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教育精神 >> 名校名师 >> 正文  
  21世纪人才素质与基础教育改革         
21世纪人才素质与基础教育改革
[ 作者:韩新君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238    更新时间:2004-03-05    文章录入:水木

  一、21世纪的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面向21世纪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已经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主题,受到各国的重视。各国都认识到,提高民族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迎接国际社会经济竞争与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是面向21世纪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我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强国目标,在未来的国际社会与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从整体上提高国民素质。从现代国际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出发,要求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8方面:1思想道德素质。包括较强的国家观念、民族情感、公民意识,高尚的理想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行为习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开拓进取的意识。2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科学的思想品格,较强的认知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辩证的思维方法,高品位的文化修养,旺盛的求知欲望,正确的学习方法,必要的知识技能结构,一定的智能基础,积极的创造精神等,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3心理素质。包括健康的心理结构,良好的意志品格,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的情绪,奋发的进取心,健康的个性等。4审美素质。包括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审美意识与良好的审美创美能力。5劳动技术素质。包括现代科学技术的意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有良好的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具有热爱劳动的态度和自觉劳动的习惯。6身体素质。包括有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良好的体能及健康的体魄、健美的体态。7交往素质。包括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人际交往、群体合作等方面所需要的素质。做到乐群合作,热心参与,善于交往,善于应变。8创造素质。创造是人类所特有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能力。社会的发展,科学的昌盛,技术的进步,使人们更加关注创造的重要性。创造素质要求具备信息的选择和加工能力,动脑动手操作能力。创造意识是21世纪人才重要素质之一。根据上述八个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未来人才要具备“八会”,即会做人、会求知、会生存、会创造、会健体、会合作、会选择、会适应。

  现代社会中,影响人 才素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五个方面:

  1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经济迅速发展,呈现集约化、全球化的趋势,既有竞争又有联合,要求现代人具有开放意识、法制观念、合作精神和竞争能力。2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人类知识总量迅速增长。有关专家统计,世界每小时有20项发明,知识陈旧的周期缩短,要求现代人具有开拓精神,继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3信息和传播媒介的作用影响越来越广泛,生活节奏加快,要求现代人不仅要有对现代社会的认识能力,还须培养良好的思想和心理素质,具有事业心、自信心、进取精神、组织协调和人际交往能力。4社会就业环境变化,过去一次就业定终身的就业模式已被打破,职业流动性增加,就业要求提高。5社会文化伦理变化,尤其是随着对外开放日益扩大,港澳回归,“一国两制”的实现,现代社会的文化交流渗透日益发展,要求现代人具有较强的文化意识,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文化选择观。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是全面的,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发展的要求与影响,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

  二、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与改革的重点

  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指出:“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基础教育战线提出的一项紧迫任务。”同一篇文章里又说:“如果经过‘九五’期间的努力,基础教育在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道路上取得显著的进展,我国基础教育便将会以一个崭新的面貌面向世界,为我国下一世纪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基础教育面对21世纪的挑战,要与时代发展同步,与社会变化相呼应,就必须回答这样三个问题:第一是面向少数升学有希望的学生还是面向全体学生,是搞“英才教育”还是搞国民素质教育?第二是让学生片面发展还是要身心和谐的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机械被动发展还是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这正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三个重要问题。要回答这三个问题,基础教育就面临着五个转变:

  第一,从“应试教育”向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办学轨道转变;

  第二,从单纯传授知识向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转变;

  第三,从单一的课程结构向多样课程结构转变;

  第四,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转变;

  第五,从单纯学校教育向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同向同步的大教育转变。

  从以上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来看,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有以下五个亟须解决好的问题。

  第一,基础教育的办学思想和教育观念必须转变和更新。要破除传统的教育观念——应试教育,代之以崭新的教育观念——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

  教育观: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既与社会发展相联系,又与人的发展相联系。因为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的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又必须通过教育来提高人的素质。以此来确定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应是教育最大限度地促使人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是我们制定教育目标的理论依据。

  人才观:应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多类别的,人的发展也是有差异的,教育的成功就在于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做到不拘一格育人才。

  质量观:评价素质教育的质量标准,只能看学校的教育是否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学会创造提供正确途径,为国民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教学观: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应树立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的整体观念,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主体的观念和为学而教的观念,并以此来限定其操作。要转变教学思想和更新观念必须做到“两全”、“一促”、“一减”:两全就是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都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一促就是促进每个学生的优良个性特长都能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和开发。一减就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第二,课程结构必须改革。

  1课程目标上,社会化与个性化相统一。使课程的设计和结构,适应社会的需要并促进社会的发展,又适应教育者自身的需要并促进其个性的发展。

  2课程体系上,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并存。未来学校课程应进一步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不仅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分科课程,也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综合课程。

  3课程活动方式上,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统一和融合。未来两者将在更大范围内相互补充相互吸收,逐步显出融合的趋势。

  4课程结构上,必修课与选修课有机结合。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千校一制、万人一书的局面将成为历史陈迹。实行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有机结合,将是未来课程结构的重要特点。

  5课程编排上,重视知识的结构化,加强工具性学科特别是外语和计算机学科的教学。

  第三,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1坚持启发式,运用“启发式综合教学”法。启发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协调发展,成为21世纪需要的人。

  2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赋予“教学做”更加深刻的内涵,更好地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直观的视听形象,理解和掌握抽象的信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4加强学习指导,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培养,重视学生学习心理调节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愿学”、“乐学”。

  5优化育人环境。应创造最优化的育人环境,开展系列化的环境教育运动。1利用自然环境,丰富学生的阅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感;2正视社会环境,使学生在社会中明辨是非,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3改变家庭环境,使家庭教育向规范化、科学化迈进;4创设学校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硬环境(物质环境)和软环境(精神环境)的巨大作用。

  6开展各种活动,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耐挫折能力。

  第四,教育体制必须改革,管理水平必须提高。

  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教育经验,针对我国的教育现状,改革教育体制,解决“择校生”问题。加强教育管理,注重管理育人,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向管理要质量。

  第五,要加强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

  现在有一句流行的话,有一位好校长,就有 一所好学校。作为校长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素质: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事业观;要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要有优良的工作作风和敬业奉献精神。当代校长必须增强下列10种意识:服务意识、整体意识、信息意识、改革意识、育人意识、榜样意识、情感意识、竞争意识、科研意识、领导意识。

  还有要有5种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勤奋学习研究的精神、勇于创新大胆开拓的精神、自强自信的精神。

  总之,校长应是学校学习当代先进科学理论的带头人,应该是新时期品质修养、自我完善的好榜样,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排头兵,是搏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弄潮儿,是遵循教育规律、严谨治校的教育专家。

  师资队伍建设是基础教育发展的战略工程。必须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师队伍的现状,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1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即全面提高素质的教育观、多层次多门类多规格的人才观和不单纯用分数衡量的教学质量观。

  2掌握丰富的知识和必备的职业技术技能,要求教师做到一专多能;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意识强,学习能力和服务能力强。

  3要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敢于迎接各种挑战,富有现代意识和创新意识。
  4要掌握适应素质教育的新的教学方法。

  5要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注重个性发展,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倡导研究精神,指导学生正确思维,善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开拓创造精神。

  教师要做到“四能五有”。即能说,能写,能教好课,能管好班;有研究能力,有强健的身体,有医治学生心理疾病的能力,有良好的个性特长,有现代意识。


  作者:鸡西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所长

  • 上一篇文章: 基础教育怎样面临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 下一篇文章: 素质教育与少儿图书馆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1]

  • 侯外庐西大治校[51]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6]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8]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7]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1]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11]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13]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12]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12]

  •  
     相 关 文 章
  • 关于改革死刑适用制度的公…[4245]

  • 我们需要对改革进行反思[8141]

  • 没有宪政改革,所有“救市…[4956]

  • 改革信访制度的设想[3082]

  • 中国改革将陷入权贵资本主…[3270]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