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  
  创新之难与不难         
创新之难与不难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科学网    点击数:2057    更新时间:2004-05-13    文章录入:水木

 

    近年,越来越强调创新了,越来越强调尊重“人”了,这两种观念是密切相连的。人活着,天天的活动应该都在创新,从茹毛饮血到登月,从快马传信到手机短讯,从老牛破车到磁浮列车等等不都是创新的结果吗?但是仔细想一想,取得这些成绩背后的功劳是什么呢?是人的思想活动?离开思想,离开人就谈不到创新。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创新本领很大,而另一群人就难以创新呢。提倡创新,计划创新,购买创新,组织创新大概都属于计划经济下的观念,是办不到的。
  另外,还需弄清“创新”与“改善”之区别,很重要。技术方面,工程方面的进步多属“改善”,甚至借用科学创新之思想。如核能的利用包括原子弹,都谈不上是科学之创新,不过是把核物理的理论用于实际而已。当然,这种变理论为实际的工作之难度可能极大,但不是创新,是“借用创新”。
  上面谈到的可能太无情了,其实人们的观念中本不应该把事物都分成高低,更不应把人分成高低,创新和改善绝无高下之分,只是性质之别。人类组织成“社会”已经几千年了,年年、月月、天天都在创新,可以写一部创新的历史(科学史)。为什么今天在中国特别强调创新了呢,也许是真正意识到“创新”绝不可等而视之了吧。
  但是,纵观东方的哲学,从古代起就不鼓励创新,总是把“为人”放在第一位,也就是为己、为官、为皇帝,凡是对人有利的都被提倡。不太重视自然现象,所以仁义礼智信都是对人而言的,修身是修自己也修别人。对自然观察也是为了人,几大发明名垂史册,大概几千年都是为了官,为了皇帝,老百姓用指南针吗?老百姓用火药吗?老百姓用纸吗?几千年老百姓入厕几乎没有用纸的,何况别用了。现在的纸慢慢地大概都用于清洁的目的了,光盘甚至快代替纸了!人类社会嘛,当然要为了人了。
  但是,宇宙有150亿年历史,人类出现也不过以百万年计,远非地球的主角,更非宇宙的主角。硬把人当中心,大概不符合发展规律,若说“主宰”似乎还可以。但主宰若是“主”错了可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灾难!历代专制的帝王不就有很多现实的例子吗?应该尊重人,但是应该以自然为本,人的需要和欲望是无穷尽的,切不可都去满足,还有老虎、熊猫、麻雀、松树、牡丹等等生物呢,它们要都是为本岂不乱套了吗。今天不是因为以人为主才搞成现在这种温室效应,臭氧洞等等灾难吗?以自然为本和重视自然界的平衡可能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过去不尊重人,吃了苦头,若再不尊重自然,可能苦头更大。
  再谈创新,若是人们的观念总是围绕着一切为了人,那么思想就会只考虑人的利益,思想就会受到束缚,不关心“自然”,而科学的创新几乎全在于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帝王专制的时代除了对他有利的行为,包括发明创新,他才给予支持,否则不但不支持,甚至会制止。东方,专制时代太长久,所以创新,指对自然现象认识的科学创新观念并未曾很好地树立起来。西方中世纪,特别是文艺复兴14~16世纪,思想解放程度较大,才出现伽俐略、哥白尼等等的创新精神,然而仍然被扼止了呢。所以创新观念和一个社会的历史上的哲学主流有极大关系。我冒昧地说,东方哲学思想似乎对“创新”并不鼓励,相反是抑制创新的。近代的中国尤其是20世纪本应冲破这种思想的桎梏,“五四”的光芒可惜被新的帝王专制主义所扼杀。这时的科学谈何“创新”呢?人们的思想全神贯注到斗争哲学中去,本来就淡薄的创新意识被扫荡净尽。虽然50年代以后科学事业被大大地重视了,然而另一种限制反而更大了。创新是自发的,独立思考,自由研究,兴趣所至等等若都被压制,谈何创新。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文学艺术,都需要“兴趣”。丁肇中先生在访谈中说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动力就是“兴趣”。
  科学发展的历史是有规律的,进步是逐渐的。古代有多少发现和发明,今天又有多少发现和发明,史学家会从中找到规律的。到了20世纪科学的发展是平稳的,而技术的发展是极快速的。科学中的创新如量子力学、相对论、DNA、超导、纳米等等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而原子弹、导弹、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等都是令人震惊的。技术容易模仿改进,而科学是模仿不了的。正如原子弹大家都可以做,相对论却只有爱因斯坦会“作”,价值不可比也不必比。“创新”也不必刻意去追求,水到渠成,没有水则渠永远也不成。所以口号式的一二三,计划一个创新或资助一个创新大概是不会得到的。号召学某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大概也不会成功。老老实实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学者,别去限制他的思想,让他感到天地是自由的,少一点功利的诱惑,甚至也不必专门鼓励他去创新,“创新”自然会来的。

  • 上一篇文章: 科学技术也要以人为本——四论新的科技发展观

  • 下一篇文章: 科技工作者要重视人文素质培养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1]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6]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9]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2]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9]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6]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1]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2]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1264]

  •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977]

  •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1006]

  •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941]

  • 《习近平关于科技五创新论…[1225]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