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强国之路 >> 政治改革 >> 正文  
  他们为什么敢腐败         
他们为什么敢腐败
[ 作者:罗华滨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1250    更新时间:2004-03-02    文章录入:admin ]

 

    新春伊始,反腐战线上有两件大事,引起百姓关注。一件是,安徽巨贪原副省长王怀忠被核准死刑;另一件是近日中央颁布出台了党内监督条例和纪律处分条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一声声法槌落地,胡长清、成克杰、马向东、李真等一大批贪官,为人生画上了极不光彩的句号。贪官在人间“蒸发”,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出,而一个问题却始终在我耳边萦绕:“贪官怎么就敢如此腐败?”而我却一时语塞。就说李真吧,他怎么有这么大能耐?

    攫取权力升迁有人帮忙

    没有权力搞不了腐败,获得权力才能以权谋私。因此,防止投机钻营的人掌握权力,是防止腐败的第一关。

    要完全防止有贪欲的人牟取权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世上总有一些人自觉不自觉地帮助本不该得到权力的人掌权。李真35岁当省国税局长,起初就是因为结识了其父亲的一个老领导,并认这位省级老干部为“义父”。有“义父”的名望,李真的头上增添了一道“光环”。于是他结识了一些特权人物,为日后的升迁铺平了道路。张家口市某副局长兼油漆厂厂长蔡某是第一个帮李真忙的人。李真没在油漆厂上过一天班,人事档案却转到了该厂,蔡某竟然还能帮李真“入党”、“提干”。以此为圆点,李真一转圈就进了河北省某投资公司并当上了办公室主任。接着进入省委,在吴庆五等人的帮助下成了“河北第一秘”(副局级),有了这块金字招牌,再加上程维高的影响力,当省国税局长当然就轻而易举了。

    人们从李真发迹、升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贪官攫取权力的过程,一些人在这其中自觉不自觉地“助纣为虐”。设想,如果没有“义父”的光环、蔡某鼎力相助、吴庆五等人精心策划,李真能有那么大能量吗?事实证明,李真能腐败与这些人的“帮助”密不可分。实际上,许多腐败分子都一样,比如慕绥新曾被提名为鞍山市副市长,而在人代会上他却落选了。可有人却把他调到省体改委当副主任。几年后,慕被提名为副省长,再次落选。可他又被任命为省长助理,不久就被任命为副省长兼政法委副书记。慕绥新官运亨通,没有人“提携”行吗?

    要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不仅要求各级党组织和人事、组织部门严格执行选拔干部程序,还必须要求所有领导干部(包括退休的),不能为跑官者说话、疏通关系。应当懂得,战争年代找关系进入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接受血与火的考验,而和平时期一些人找关系、走后门是为了当官,为谋取私利。帮心术不正的人掌权,无异于犯罪。

    监督不力腐败无所顾忌

    严格用人制度,可以防止贪官掌权,但要绝对防止也很难。一些掌权人原本不错,但随着权力加重和私欲膨胀,却发生了蜕变。这就要求监督机制能及时发现腐败,阻止腐败蔓延。比如李真,他在省内开车从来没有红绿灯观念,横冲直撞。一名新警察拦他,不仅被唾了一脸唾沫,还被打电话到交通队,责令把他从岗上撤下来。如此蛮横有谁监督过呢?李真违法犯罪主要集中在两个阶段:一是当秘书时,二是当国税局长后。李真说:“给省领导当秘书,没人能监督我”;“国税局是垂直系统,总部在北京,离我太远,管也难,而在本单位,我是局长,没人能管我”。没有监督,为李真胡作非为创造了条件。还有河北省前常务副省长丛福奎,这个人不仅贪,还信佛,经常跑到北京和一个女人装神弄鬼,骗捐敛财,而他却能在副省长职位上混迹多年。监督哪去了?现在一些特殊人物,特别是“一把手”,监督他们是个难题。卖官第一贪的胡建学说过,到了我这个位置(泰安市委原书记)就没人敢监督了。最近颁布的“党内监督条例”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条件。

    要说监督机制,我们有党内、司法、行政监督,还有民主党派、群众、舆论监督。但实际上许多监督不到位。李真从不参加民主生活会,更不用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他在提拔中腐败,在腐败中提拔,这种现象不仅河北有,其实哪儿都有。一些地方和单位开民主生活会,“同级相互照应,下级捧着上级,上级哄着下级”这能起作用?而群众监督知情有限;舆论监督又常遇阻力。监督这部汽车,在一些地方经常处在“空挡”或动力不足状态。

    惩处滞后助长贪官贼胆

    事物发展有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搞腐败也一样。一个人抵御腐败防线的崩溃,除了自身因素外,也与不能及时发现和惩处有关。

    虽说李真本质不好,但他也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大胆。初当秘书时,别人给他送两条中华烟,他推三阻四后才收下。据李真交待,他思想蜕变的原因之一,是看到一些人挥金如土,钱财也不是好来的,但并未受到惩处,这刺激了他。这话虽有找客观之嫌,但腐败不能及时被查处,确实会助长腐败也是事实。胡长清、成克杰、丛福奎、慕绥新、马向东、李嘉廷、王怀忠等人的贪都有一个过程,但却没有被及时发现,这不仅壮了他们的胆儿,也给了其他人信心。许多腐败分子在走上断头台时都痛感,如果当初有人提个醒,哪怕是受到处分,也不会有今天。“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确实,及时发现腐败,毫不留情地惩处腐败,才是对干部的真正爱护。当年毛泽东在下决心处理刘青山、张子善时曾严肃指出,只有对他俩处以极刑,才能挽救成百上千的干部。

    “攀比”是腐败者的一种心理,“别人能捞,我为什么不能?”一些腐败分子的家属也不起好作用,“人家都没事儿,你怎么那么胆小”;他们总认为搞腐败的人不少,被揪出来的是少数,只要把握分寸就没事。“侥幸”心理,为贪欲壮胆,这与不能及时发现和惩处腐败也有密切关系。

     (罗华滨 本文作者系《中国监察》杂志社原第一副总编辑)

  • 上一篇文章: 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

  • 下一篇文章: 政务透明是反腐廉政的又一成功经验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菜根谭》原文[52]

  • 大疆创始人汪滔:我欣赏乔…[57]

  • 世界第一的大疆无人机,想…[54]

  • 大疆无人机默默崛起背后的…[52]

  • 张文木:关于中国人口问题…[6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棋事》专访周星增:建围…[3]

  • 建桥集团董事长周星增:天…[4]

  • “杨家匠”造桥记[5]

  •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5]

  • 不懂战略退却的人,就不会…[6]

  •  
     相 关 文 章
  • 中央发布惩治预防腐败纲要…[3423]

  • 腐败是中国最大的乱源[3296]

  • 论腐败对国民性的扭曲[3605]

  • 腐败已成为国人的生活方式…[4205]

  • 中国2010年进入危机多发期…[2815]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