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缺点教训 >> 历史教训 >> 正文  
  试过的“错”为何一错再错         
试过的“错”为何一错再错
[ 作者:曹林    转贴自:中国青年报    点击数:1485    更新时间:2004-04-22    文章录入:水木

 

    作为一个时事评论写作者,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在浏览新闻时邂逅自己曾批评过的现象,因为这意味着批评的声音根本没起到任何作用。
  地处苏北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的盐城市近日宣布,将在市区升级、新建5座五星级酒店,全市共有近30家新建或改建的饭店正着手进行星级创建工作,此项工程总投资高达十多亿元——这条新闻让笔者感受到了那种批判失效的痛苦。
  多么熟悉的一条新闻啊!去年7月份江苏省委某次全体会议上,省委书记李源潮曾公开斥责苏北个别穷县刮起“办公楼奢华风”:老百姓生活困难,靠上级转移支付才能保证教师工资,可在一条街就有7栋气派的豪华楼,分别是该县6个部门的办公楼和县委、县政府1.8万平方米的办公大楼;去年3月份,身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河北省沧州市某县,县财政收入每年仅有8000万元,教师工资不能按时发放,县城却在大兴土木,投起工程来却动辄几亿元,又是文化广场,又是大酒店。
  针对“欠发达地区大跃进”现象,除了“政绩工程”的解释,笔者当时曾指出:是官员在制造腐败机会。如果没有大的工程,欠发达地区的官员就会缺乏腐败机会——财政上就那么一点钱,贪一分一厘也会很容易被发现,有贪心而无钱可贪,即缺乏腐败机会。为什么说上了工程就有腐败机会了呢?因为工程汇聚了大批资金,无论是从银行借的钱,还是从当地企业收的钱,还是挪用的其他专项资金,反正钱集中起来了,有了大笔可支配的钱才会有不易被发现的腐败的机会。
  溯源和解释不是笔者本文想谈的重点,笔者最想弄清楚的是:为什么经省委书记批评过,经媒体曝光后,经专家否决后,经舆论批评后,经实践证明是大错特错后,这样的公共政策依然能不断出台?恐怕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社会在改革的推进实践中,缺乏一个把“地方失误教训”上升为对全局有普遍训诫作用的制度过程。
  我们走的是一条前人未走过的路,摸索前进中“试错”是不可避免的,但“试”过的“错”却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即通过对“试过的错”进行总结,上升到对其他地区政策的选择具有指导和约束功能的总体性制度中。
  欠发达地区的领导看到发达地区有豪华的五星级酒店、多功能的文化广场和宽敞的交通环线,然后想当然地以为有了这些硬件经济腾飞就能指日可待,进而把“大跃进”思想体现在决策中——不错,最先犯这种决策错误是可以理解可以原谅的。但如果经实践证明这只是一种愚蠢的空想后,其他欠发达地区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问题就很大了:省委书记批评了不准建豪华办公楼,咱就办五星级酒店;如果不准办五星级酒店了,咱就搞文化广场;你江苏的被批评了,我河北、山东、甘肃的照样可以把“错”试下去——“错”是个无底洞啊!
  除了“欠发达地区建五星级酒店”这样的负面新闻不断见诸报端外,许多类似的问题都存在着试过的“错”一错再错的现象。所以,对“试过的错”进行经常性清理,并上升为对全局有训诫意义的政策,这个制度过程至关重要。
  如此,我这个时事评论写作者,也就没有必要承受那种经常邂逅“熟新闻”的痛苦了。 

 

  • 上一篇文章: 谁更愚蠢——海洋大国的确立

  • 下一篇文章: 悲情春都:一个国有企业沉浮全纪录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 改革须只争朝夕,从没有垃…[937]

  • 明白花去多少钱,省下多少…[1053]

  • 给死者最高的尊重 给生者最…[1189]

  • 只有民主财政才能保证民生…[1227]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