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  
  贺福初:驰骋在“微观世界”         
贺福初:驰骋在“微观世界”
[ 作者:吴志军    转贴自:解放军报    点击数:1647    更新时间:2004-06-02    文章录入:水木

 

  在祖国热土上腾飞

  贺福初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土生土长”的中国科学院新一代院士。他 7岁进湖南安乡县一所乡村小学读书,20岁毕业于复旦大学遗传工程专业,23岁读完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硕士研究生,28岁提前晋升为副研究员,30岁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31岁担任实验血液学研究室主任和全军实验血液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36岁被任命为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所长。

  20世纪80年代初,即将毕业的贺福初,面临着“出国深造”和立足国内成才的两难选择,著名遗传学家、复旦大学盛祖嘉教授语重心长的一席话,使他毅然作出了决断。盛老说:“出国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开阔眼界是必要的,但认为只有出国才能成才却是一种误解,千万不要迷信。中国人的智商并不低,国内的条件虽没有国外的优越,但只要持之以恒地奋斗下去,一样可以做出世界一流的成绩。”老专家的话促使贺福初立下要在国内造就自己的志向。贺福初说:“我对生我养我的这方热土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热爱。”这种质朴的感情,在每次出国访问归来时尤为强烈。每当飞机飞临祖国上空,一种鱼归大海的感觉油然而生。他说:“这时候,我就想起当年考取复旦大学时,家乡父老东一家、西一家,你一角钱、我一元钱,好不容易凑足上大学的路费,使我刻骨铭心;大学期间我为省钱买书而不得不节衣缩食,同学们把省下的饭票一次次地塞给我;在攻读遗传学学士、生物化学硕士和细胞生物学博士3个学位时,德高望重的导师彻夜为我一字一句修改论文;欠父母的孝,欠妻子的情,欠儿子的爱,这一切都让我刻骨铭心……”

  笃信“科学只承认第一”

  科学界有一句名言:科学只承认第一。贺福初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80 年代,他把这句话贴在自己的实验室里;90年代初期,他把这个口号制成大幅横匾挂在实验室最显眼的位置。贺福初以此砺志,开始了向无数个“第一”冲击的历程。从1989年起,贺福初利用业余时间收集分析了1000多份国外分子生物学文献资料,翌年,他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分子水平上发育与进化相互关系与统一的“ 发育相关进化”规律,其论文《细胞活性因子与受体分子进化》在国际实验血液学杂志上发表。1992年,贺福初又分别观察到细胞因子与受体的“协同进化”和 “协调进化”两条规律,并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产生了反响。1993年,贺福初再次揭示分子“减速进化”规律。这4条规律的发现,首次从分子水平上发现最基本的生命现象———发育与进化重要证据的统一,从而填补了该理论领域的部分国际空白。利用这些规律,贺福初首次预测并验证了早期细胞分化因子序列在东西方人群间存在的差异,并从理论上推测,长期在东方人身上使用西方人来源此类细胞因子的基因工程药品会产生抗体并带来较大副作用。他据此提出了“只有作用于发育晚期的生长因子,才能发展为基因工程药物”的推断,并为后期的国内外正反两方面新药研发事例证实。1994年以后,他带领课题组发现、克隆并命名了肝细胞生成素,证明其为特异刺激肝细胞增殖和肝脏再生的新型细胞因子。

  贺福初还建立了目前国际上有关肝脏和胎肝最大规模、最系统的基因表达谱,在国内较早呼吁、倡导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今年,他作为首席科学家与杨原教授一起领衔国家“973”重大项目“人类重大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率领“青年方阵”集团冲锋

  担任研究所所长后,贺福初先后在所里进行了若干项改革:明确提出拓宽研究所的研究领域,实施由放射医学向辐射医学拓展的战略转移;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对所里人员、实验室、经费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组织实施了“雏鹰”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坚持制度建所,制度治所,使所里的管理纳入正规化、规范化的轨道。

  贺福初作为军队系统最年轻的科学院院士,现在还不到40岁,但他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他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其中2项研发产品分别以1000万元、3500万元转让。获美国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2项,申请发明专利12项。获国家二类新药1项,先后主持“863”、“9 73”以及国家“九五”攻关、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课题等10余项。并先后担当了7名博士后、19名博士生、15名硕士生的导师。

  贺福初不仅取得了科研上的累累硕果,而且有着深厚的科学哲学素养。他认为,人类的科技活动可以划分为3个时代:400年之前是思辨综合时代,就是对千百万次的表征现象观察,进行综合归纳、提炼并提出学说与理论。这个时代,东方尤其是中国,走在世界的前列;近三四百年来是实证分析时代,就是利用仪器设备以及数学、物理、化学分析手段,测量、测定、分解、化合,定性定量分析各种表征现象的发生发展机制与结构基础。这个时代西方显然超过东方。虽然这个时代里科学得到迅猛的发展,但并不是没有缺陷,过于分析化、机械化而缺乏理性的概括与综合,生命科学、医学尤为明显;目前,已经进入了思辨和实证相结合的时代。其间,以东方哲学及东方文明所哺育的东方科学家完全可以独树一帜,再创辉煌。

  • 上一篇文章: 杨振宁记忆中的爱因斯坦和李政道

  • 下一篇文章: 饶子和:“掌”握人生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美国人的“商人”…[52]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71]

  • 侯外庐西大治校[58]

  • 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侯…[59]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65]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媒体盘点习近平引用过的邓…[9]

  •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7]

  • 血浓于水一家亲——中国是…[9]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21]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24]

  •  
     相 关 文 章
  • 蛋白质组学提速新药研发—…[1691]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