊拉克战争?美国是怎样策划伊拉克战争的?这些“真相”除了美国自己外,也许谁也不知道其中的“真相”,因为这些“真相”作为保密的东西已经进了保密库,或许只有在在若干年后,这些“真相”被解密后,世人才能知道当年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真相”。虽然“真实”里面不一定包含“真相”,但“真实的舆论导向”并不会误导民众对“有这回事”的“真实”的自我判断和鉴别,因为“真实的舆论导向”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信息来源。在此,笔者把“真实的舆论导向”称为“有限导向”

三:“真相的舆论导向”,这是社会发展最完美的舆论导向方式,他不仅体现了传媒业高尚的职业道德标准,更体现了不带任何意识形态和偏见的舆论导向。“真相的舆论导向”既不受任何保密法则的约束,也是整个社会民众梦寐以求的舆论导向方式,这种方式展现的是社会全方位的和谐信赖关系。当然,“真相的舆论导向”方式固然可爱,但在当今的五彩斑斓的意识形态世界里,也许过于有些理想化,但笔者在此还是要呼吁,传媒业和民众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吧!在此,笔者把“真相的舆论导向”称为“全面导向”。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舆论导向,这个问题已经不言而喻,那就是减少“烙印导向”,改进“有限导向”,追求“全面导向”。在此,我们不难看出,“正确的舆论导向”特征主要是为统治者的需要而设置的,这种舆论导向的特点是“一家之言”;“真实的舆论导向”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舆论导向方式,这种舆论导向的特点可以提升民众自我鉴别能力和判断能力的素质,对社会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真相的舆论导向”虽然是最理想的舆论导向方式,但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2004-8-9

 

  • 上一篇文章: 改革过程中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合理吗?

  • 下一篇文章: 舆论监督和“公众人物”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6]

  • 侯外庐西大治校[54]

  • 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侯…[54]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8]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7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5]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19]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18]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17]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18]

  •  
     相 关 文 章
  • 对舆论监督怀有敬畏之心是…[4000]

  • 加强执政能力需要政治改革…[1769]

  • 剑是这样磨成的[1433]

  • 交谈的方式[4391]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