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教育精神 >> 教育方法 >> 正文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动手制作水平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动手制作水平
[ 作者:赵广辉 崔海波 王健 荣佑福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2215    更新时间:2004-03-11    文章录入:水木

 

  一、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习惯的意义
  21世纪的国际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的科学素质有重要的作用。科学素质反映在人们对日常经历的事情充满好奇心,能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寻找答案。并具备说明、解释、预测自然现象的能力,理解大众传媒中报道的科学文章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讨论的能力。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谈不到创造,只能亦步亦趋,照猫画虎。可以说没有独立思考,社会不能进步,科学不能发展。
  就学习过程而言,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重在理解,没有经过独立思考,无法很好地消化所学的知识,不可能真正深入地想清其中的道理,使之成为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识。所以,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一个核心。不善于独立思考,各方面具体能力的培养将受到极大影响。在能力层次上不可能达到较高的水平,不可能有效地运用各方面的知识,独立地去分析、解决问题,特别是遇到的新的难题。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形成习惯。有了它,就有了自我探究的可能。

  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习惯的方法
  (一)创造条件,教会学生思考
  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会正确地思考的过程。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地胡思乱想,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因此,首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思考。自然科学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的科学方法:从实际中抽取总部问题,提出假说(或模型),经过实验或实践检验,证明或否定假说(或模型),再回到实际中检验。应设法创造情景和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学习、体会物理学的方法和规律,不只是告诉学生结论,更要让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变抽象的知识为具体的实物,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有很大帮助。学习知识的过程,即为思考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将零碎的知识变得系统,将感性的知识变成理性,从而实现学习知识的一次飞跃。引导学生实现这一飞跃,是学习的重要环节。
  (二)留有余地,“逼迫”学生思考
  讲解过程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讲解过细会不分主次,不利于抓住最基本的东西,不利于形成知识框架,不利于从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出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不会独立地获取知识,没有自我开拓的能力,不会自己钻研新的问题,依赖性较大。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我们大胆利用让学生去读、去思、去做的方法,并提出将达到的目标,通过学生的亲手实验,“逼迫”学生思考,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因此,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经过抽象、概括、分析、推理的过程,概念和规律的涵义以及规律的适用条件、关键性的问题等。总之,最基本、最主要的东西要讲清。所谓不能全讲清,是指给学生留出余地,要学生自己去钻研,或“逼迫”学生思考的意思。这类问题可以是:某些对理解概念和规律有益的扩展性问题,简单的推导和前后知识的对比,以及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对知识的归纳,在更广阔的背景中进行概括和理解知识,动用知识时应注意的问题,动用知识的方法等等。总之,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独立解决上述问题。
  (三)恰当要求,引导思考
  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要从小处做起,点滴渗透。对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以及它们的应用,无论问题是简单还是复杂,都应引导和要求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必须经过思考,想通了,才接受;理解了,才应用。因此基本道理要讲清,从每一个简单的问题做起,逐渐引导,点滴积累,让学生从每一个小的“成就感”逐渐积累成独立思考的兴趣和习惯。这样,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提出不同的、适合学生情况的恰当要求是十分重要的。
  (四)手脑并用,启发学生思考
  学生动手能力差是我国教学中的一大问题,亟待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多动手。通过观察、实践激发学生思考,促使他们发现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五)要开放式,鼓励独立思考
  要学生独立思考,不可“一言堂”、封闭式,要允许有不同见解,允许暂时保留和“想不通”。对于初学者来说,想错、说错是难免的,首要的是敢想。要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鼓励独立思考,鼓励讨论和辩论。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思维才会活跃。通过思考、讨论,不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还学会了思考,更尝到了独立思考的“甜头”。乐于思考,这就有了积极性和创造力,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 上一篇文章: 中国教育最缺的是什么?

  • 下一篇文章: 关于“素质·能力·个性”教育模式的思考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 提高多党合作能力[4000]

  •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3347]

  • 中国军演的战略意义:打造…[4748]

  • 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2673]

  • 努力提高谋“打赢”的能力…[2290]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