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横向比较 >> 异国风情 >> 印度 >> 正文  
  印度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         
印度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
[ 作者:佚名    转贴自:印度网    点击数:1931    更新时间:2004-01-14    文章录入:222 ]

  

  印度的成就与中印的对比

  印度最新的人口增长率应该是1.6%。它有十亿人口,一年就是一千六百万,超过一个澳大利亚的人口。印度社会应该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过去50年。1947年的时候,有一个数字,印度的人均预期寿命只有26岁,1999年达到了63岁。中国,男的是68岁,女的是72岁,这是1999年的数字。就是印度比中国还有一定的差距。印度的文盲率,男是33%,女是57%,33%,即有三亿三千万是文盲。
  对于印度的贫困,政府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据说有三亿人口,从贫困线下,提高到贫困线以上。印度的最新的调查,比较权威的数字是26.1%,1993年—1994年是36%。
  1999年,印度的GNP是4422亿美元,居世界第11位。人均450美元,居162位。中国是9802亿,居第七位。人均780美元,居140位。这是按照汇率计算的。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印度是21441亿美元,排在美国、中国、日本之后居第四位。中国是41122亿美元。人均,印度是2149美元,居153位。中国是3291美元,居128位。
  经济的增长速度。1980到1990年,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是5.8%,中国是10.1%。1990到1999年印度的增长率,经济年均增长率是6.1%,中国是10.7%,所以,正是这差不多二十年来的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同,导致了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差距。
  再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生产结构,1999年印度的农业占28%,中国占17%。印度的工业占25%,中国占50%。工业里面的制造业印度是占16%,中国占24%,服务业印度占46%,中国占33%。通过经济结构可以看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在对外贸易方面,1998年,印度出口474亿美元,进口591亿美元,印度的出口占世界总出口额的0.7%。中国的出口是2076亿美元,占世界出口贸易的3.1%。
  最后一个数字的比较:信息技术指标比较。1998年,每千人在印度拥有的电视是69台,中国是272台,印度每千人拥有电话是22部,中国是70部,印度的手机是每千人1个;中国,是19个。个人电脑,印度是2.7台,中国是8.9台,国际互联网的用户,这是2000年的数字,每万人印度是0.23个,中国是0.57个。
  这是2000年的数字,现在变化还会很大。上面的数字比较枯燥,但是能说明一些问题。中印之间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差距的拉开主要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的成绩。

  印度的经济和政策的回顾

  如果说中国的经济改革,1978年是个转折点,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印度,改革开始于1991年。也是在印度的历史上,1991年应该说是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印度是除了社会主义国家之外,在世界上是计划性最强、对私营经济限制最多的一个国家。1991年的改革是一个大规模的改革,印度人常说是一个大胆的改革,用了大胆两个字:hold。就是说在印度改革很难。实际上,真正的经济方面小规模的改革,在印度80年代就开始了,那时候是英迪拉·甘地当总理,她是尼赫鲁的女儿,她在80年代初,就搞了一些放宽经济政策,经济自由化,搞了一些改革。然后英迪拉·甘地是1984年被刺,是被她自己的锡克族的卫兵刺杀了。
  印度实行混合经济,国营经营和私营经济一起来发展,不消灭私营经营。它是讲私营经济和国营经济同时并行发展,但是,国营经济要占领经济的制高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经济命脉,由国营经济来掌握,所以,对私营经济采取了非常多的限制性的政策。最多的限制性政策,那除了法律、法规这个以外呢,就是许可证。在印度很有名的叫License Raj,Raj是个梵文词,或者印地语词,Raj就是“王”的意思,也是统治、治理、管理的意思,许可证管理,很有名,什么事你都得要许可证,私人想开一个,增加投资,开办工厂,都得要经过政府的许可。这是经济政策的一个方面。
  另外就是印度实行的不叫计划经济,叫经济计划。它制定五年发展计划,五年社会经济发展计划,计划经济和经济计划是大有区别的。但是它这个经济计划实行的特别严格,对国有部门,是指令性的。对私营经济,它用各种的手段,来叫你服从它的计划的发展。当时的考虑是,印度资本很短缺,资源很少,怎么样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国家最优先的发展方面去,像重工业。发展重工业,发展基础工业,这都是在这些政策上印度的一些做法。
  公有经济占这个统治地位,工业可以分成三类。一类就是国防、重工业、采矿业、电力、运输这些基础工业,重工业,只能由国家经营。私营不能涉足。第二类,有十二种行业,国家要逐渐地占领这些个部门,也可以允许私营经济,因为私营已经经营了。第三类就是大部分的消费品,就是国营和私营可以一块来发展。就是工业的政策控制得非常严格。
  另外一点,就是印度自力更生的概念,自力更生就是说不依赖于国外,(印度人认为)我们是一个大国,资源丰富,我们有人力资源,充足的人力,我们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呢来发展经济,所以实行进口替代政策,尽量的能在国内生产就在国内生产。自力更生它也限制外资。为了实现自力更生,关税很高。在世界上,应该说印度是一个相当高关税的一个国家,就是现在也还是比较高。这样一来,占世界贸易上的比重,从50年代它是占2%,到了80年代呢,它就下降到0.5%。现在开始提升,因为重新重视了出口。
  印度独立以后,应该说从来没有中断过利用外资,不像中国,基本上外资就没有 了。印度始终利用外资,但是规模非常非常小,因条件非常严格,规定了各种各样的条件。最有名的,在70年代末期,在印度人民党执政时期,像可口可乐、IBM这些个大公司,跨国公司,都被印度赶出去了。因为你不能够向印度转让技术,有些印度提出来的条件,它不能够满足。在外资持股方面有严格性,不能超过40%,很多的领域,外资根本不能进去。

  1991年后进行的改革

  1991年,应该说印度实行了大胆的,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前面这些政策,基本上全部推翻了,几乎是完全背离了尼赫鲁当时制定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以说,印度经济改革应该是开始于1991年。
  改革放宽对私营企业的管制。印度当时有人提出来“四化”: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私有化。所以,印度的私有化的概念跟其他国家不一样,不是把国有企业完全变成私有 的,出卖国有企业,还不是。印度的私有化的概念更多的是发展私营经济。经营好的国有企业,出售一部分股份,像国有的银行、金融机构,向民众出售一部分股份,就改变所有制结构,想办法来改善对国营企业的管理。
  1991年以后,经济增长明显的上升,但是改革步子不是特别大,不过就是把以前的政策变化了,经济更多的放宽。很多的经济方面,它还没涉及,现在给的是糖,这个容易接受,但你涉及到更深入的改革,涉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的时候,那个改革难度就大了。特别是在印度这样实行议会民主制的国家,涉及到老百姓的利益、大多数人的利益的话,那你就没有选票了,那肯定要下台的。特别是在从1991年这一段,从1989年到1999年的十年间,印度政治动荡,这个十年里换了八届政府,中央政府八届,一届只能执政一年多,就得倒台。但是总的来看呢,印度的人民党还是比较稳定的,所以,2000年到2001年预算的时候,印度提出来了第二步改革。
  第二步改革,对外资进一步开放,放宽控股率,允许外资进入消费品工业,进入保险业、进入印度的通信业。另外一个,就是涉及到很多人利益的,就是减少对小工业的保护,印度对小工业一直持保护态度。小工业、小时工业它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因为资本比较少,但是雇佣工人很多,能够解决印度面临非常严重的就业问题。所以,政府对小工业一直持非常保护的政策,对小工业规定了八百多种产品,这个只能由小工业来生产,别的什么大型的,什么其他的一概不许涉足,就是为了保证这个小工业的发展。
  但是要提高效率,就要增加竞争,所以小工业保留的项目在逐渐减少,这个会产生一些影响,特别是一些社会影响,如失业的问题,社会可能会导致一些动荡。
  另外一个方面,印度也看到了全球化这个趋势是不可阻挡。但是在印度国内争论比较大,包括对跨国公司,对外资的运用方面,国内还是争议最大的一个问题。像印度农业基本上现在还是小农农业,效益非常低下,生产率非常低下,市场准入的情况下,那么,印度农业可能大大受到冲击。比如1997年开始东亚金融危机,印度没有受到任何冲击,印度它没有受到冲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它的资本帐户控制得很严格,放得很慢,不对外开放,印度的经济和国际上的经济接触很小,贸易很有限,比中国差远了,它只有300多亿的出口,特别是在引进外资方面,规模还不是很大,一年只有三四十亿,对外资的进入,在金融市场上、证券、股票这方面,它是比较谨慎、严格的。
  在国营企业方面,印度基本上没有触动国有企业,没有大的改革,主要是Disinvestment,就是出售国有企业的一部分股份。在国有企业的管理阶层,更灵活一些,过去都是由政府直接任命官员去担当,现在更加重视专家,甚至是私有企业的经理可以聘来当国营企业的经理,更灵活一些。它还采取了一些措施,一些对国营企业的鼓励,也包括一些限制性的措施,就是使国营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好一些,过去国营企业,像中央政府有二百多家的国营企业,大部分的国营企业是亏损的,经过了改革,初步的改革,和政府签订谅解备忘录,国营企业放宽,强迫国营企业走向市场,面对竞 争,国营企业也还是有一些起色,亏损可能少了一些,有一些是持平,有的还能盈利。 
  另外,改革还面临比较大的困难。它不像中国,中国比较有凝聚力,有中央强有力的政府,这是非常重要的。印度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政府提出任何一个政策,反对党都会反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国家要发展要强大,社会要进步,必须要有一种改革的精神,一种变革的精神,就是要“与时俱进”。
  印度跟中国有一定差距,但是印度还有非常大的潜力,这个潜力还没发挥出来。印度人口太多了,另它的政治体制和中国又不一样,印度更像一头大象,印度人并不讳言自己是大象,并且认为大象步伐可能比较缓慢,但是比较稳重、坚实。这是印度的一个特点。

  印度的潜力

  农业潜力很大,印度的农耕地在世界上占第二位,它的国土面积占世界第七位,但是它的耕地面积占世界第二位,它的灌溉面积占世界第一位,很多农产品在世界上排前几名,国土面积没有中国大,耕地面积比中国多多了,因为中国山多,它平原多。应该说农业条件不错,但是你现在现代农业还是很不普及,就是在印度西北部地区“绿色革命”那块地方搞得很好。现在印度粮食有两亿吨,中国有四亿吨,差一半。印度稍微要是努努力,体制搞顺了,在农业里来增加一些激励机制,印度农业生产四亿吨粮食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印度工业是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基本上机器都能够自己生产。特别是现在印度看到了知识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很大拉动作用。印度现在还在一些地方,过去建软件工 业园,现在建药品工业园,这是新技术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印度潜力巨大。据说有2.5亿中产阶级,是购买力比较旺盛的一个群体,对经济的拉动是很大的。另外,印度还有科技优势,印度在很多方面,在科技方面,应该说在发展中国家肯定是居于前列。中国有些地方比它强,印度有些地方比我们强,在卫星、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原子能发电技术、海洋勘探技术,信息技术,这些方面,印度都是走在前面的。
  但是,印度也有制约因素,一个是积累率和投资率还比较低。经济发展,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必须有一定的投资率。1999年,印度的国内总投资率是24%,中国是40%,我们中国经济增长很快,跟投资率有关系,印度的国内总积累率是20%,中国是42%。印度的出口在GDP里占的比重是11%,中国是22%,这说明中国在需求方面、投资方面要 远远大于印度。印度2001年提出,今后十年,经济增长要达到7%到8%的增长率。
  印度的软件产业搞得比较好。比尔·盖茨1997年访问印度的时候说,21世纪的软件超级大国,不是美国、日本、欧洲,是印度。因为印度有一大批这样的人才,印度理工学院的学生质量应该说是非常高的。多年以来,印度的软件业以50%的速度增长,1999年—2000年,软件产值是57亿美元,出口40亿。2000年到2001年度,软件产值达到86亿美元,出口63亿,印度计划到2008年,预计2008年,信息产业指标是1400亿美元,其中软件产值是870亿。另外印度预计,软件占印度出口的35%,可吸纳220万人就业。到2008 年,软件业将对印度的经济增长有非常大的拉动,占了GDP的7.5%,现在还不到2%。
  据说,印度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数学能力比较强。主要是南印度人数学能力比较强。印度人发明了0,现在的数学很多是印度打下的基础。这个也不能神话。中国人可能也不差。在硅谷里面,硅谷里有40%的印度人,中国人也很多,中国就是起步慢了。印度小学生,据说背口诀是二十二乘二十二,中国小九九,九九八十一就完了。
  另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印度的人才,起步早,劳动力便宜,知识密集型的劳动力非常便宜,印度软件80%出口美国、欧洲市场。印度的劳动力比美国便宜很多倍。印度有很大的优势是英语,他们通晓英语,英语非常熟练,可能是非英语国家中最好的。再有很重要的一 点:政府政策的支持,现在印度政府提出来新政策,为了促进软件发展,建了17个软件工业园区,在里面注册的,十年免收所得税、进口软件免税,加速折旧。在政府的新政策刺激下,现在有5800家软件公司。
  外资投资信息产业,可以100%的控股,自动核准,不需要政府批准。另外政府一个措施,引进风险资本,促进包括一些中小的软件公司上市,国内国外上市。另外印度软件现在在创印度的品牌。 
  尼赫鲁早在印度独立的时候,在他那本书里《印度发现》,他就说,印度将来要大国,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不然我们就销声匿迹,没有中间道路。印度越来越相信实力,因为当前的国际关系当中,靠实力说了算,所以,印度核试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成为大国。
  印度的经济改革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痛苦。但是,印度这个国家会崛起、会强盛起来。中国和印度之间,应当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1]

  • 上一篇文章: 南印度游记

  • 下一篇文章: 迅速崛起的印度高科技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7]

  • 侯外庐西大治校[56]

  • 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侯…[55]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61]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71]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6]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21]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19]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20]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21]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