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教育精神 >> 教育方法 >> 正文  
  青少年创造能力的培养方法研究         
青少年创造能力的培养方法研究
[ 作者:佚名    转贴自:发明时空    点击数:2223    更新时间:2004-07-04    文章录入:admin ]

 

  对于青少年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它不仅是个体完美发展的基础。同时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儿童创造力的开发涉及很多方面,其中主要是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

  社会教育中对青少年创造能力的培养方法

  现代社会十分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为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优越的外部环境。社会教育机构有多种形式、活动方式丰富多彩,各种教育形式对儿童创造力培养所起的积极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一)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创造力

  这是学校教育与社会相结合,促使儿童全面发展所必需的教育补充形式。其内容很丰富,着重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及学生技能或能力。南京市汉口路小学与南京大学联办了“小小诺贝尔少年科学院”,聘请南京大学的研究生为校外辅导员,以参观、访问、讲座、社会调查、实验等形式进行活动。不仅提高了少年儿童的科学文化素质,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还培养了儿童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

  (二)利用课外读物培养学生创造力

  儿童在课余一般要阅读许多教学参考资料、科普文章,文学名著、报刊杂志等,这对儿童创造力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儿童离开了对已有的科技知识的掌握,就不可能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创造,即使有什么创造性的想法,也无法变成现实。因此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的又一方法,就是必须引导儿童阅读大量的有意义和课外读物。让他们不断扩大视野,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为将来的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影视文化培养儿童创造力

  影视文化以娱乐的形式既向儿童传播科学知识,又对儿童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影视文化作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现代综合艺术,不但是“生活的教科书”,也是人们观察世界的“窗口”,对于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这些能力正是儿童创造力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宇宙与人》科教片播出以后,许多孩子对于其中的科学奥秘,电脑制作的场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想象、创造能力。

  (四)利用社会教育设施培养学生创造力

  在现代社会中种类繁多社会教育设施:如国防园、科技馆、历史博物馆、自然科学馆等,对丰富儿童的感性知识,扩大儿童的知识面,培养儿童的观察力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他们在这些地方知道了莱特兄弟由鸟类飞翔得到启发制造出飞机;知道了瓦特由水壶盖被水蒸气顶开发明了蒸气机……为儿童创造力的培养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

  学校教育中对青少年创造能力的培养方法

  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在影响儿童创造力发展、潜能开发的诸因素中居主导地位,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应以学校教育为主。

  (一)优化学校环境培养儿童创造力

  适宜的学校环境布置,既可以让儿童感受到安全自由的心理气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想象。主要包括一般教室的布置和专供儿童创造活动所使用的特定教室布置。

  一般教室由于空间条件的限制,难以为儿童提供足够的进行创造活动所需物品的空间,但它应有专门的区域来展示儿童的创造作品和其它一切能激发儿童创造“欲望”的物品,如儿童富有想象力的图画和作文,以及他们自己设计的不同一般的小制作等。虽有的作品在教师看来并不具有创造的潜能,但教师应鼓励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创造活动中来。

  专门的活动室是儿童集中进行创造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理应专门设置这样的活动区域,为儿童提供实现其创造构想和进行新的尝试所必需的物质条件,要在其内放置足够的必需的和可能需要的工具和物品,使其最大程度地促进儿童的创造活动。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应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富于创造及想象的环境刺激,使学校成为儿童进行创造活动的乐园。

  (二)营造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儿童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在教学的多数时间内,儿童要尽量保持安静。对儿童某些独特的见解,教师往往以教材为评判的标准。这种对常规的严格遵守,使儿童丧失了自由表现的机会,抑制了儿童进行了创造的内在动机。自由,就是给儿童自由表现的机会;安全,就是不对儿童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或挑剔,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会使儿童的见解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使其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1.激发认识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学习画手形画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方法之一。在上这课时,我利用投影仪给学生做出各种各样的手影,孩子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争先恐后地要上讲台来做自己想象的手影。趁着他们兴趣正浓的时候,我出示了一幅手的轮廓图,启发孩子想象这个手形能变成什么,学生们踊跃发言,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们的想法有的很平常,有的却很奇特,对此我都给予了肯定和表扬。紧接着我又展示了许多优秀的手形画作品,并在黑板上进行了手形画绘画方法的演示。孩子们都很兴奋,在作业纸上画出自己的想法。这种方法,在很多学科中均可采用,它能激发孩子们对本学科的认知兴趣,促进创造能力的提高。

  2.鼓励探索求异

  求异思维又称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是测定创造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环节。要培养创造能力,首先要打破教学上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多问。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特别是要鼓励学生对前人的一些现成的科学理论、传统观点,有一个大胆质疑的精神。即使某些发问是可笑的,某些发现是错误的,某些探索是失败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变错误为正确,变失败为成功,不挫伤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其次,在教学中力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开拓思路,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当然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机、创设不同的条件,全面地、灵活地发展学生创造能力。

  3.注重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情感是创造的动机。我们必须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自觉克服消极心境、控制不良激情的能力,使其对创造充满热情并稳定持久。为此,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感。道德感的中心是义务感,是创造冲动的源泉。有了这种感情,社会需要才会转化成为个人的需要并引导创造者不辞辛劳地投身于创造实践。

  创造是一种顽强、细致并富有灵感的劳动。要求创造者有坚强的意志。一般创造力强的人都具有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我们应培养学生这些良好的意志品质,使他们有主见、有耐心、有毅力。为此,我们应不断给学生一定难度的活动任务,明确目标,严格要求,积极引导,让学生的意志在为实现目标、完成任务、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得到磨练。同时,也可举些发明家经历了种种失败后才获得成功例子,让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

  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特征。积极的性格特征,如勤奋、自信、谦虚、细致、探究性等,对创造力起到了促进作用;而消极的性格特征,如怯懦、骄傲、粗心、墨守成规等则会抑制创造力的发展。许多科学家都强调要培养青少年积极的性格特征。在如今的教学中,做为教师不应引导学生注重分数,要鼓励学生探新、创造,因为素质比智力往往更重要,它才是学生是否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重要标准。

  4.关爱创造型的学生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们喜欢学生规规矩矩、百依百顺。课堂上讨厌质疑问难,问浅了,觉得不屑一顾;问深了,认为是故意调皮,倘若问到一个恰恰是老师问答不出的问题,不惜用大声训斥,讽刺挖苦来回应学生,这些都挫伤了学生的创造力。爱迪生、爱因斯坦小时候就是因为“顽皮”、“捣蛋”被赶出学校,但他们最终却成了伟大的发明家、科学家。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好问是儿童的摇篮;学生好问,就该受到鼓励。应当看到,在那些顽皮、淘气、甚至越规的行动中,很可能包括儿童的天真和创造力的幼芽;作为教师应善意引导、扬长避短,不要动辄指责。

  (三)充实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拓展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和良好的情绪和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制约、教师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因此,课外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新颖;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以及教师指导的得当。让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去观察课内教学所不曾学到的知识,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深入了解的奥秘。   例如,新的科技领域的探索,千姿百态的科学幻想,色彩鲜艳的幻想画,以及各种小发明、小制作、小试验等,尽可能让学生展开智慧的翅膀去动脑筋、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新的意识,训练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才能。从这种意义上说,课外活动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广阔天地。可以提高儿童发现问题的敏锐程度,激发儿童的创造设想。同时也可以锻炼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这时儿童的思维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其创造潜能也因此能够得充分地发挥。

  家庭教育中对青少年创造能力的培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青少年生活的地方。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与儿童创造力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除了可以采用学校教育的方法外,还有几种是家庭教育中所特有的方法。

  (一)民主型的教育方式

  有关研究表明,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三种:压制型、溺爱型和民主型。压制型和溺爱型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养成依赖、服从的习惯,创造力水平低。只有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才有可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动机。因此,在家庭中创造一种和善、温馨和民主的气氛是十分重要的。在这种气氛下孩子和父母之间存在着积极的交流关系,很小的孩子就会尝试着想出新颖的主意,使自己的行为方式更加独特。这在好问的态度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儿童的好问,有时会打破沙锅问到底,其固执令人惊讶,有时父母也难以回答。父母如果将此看作是一种负担和麻烦而予以压制、就会使孩子的创造性受到打击,时间长了,儿童的思维就会日渐刻板、呆滞。在民主式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容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的事情,只有这样孩子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发展。

  (二)与孩子一起动手动脑

  在家庭教育中,要想孩子成为一个创造能力强的人,家长首先要成为一个创造型的家长,在国外心理学家对具有创造力儿童的父母进行测验谈话的结果表明:他们让孩子自由地表达可能与其年龄不太合适的稚气与天真的想法,自己本身也偶尔表现出童心未泯的幼稚行为。他们与孩子一起编故事、做小制作、做智力题、下棋、绘画、做趣味游戏……。这时的家长变成了孩子的朋友,孩子能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下,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家长在与孩子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法,以促进其创造能力的提高。

  (三)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孩子的创造能力

  前面谈到在课堂上教师如何启发孩子的创造力。事实上孩子创造力在日常生活中更能显现出来。父母在和面做馒头时,让孩子随其一起动手,启发他们把馒头变个样子,孩子一定会做出各式各样的馒头,哪怕是家长自己看不出的形状,也要加以表扬,以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在节假日,父母可将孩子带到郊外放风筝,让孩子观察为什么不同形状的风筝都飞上天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能飞上天空的原理是什么,最后让孩子根据原理自己制作一个风筝,增强了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发展了孩子的创造力。像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虽然都是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却无时无刻不在激发着孩子们的创造力。正是这些小事拓展了孩子们的创造思维,为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 上一篇文章: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教育

  • 下一篇文章: 熊十力的孤往精神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任总在专委会建设思路汇报…[51]

  • 张文木:美国人的“商人”…[53]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73]

  • 侯外庐西大治校[60]

  • 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侯…[6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媒体盘点习近平引用过的邓…[11]

  •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11]

  • 血浓于水一家亲——中国是…[11]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23]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25]

  •  
     相 关 文 章
  •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3269]

  • 克隆牛研究坎坷路漫漫[2037]

  • 青少年的情绪及意志锻炼[3435]

  • 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一代的影…[1598]

  • 中日两国小学德育途径与方…[3085]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