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总论民族精神 >> 正文  
  学校德育创新的重要内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学校德育创新的重要内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2357    更新时间:2004-07-17    文章录入:admin ]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求“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竞争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已成为我们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学校德育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理应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德育创新的重要内容。

    一、对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类型在民族心理上的积淀。这种积淀不是先天的、自然本能的产物,而是本民族经过长期弘扬和培育而成的。它外显的是一个“无意识性”的特征,实际上隐含了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并由此产生其特有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这种定式一旦形成,将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成为引导人们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强大内驱力。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是中华民族文化长期弘扬和培育的积累过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由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佛学等文化的浸润,形成了中华民族自已的定式,在这种定式的引导下,人们不断地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几千年来,从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历史责任感,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历史使命感;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大义;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献身精神,到朱自清“宁可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宁折不屈的爱国骨气。。。。。。类似中国历史上的这些社会良知,他们在这种定式的引导下,通过个人行为和人格魄力,垒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凝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传统的民族精神。

        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积聚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不论在任何时期都始终不渝地加以弘扬和培育。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中国共产党人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刻苦耐劳、酷爱自由、富于革命、自力更生的精神,进行着不屈不挠斗争,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他们在长期的斗争中传承和发扬了民族精神。面对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形势,中国共产党人以求实态度、探索勇气、创新精神和非凡胆略,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要求: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掌握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传统,明确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的重要作用。

    二、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大力弘扬和精心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时期都非常重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否则,它就无法保持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更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光辉灿烂文化发展的历史,孕育、形成和发展各族人民认可的内容丰富的民族精神,而且我们党又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充实、丰富了民族精神新的内涵,让我们民族始终以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应当在学生和全社会中大力倡导和宣传这种精神。党的“十六”大也明确要求我们把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从社会发展要求看,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形势,当今中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引入了西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大推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这一切的交流和合作,都有助于我们吸收外来的有益文化,有助于我国文化建设。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缺乏强大的民族精神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作保证,缺乏对促使西方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价值取向、社会心理等文化因素认识,再加上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对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倡导不力,致使社会上有些人在西方价值观和思潮的冲击下无所适从,陷入了全面西化的境地,这种思潮不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同时也影响学校德育效果和学生民族精神的形成。

        从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律来看,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迫切需要民族文化滋润心灵、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信意识和精神力量。由于他们社会阅历不丰富、知识结构不完善,缺乏必要的历史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尚不成熟,生理、心理发育尚未健全,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激荡,往往容易一心崇洋,良莠不分,产生思想上的困惑和迷惘,无法对社会文化热点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所以,学校系统地、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加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已经成为德育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三、 学校德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

民族精神的培育是一个长期、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校德育开展正面引导和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当前,学校德育培育学生民族精神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以先进文化支撑学生民族精神的结构体系。

先进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结晶,又是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巨大动力,它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社会发展方向、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前,在学校德育中,传播先进文化,首先就是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头脑,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学生的精神支柱,引导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还要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一些迷信、庸俗的落后文化,在互联网上还大量存在着色情、反动网站等腐朽文化,它们随时随刻都在影响着广大青少年。对此学校德育工作要提高学生识别能力,同时,要借助各种力量,从根本上铲除它们借以滋生的土壤。另外,要提高学生对社会上流行的时尚文化的鉴别能力,如当今中学生中的“哈日一族”、“哈韩一族”,凸显了时尚文化对学生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影响。对此,德育工作者要看到青少年学生所追求的现代新价值观,对丰富青少年的精神境界,培养他们现代化的思想和观念起到一定作用,但也要看到流行时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模糊了民族意识,淡化了民族认同感,不利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所以,必须提高青少年学生鉴别文化的是非能力,强化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  

         2、  以公民道德建设为主线,激发学生参与塑造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激发道德力量,道德力量支撑民族精神。平时看似润物无声的道德建设,在民族危难之时,如涓涓溪流汇集为波澜壮阔的洪流。抗“非典”时期,曾有人问钟南山,为什么会主动提出把危重病人集中到研究所来?为什么60多岁了还不顾危险每天到病房查看病人?钟南山的回答很简单:“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可见,公民道德建设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关键所在。

         学校德育必须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就要求学校,平时上好政治理论课,让学生接受“两史一情”的教育,了解历史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抓住各种时政大事,开展教育活动,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和实践活动,利用各种途径、场合宣传公民道德,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亲自体验公民道德建设的积极作用,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人民群众艰苦创业的感人场面和动人情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从而逐渐把这种道德情感升华为民族精神。

        3、  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引导学生培育民族精神

优美高尚的校园文化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高尚人格。学校可以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培育民族精神。第一,学校通过举办高雅的文娱活动和健康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文化的感受力、领悟力。第二,利用校园广播网,向学生传播更广泛的文化信息和最即时的时政大事,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民族力量的冲击。如我国“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校广播站都进行了播报。第三,利用校园主要干道及主要活动场所设置高雅的宣传画廊、公益广告,在教学楼的教室、走廊里挂伟人、文化名人的画像、语录,营造一种文明、健康、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与精神氛围,这些都能起到陶冶情操,激发爱国热情的作用。

与此同时要充分注重互联网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面对互联网对学校德育的挑战,最重要的是争取主动,建立高质量、大容量,有着强烈吸引力的“红色网站”,开辟“红色论坛”,抢夺网络制高点,通过设立各类型的主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从而加深对民族精神的理解,进而培育起自己的民族精神。

        总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文化建设长远持久的任务。学校德育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十六大精神为实践动力,长期有序地进行民族精神的培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 上一篇文章: 中国:建设性的崛起

  • 下一篇文章: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大疆创始人汪滔:我欣赏乔…[50]

  • 张文木:关于中国人口问题…[59]

  • 蔡崇信对话张忠谋|面对宏…[56]

  • 任正非:全面提升软件工程…[55]

  • 任总在专委会建设思路汇报…[6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传…[3]

  • 走向安国、人道与和平——…[5]

  • 张文木:谈文化自信,而又…[13]

  • 张文木:政治人物安危与国…[18]

  • 张文木:诱倒对手的最佳方…[15]

  •  
     相 关 文 章
  •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1190]

  •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903]

  •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933]

  •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867]

  • 《习近平关于科技五创新论…[1148]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