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个人精神 >> 快乐生活 >> 生活方式 >> 正文  
  为了健康须摒弃惰性         
为了健康须摒弃惰性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1225    更新时间:2004-04-24    文章录入:水木

 

    惰性系指懒散,意志消沉,不求上进的一种消极心理表现。简单说来,就是不愿动脑、不愿动手。医学心理学认为,惰性对身心健康有以下危害:
  (1)使思维迟钝:人的大脑也遵循用进废退的法则,勤于用脑的人,能使大脑增加释放脑啡肽等特殊生化物质,脑内的核糖核酸含量比一般人平均水平要高10%~20%。核糖核酸能促进脑垂体分泌神经激素——多肽组成的新的蛋白质分子——“记忆分子”。它对促进记忆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懒惰的人由于大脑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脑啡肽及核糖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和水平降低。长期下去,大脑功能就会呈渐进性退化,思维逐渐迟钝,分析和判断能力亦下降。
  (2)机体素质下降:懒散者四肢不勤活动甚少,长此以往,机体得不到锻炼,体力消耗减少,热能的“收入”大于“支出”,身体就会逐渐发胖,以至罹患多种疾病。体力活动少,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会“适应性”下降。另外,机体的免疫功能也是按用进废退规律变化的。因此,懒散必然会使机体素质下降。
  (3)殃及人际关系:懒惰之人甘居平庸,不求上进,自然会引起周围人的不满,以致使自己产生消极情绪,如忧郁、沮丧、怨恨、烦躁、愤懑等。这种情绪的表露。会加剧人际间的矛盾,使关系恶化,甚至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4)导致未老先衰:研究表明,中、老年人的健康有赖于心理上的平衡。有赖于神经系统保持一定的紧张性。惰性可降低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而出现未老先衰。有资料表明,情绪经常处于较差状态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比一般人高3.5倍,心脏过早出现衰退现象。
  (5)易患心身性疾病:惰性产生的消极情绪,可引起体内一系列恶性生理、生化改变,影响内分泌功能,使机体罹患心身性疾病,如心悸、十二指肠溃疡、冠心病、高血压等,这是一个大范围的综合征。心身病的出现又可加重紧张心理,对心身病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惰性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为了健康需要摒弃惰性,惰性之危害甚多,确实应该摒弃。

 

  • 上一篇文章: 劳动——古今养生之大法

  • 下一篇文章: 新知青,旧疾病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4]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 最好的药物是时间 让亚健康…[7503]

  • 健康饮食十五要素[2911]

  • 生理平衡就是健康[2616]

  • 生理平衡就是健康[2072]

  • 乐于助人 有益健康[3219]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