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强国之路 >> 政治改革 >> 正文  
  提高政治亲和力         
提高政治亲和力
[ 作者:李江涛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2211    更新时间:2004-07-23    文章录入:水木

 

    社会资本含量直接决定了政治生态的质量
  
  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决定了政治权威的状况和政治绩效水平。政治家与民众的关系,不仅仅表现为“水”与“舟”的关系,而且涉及到执政条件是否顺畅,民众的合作程度,以及执政的成本。这就必然引出政治亲和力与社会资本的话题。
  社会资本作为三大资本(还有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之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它指的是社会互动过程中的合作、协调状况,人际关系或团体间关系的融洽程度,以及社会认同与评价。在政治生活领域,社会资本含量直接决定了政治生态的质量。
  执政为民首先需要亲民。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要通过提高政治亲和力来减少摩擦成本,增加社会资本含量。应该看到,为了有效管治和社会安定,政治权威是必须的、不容动摇的,否则会陷入社会动荡和无政府状态。但是,政治权威的确立不仅仅依靠强制性力量,而且要依靠“软力量”(soft power),即取得民意支持和民心所向,这就需要公仆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一是要有灵敏的民意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群众的呼声。同时,要对民意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的意见,及时予以回应,不要积累民怨。二是要贴近民众,深入基层与百姓对话,直接体察民情,掌握第一手资料。这需要时间。目前领导者们被文山会海和各种应酬占用了大量时间,必须考虑从中解脱出来;三是关心群众疾苦,为百姓办实事。除了资源条件限制,许多群众意见大的问题仅仅与职能部门工作作风有关,当然也与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关。政治家的亲和力不能只通过语言来形成,还要用实践来树立形象;四是要宽容、仁厚,避免压服和压制。对于不同意见和不协调的行为,一方面需要制度规范和纪律约束,另一方面更需要教育引导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兵法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心悦诚服才能真正调动积极性。
  凝聚民心,顺从民意,是政治亲和力的根本。民主政治是建立在主权在民基础上的,民众的意志是公共权力的依据,也是惟一的政治储备资本。如果不保持与民众的零距离互动,拉大相互间的缝隙,政治上的储备资本下降,权力的基础就会动摇,最终丧失权力的合法性。除了政治家主观努力外,增加政治领域的社会资本含量还需要制度上的创新。
  首先要建立互动对话制度。既存的信访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意,但往往是基层政府未能解决的问题,仅仅反映了一部分群众的意见。一般来说,多数群众对公仆行为和公共政策的不满,不一定选择“告状”反映的形式,“沉默的大多数”并不表示他们没有想法。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辟更方便、有效的民意表达渠道,建立正常的对话制度。
  其次,进一步完善对公仆及政权机关的评议制度。目前推行的评议活动还需扩大范围,改进评议办法。除了政府窗口部门外,对人大、司法机关都应纳入评议对象。也可以考虑开展对党组织或党员的评议活动。一些地区在农村党支部选举中搞民意测评及候选人推荐,实践表明效果很好。不仅落实了民众对执政党的监督,而且大大提高了党组织的威信,巩固了权力合法性基础。
  最后,要研究和完善选举、罢免制度。对群众关系不好、受非议较多的公仆,应有制度上的处理安排。选举过程中要尽量引入竞争机制。要通过制度建设,使选举真正能反映民意,从而推动从政人员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更加贴近民众。


  作者系广州市社科院党组书记、研究员

  • 上一篇文章: 中国改革的得与失

  • 下一篇文章: 重要的是谁来问责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菜根谭》原文[52]

  • 大疆创始人汪滔:我欣赏乔…[58]

  • 世界第一的大疆无人机,想…[55]

  • 大疆无人机默默崛起背后的…[53]

  • 张文木:关于中国人口问题…[65]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棋事》专访周星增:建围…[4]

  • 建桥集团董事长周星增:天…[5]

  • “杨家匠”造桥记[6]

  •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6]

  • 不懂战略退却的人,就不会…[6]

  •  
     相 关 文 章
  • 中国崛起必须政治维新![6503]

  • 连战访问大陆的国际政治意…[5134]

  • 提高多党合作能力[3912]

  • 民主制度之外的政治,是没…[2537]

  • 执政党面临政治抉择[3657]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