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横向比较 >> 异国风情 >> 印度 >> 正文  
  印度:信息时代后起之秀         
印度:信息时代后起之秀
[ 作者:徐迅    转贴自:《国际金融报》(2000年11月21日第四版)    点击数:1493    更新时间:2004-01-14    文章录入:222 ]


  从睡梦中醒来
  几十年来,印度这一昏昏欲睡的巨人面对东亚创造的经济奇迹,总是不以为然,自以为有些不对胃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几乎所有的印度人都这样认为,外面世界的经验不适合印度的国情,因为印度人口众多,国内宗教矛盾根深蒂固,整个民族像一盘散沙,缺乏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团结一致的民族凝聚力。任何向往美好生活、对未来抱有希望的印度人,那么就请便吧,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机会。印度人就处于这样一种"洁身自好,与世隔绝"的境地。
  经历路途漫漫的彷徨之后,印度现已在无意之中出人意料地找到了自身的优势和未来发展道路,与昏昏欲睡的过去道别。据统计,自1996年以来,仅在千年虫问题上,印度的企业就通过为其他国家提供解决方案的方式净赚了30亿美元。印度全国软件和服务公司联合会执行主任德旺·梅赫塔估计,印度软件专家的人数以每年超过50%的速度递增。信息时代的到来给聪明的印度人带来了机遇,长期饱受贫困之苦的印度人也在知识经济大潮之中找到了大展拳脚的用武之地。
  据报道,印度已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推动国民积极参与信息革命,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千载难逢的机会,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大力发展软件产业,争取到2008年实现软件业产值870亿美元,其中信息技术产品出口总额达到500亿美元,其占印度出口总额的33%。这将为印度产新增220万个就业机会,并把印度的经济增长率拉到两位数。就近期而言,未来5年内,印度将创造100万个信息行业的就业机会,将每一个国际、国内长途电话服务亭转换成能够提供因特网信息服务(如电子邮件、电子商务等)的"信息服务亭",通过10年的努力,将印度建成"世界信息产业超级大国"。
  天生我才必有用
  印度虽然拥有众多的科技人才,特别是电脑软件工程师,但对于印度政府来说,这与其说是一笔财富,还不如说是一种尴尬,因为在印度,体面的工作岗位凤毛麟角,受过良好教育的印度人白长了一个聪明脑瓜,英雄无用武之地。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下"新经济"之风吹遍了全球每一个角落,当然也没忘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印度秀才的时来运转的好日子阔步走来。英国殖民时期留下的遗产之一——英语,过去印度人恨透了它,没想到如今倒成了赚外汇的"好帮手"。
  印度软件开发人员的年薪大多平均在1万美元左右,这在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的国度,可以说是人上人的收入了。几百人的软件开发企业在印度多如牛毛,如何充分调动软件开发人员,特别是高级软件工程师的积极性,成为企业事关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印度的软件开发企业一般采用员工持股的方式来调动软件开发人员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在印度的软件开发企业中,特别强调校园文化,采用弹性工作制。INFOSYS是印度一家著名的上市公司,员工人数有5000人之多,其中绝大多数从事代客加工软件的工作。INFOSYS公司就像一所大学一样,每一幢大楼有300名员工在那里办公,公司总共拥有几十幢大楼,有非常漂亮的咖啡厅、草坪和运动场所等休闲娱乐设施。
  美国的德克萨斯州仪器公司是印度软件园区成立初期落户的外资企业之一,这家公司的成长过程就是印度软件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德克萨斯州仪器公司在印度投资开发园区已近十年,前几年是投入期,后几年才开始为德克萨斯州仪器公司制造产品。从印度开发园区的产品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出,德克萨斯州仪器公司的芯片产品20多年来是在印度设计的,其中包括德克萨斯州仪器公司的核心产品——-数字处理器。印度人自诩在开发软件产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而且很够吃苦耐劳;第二个优势是懂英语,语言流畅,他们和美国人、欧洲人的通讯、信息交流和沟通很容易进行,而开发人员用于信息交流的时间占到40%。
  软件业上网发展
  到目前为止,印度突然时来运转、一夜暴富之源主要来自因特网的"锅炉房":编写电脑程序以及生产其他脑力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据最近荣登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翁排列榜的赛特亚姆计算机服务公司董事长拉马林加·拉朱估计,这些业务能够让印度在整个信息技术行业中得到5%的市场份额,未来20年里还能为印度提供5000万个工作岗位,这足以使印度实现"成为一个富裕的、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国家"的宏伟目标。
  因特网已静悄悄地越过了印度为抵挡外部世界而筑起的"长城"。在经历了长期的贫困和宗教纷争之后,印度惊奇地发现,自己拥有发展中国家中规模最为庞大的工程技术队伍,在这些人才中很多人又能讲一口流利的"新经济通用语"——-英语。这些优秀的软件工程师和他们渴望工作机会的同胞一样,愿意任劳任怨地从事这种劳动密集型的新工作,如果没有因特网这一能够跨越国界、使地球成为一个村落的新技术,印度人做梦也不敢奢望这样的好工作。
  当然,青蛙并不会因为偶尔获得一吻而成为王子,印度长期遗留下来的痼疾也异常明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年4月,随着全球高科技股股价的崩溃,印度的网络梦也寿终正寝。原因很简单,这个有着10亿人口的大国,只有430万台电脑,根本无法计算家庭电脑占有率。此外,印度的电话线在第三世界国家中也是最差劲的,持有信用卡的人数微乎其微,电子商务可望而不可及。
  但是反过来看看中产阶级聚居的印度城市,电缆的密集程度不亚于世界上任何地方。这些电缆虽然穿梭在阳台和晒衣绳之间,但这并不妨碍其正常功能的发挥。住在孟买的居民中,有200万人可以上高速因特网。电缆能够让印度庞大的消费阶层通过电视,而不是用昂贵的个人电脑上网。有人预测,印度有可能成为一个网民之邦。
  政府作用功不可没
  印度政府为了积极推进本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为国内外企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经营环境,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在印度,所有生产软件的企业十年内一律免税,外资、合资、内资企业一视同仁。除此之外,供出口的软件产品全部免税。另外,印度政府为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还特意建立了一个由二十个软件开发区组成的通讯网。由于印度通讯设施落后,不利于软件产业的发展,为此,印度政府专门在每个软件开发区设立了通讯中心,每个通讯中心装备一个碟状天线,接收卫星信号,各软件开发区联成一片,组成一个通讯网络。
  为了赶时髦,对信息技术一窍不通的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也学会了大谈因特网。去年才成立的印度信息技术部的部长普拉英德·马哈詹则胃口更大:"印度现在需要的不仅仅是足够的频带带宽,而是越宽越好。"但事实上,印度离实现信息技术大国梦还差着一大截呢:预计印度今年的国际电信频带带宽将达到每秒780万亿比特,而这只仅仅是我国的1.4%。话虽说如此,印度历史上,还从未有哪届政府像现在这样支持信息技术,上层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对外来事物宽容大度。而"因特网——-变革的动力"这句新经济的陈词滥调,更从未像现在这样让人深切体会、激动人心过。
  印度软件产业的总产值中只有10%的产品属于自有版权产品,而其余的90%都属于集成类、代人加工的软件。如在一个项目中,把其中的软件开发部分承包、转包给印度,也就是说,印度的软件产业主要是代客加工。这种低自主知识产权,或者说是以集成为主的软件产业结构成了印度信息技术部门最担心的问题之一。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印度全国软件产业总收入的80%都来自软件出口,而且大部分都销往美国。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某个行业的主要输出对象仅限于一个国家的话,往往也是这个行业的风险,如果一旦国家之间发生纠纷,就会影响到这个行业的发展,使印度蒙受巨大损失。为此,印度政府表示将在未来几年里制定一系列的指导性方针和政策,鼓励印度的软件企业到欧洲去开拓市场。在印度,软件行业产值的30%是由外资公司创造的,而外资公司在印度所占比例也恰好是30%,由于外资企业通常都是大型跨国公司,30%的外资企业占有30%的产值,也就意味着在印度的软件公司也是有相当规模的,完全有能力到国际市场去搏一搏,而不必在美国市场这一棵树上吊死。
  大举进军硅谷
  在美国,印度人与犹太人和中国人并驾齐驱,同是对美国科学技术发展贡献最大的群体。
  截止到1998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硅谷,共有774家印度人任总裁的高科技公司。
  NarenBakshi是成千上万个活跃在硅谷这片沃土的印度裔成功人士当中普普通通的一员。他拥有多家高科技公司。5年前,在Bakshi51岁时,他与别人联合创办一家电子商务软件公司,今年初公开上市,市值超过10亿美元。公司共有173名雇员,当初投资该公司的印度裔投资者人人都成了百万富翁。
  近几年来,随着美国新经济的崛起,印度裔美国军团新人创办的高科技企业,在硅谷名噪一时,赢得越来越多的关注。Bakshi这一成功的企业家军团结成的网络核心分子之一,他们不断"循环"利润,使所赚的钱不断翻番。他们这些硅谷元老,甘当新生代印度裔企业家的"天使"投资者,播撒种子资金,认真评估投资计划,为年轻企业家出点子、当参谋。企业家网络在帮助初来乍到美国求发展的印度移民在硅谷站稳脚跟,并逐步走上高层岗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新移民70年代来美国,80年代使充斥南旧金山高科技走廊的工程师岗位。逐渐地,这些人由工程师进入了管理层,一旦羽毛丰腴之后,又创办自己的软件公司。据估计,目前在硅谷,有7%的高科技企业是由印度人经营的。
  回归故里报效祖国
  也许是生活在海外的印度人,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批海外华人回国投资、利国利已的成功事例中悟出了一点什么,过去几年里,在硅谷大发其财的印度人,纷纷携带资金、技术、合同、人才,回归故里求发展。据统计,在90年代的投资高潮期,海外印度人对本土的投资近6亿美元,占同期外商在印度直接投资总额的30%。印度裔美国人拉米·雷迪是美国一家电子商务应用网络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他甚至把自己开在加州的公司搬回了印度老家。1993年,他在沿海地区设立了一个开发区,他手下2/3的员工都是印度人。其实,海外印度人的作用,远不足这些干巴的数字所能完全说明得了的。除了直接回国投资以外,这些海外印度人还有印度本土引来了更多的外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方跨国公司高级管理层任职的印度人,还能借助其影响,说服他们所任职的公司在印度投资。巴哈雷奥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他是美国之家科技信息公司的合伙人,其本人在这3家高成长企业中的投资不足区区的800万美元,但他却从乐意为其投资计划下赌注的外国投资者那里吸引了2亿美元;其中十分之一又都投在了公司设在印度的工厂。
  IT巾帼不让须眉
  人们往往以为像软件信息技术那样的高科技方面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精英们的专利,但在印度,随着新经济借全球化浪潮不断向全球每一个角落的不断渗透,高科技领域由高科技人才一手包办的局面正在逐步被打破,信息技术已进入了偏远地区。而受惠最大的莫过于印度最贫困、受教育程度最低的广大妇女。
  在印度东北部锡金邦偏远的喜马拉雅山高原上,住着以放牧牦牛为生的部落。现在这一个部落只剩下妇女和儿童,男人都到城里打工去了。过去,这些妇女要跟千山万水之外的丈夫通信,实在不容易。可是,如今她们只要走到电脑前,啪啪……,敲打几下电脑键盘,就能够给远在天边的丈夫发电子邮件了。
  锡金邦在印度的信息技术中算是一个后来的逐浪者了。该邦目前共有40个社区信息中心,而且都在边远地区。每个中心内设有6台电脑,有些中心甚至设在海拔数千米的高山上。
  锡金邦信息技术主管韦尔马称:"尽管步伐慢了一点,但我们已经起步。传统保守的妇女开始走出家门,做一些她们以前永远想不到自己会做的事。"
  喀拉拉邦是全印度受教育程度最高的邦。全邦所有14个区都已建立了信息中心。自从有了电脑之后,农村妇女从此多了一种新的就业机会——-在电脑上为政府打文件。
  在卡纳塔克邦,过去农村妇女因不识字常受地下钱庄欺骗,现在,她们通过妇女自助组织,学会了把钱存入银行,而且还可以通过电脑,随时了解自己的存款情况。卡纳塔克邦的妇女企业家协会还教授农村妇女如何经营,帮助她们创办公司做生意,例如经营电脑上网中心等。
  走在印度高科技发展最前沿的安得拉邦,更是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将邦内每一个村庄通过互联网与邦政府联在一起。过去,由男人控制的村议会一直阻挠妇女接触政府的就业培训计划,假如村民都能够互联网与政府相联系,妇女们就能及时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参与就业培训,寻找工作,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
  不过,印度妇女大规模投身信息技术的道路还很遥远,别说在农村,即使城市的情况也还远不能令人满意,参与信息技术的妇女人数仍寥寥无几。

[1]

  • 上一篇文章: 印度IT革命和人才战略启示录

  • 下一篇文章: 印度裔在美国迅速崛起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6]

  • 侯外庐西大治校[55]

  • 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侯…[54]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60]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7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5]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20]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18]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19]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20]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