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总论民族精神 >> 正文  
  文化创新与民族精神的培育         
文化创新与民族精神的培育
[ 作者:佚名    转贴自:南方网讯    点击数:1852    更新时间:2004-03-24    文章录入:水木

 

    一、文化创新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改革开放时代,是呼唤创新的时代。创新有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等。其中,文化创新是当前特别重视的一种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文化创新所谓的文化,是民族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文化;文化创新所谓的创新,是立足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实践,面对本土文化和全球文化的合理资源,推陈出新、继往开来,批判扬弃、创造转化,锻铸出新型文化形态。质言之,所谓文化创新,就是创建超越中国传统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的新文化,就是创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时,文化创新也要不断扬弃、超越经典社会主义所理解的文化框架及其文化理念,不断扬弃、超越“五四”以来的现代革命文化传统,不断扬弃、超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感性和经验的制约,建设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稳定性的文化价值系统,为不同层级的人们提供安身立命之道,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精神系统的保证。
  二、内容创新和观念创新
  文化创新,主要有内容创新和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是在既有文化要素和价值目标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拓展。我们今天所讲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摘自江泽民“十五大”报告)。因此,文化建设的主体内容,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方向,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育有理想、有纪律、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公民,提倡并弘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精神,并以此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同时,在道德建设中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以在全社会、全民族逐步形成并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基本目标。这些内容,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基本政策,是在长期的文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从历史过程考察,它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拓展、创新的过程。从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从江泽民同志在建党七十周年的讲话到建党八十周年的讲话,对于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基本政策、基本目标,以及相应的主体内容的确定,是一个与时俱进、逐步完善的过程。例如,在1986年的《决议》中,对于“文化事业”的界定和阐述,就没有“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容,而在1996年的《决议》中,就在“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这部分中,一开头就说:“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等文化事业……对于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明确地把哲学社会科学纳入“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范畴,这是在内容方面的一种文化创新。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方面,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没有做过辨析,而在江泽民同志的“十五大”报告中,就第一次明确了二者的关系,指出二者在主要内容方面是一致的。这当然也是内容方面的文化创新。
  观念创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方面。观念创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建设观念的更新,一是对新型文化意识的提炼、认同和实践。在文化建设观念方面,建国以后的头30年,受当时“革命和专政”条件的制约,文化建设是“破字当头”,以批判摧毁为主。改革开放以后,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通过新时期的文化建设实践,国家在文化建设方面确立了“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及相应的方针原则,从而有力地推进了文化建设的进程。人所共知的“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中关于“先进文化”的论述,则更是在文化建设观念方面的重大创新。在新型文化意识和观念的提炼、认同和实践方面,党和政府也与时俱进,根据新时期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实践,及时总结、概括出新型文化意识和文化观念,并大力倡导、弘扬、实践。例如,江泽民同志在建党八十周年讲话中提出,要“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这里的自立、竞争、效率、民主法制等意识,显然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不一样的,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的新型文化意识和观念。此外,契约观念、公正原则、公民意识等,也是这些年形成并逐步光大的现代文化意识和观念。
  三、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文化创新对于民族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思维旨趣的集中体现,是该民族的文化精神积极方面的体现。从本质上看,民族精神属于观念形态的文化范畴。因此,文化创新与民族精神的弘扬、成长、培育密不可分。
  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及其形态,大致可以分为以唯伦理思维为特征的古典民族精神,以唯政治思维为特征的现代民族精神,以唯经济思维为特征的当代民族精神。古典民族精神反映的是自然经济、宗法社会条件下道德至上、贵和求稳的守成精神;现代民族精神体现的是内忧外患挤压下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的狂飙突进的革命精神;当代民族精神表现为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背景下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开拓创新精神,这样一种划分,主要着眼于文化的时代性。而从文化的民族性考察,则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而不同、兼容天下等价值取向,是贯穿古典、现代、当代民族精神的基本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民族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今天,通过文化创新来培育民族精神、发展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其实,从广阔的文化视野考察,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种重大文化创新,这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从本质上区别于中国传统文化,而且也从本质上区别于新民主主义文化。同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革命文化、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相伴生的民族精神,也是各不相同的。这中间,文化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五四”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这样的政治文化为先导,借鉴西方文化的诸多优秀成分,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构建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现代革命文化的理论体系,从而开辟了中国文化的新时代。这种文化创新,最终培育出了以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为特征的、一往无前的新型民族精神——革命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高扬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使得我国的综合国力、世界地位、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都空前提高,并在改革开放、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培育出了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往无前为特征的开拓创新的民族精神。这种新的民族精神的形成,是与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的文化创新分不开的。
  总的来说,文化创新对于民族精神的培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弘扬、更新既有的民族精神,使得民族精神能够与时俱进、更上层楼,而且能够创造出新的民族精神,提升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样,民族精神的培育,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坚持文化创新,促进民族精神的培育;坚持民族精神的培育,推动文化创新的开展。

    (本文作者:中山大学教授、博导、文化研究所所长)

 

  • 上一篇文章: 人民日报评论: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 下一篇文章: 哲学与民族精神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1]

  • 侯外庐西大治校[50]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6]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8]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7]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8]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9]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11]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9]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10]

  •  
     相 关 文 章
  • 第二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构建…[6918]

  • 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15475]

  • 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强我中华…[22071]

  • 以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成长…[14789]

  • 建设先进文化 培育民族精…[7321]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