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总论民族精神 >> 正文  
  民族精神的实现途径         
民族精神的实现途径
[ 作者:温宪元 陈金龙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2183    更新时间:2004-02-28    文章录入:水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选择有效的实现途径。研究民族精神的实现途径,对于自觉推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回答时代课题

  只有弘扬和培育反映时代特征、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永葆生机和活力,真正支撑起民族的精神大厦。否则,拘泥于传统,机械地保持其原始内容和表现形式,不仅不利于培育民族精神,实质上是抛弃民族精神、背离民族精神。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时代发展的新课题。

  时代发展的潮流推动了民族精神的培育。时代发展潮流是培养民族精神的坐标,也是拓展民族精神的动力。当今,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在这一主题下,要求我们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更要培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求强求富的民族精神,以去除传统的循规蹈矩、安于现状的旧习,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同时,加快国家的发展,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21世纪,时代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愈益明显,知识经济和信息革命扑面而来,大国之间的科技、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多元化方兴未艾。这些时代发展的新特点,要求民族精神的内涵需要不断丰富和拓展,包括培育开放精神、竞争精神、兼容精神、科学精神、理性精神等民族精神,以使民族精神富有时代气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时代发展的要求深化了民族精神的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安排,需要与其相适应的精神观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意味着重构我们的经济生活,又表明需要培养民族精神作为市场经济的精神支撑。我们应当认真研究市场经济的精神特质,以培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民族精神。市场经济讲究效率、效益,要求平等、自由,强调竞争、诚信,市场经济既是一种法制经济,也是一种道德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政治民主化相伴随。这些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大大深化了民族精神的内容,包括在弘扬艰苦奋斗精神、重德精神的同时,努力培育平等精神、自由精神、竞争精神、法治精神、契约精神、民主精神。民族精神的培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是催生新时期民族精神的重要动力。

  集中民族智慧

  民族精神的培养有赖于个人的接受与认同。民族精神是一种内在灵魂,民族精神的培养,离不开每个个体对它的认同、接受。真正的民族精神是深植于具有主体自觉意识的现实人之中,是内化于个人心理意识、言论行为之中。离开了个人的接受与认同,民族精神难以培育,更不可能成为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之源。

  民族精神的培育还离不开全体国民的文化创造活动。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就在于,人永远在追求某种创新,又永远不会满足于或停留在已有的创造,人不仅以某种方式超越给定的或外部的自然,而且也在不断地超越、更新和重建已有的文化成果。民族精神的培育有赖于国民的文化创造,文化创造又要求国民具有以下文化品格:第一,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国民要以文化主人翁的态度,俯瞰历史的长河,洞察民族精神的底蕴,把握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预测人类文化发展的未来,以倡导、传播、培育为时代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民族精神。第二,高度的民族自我意识。国民要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比较中反观本民族所处的文化地位、文化氛围,在确立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要从民族的实际出发,在历史、现实、未来所建构的三维文化背景中找到民族精神的时代基点,融汇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培育新的民族精神。第三,自觉的参与意识。培育民族精神。归根到底只能是一种文化实践,全体国民必须参与文化创造的实践,在实践中把握民族精神的真谛。

  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还与提高国民素质息息相关。民族精神是民族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精神的培育又有赖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没有良好的国民素养,要培育为时代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民族精神,只能是一种善良的愿望。为此,国民教育应把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其重要内容,一切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各类主题宣传教育、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积极传播民族精神,充分体现民族精神,大力倡导民族精神,共同担负起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

  遵循认识规律

  民族精神遵循这样一条认识规律:它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动中形成又体现一个民族总体面貌的精神特质,它渗透在一个民族绝大多数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之中,又彰显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之源。培育民族精神是民族和民族精神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民族精神有两种表现形式——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从某个特定的时空坐标来说,传统精神就是这个特定的时空以往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以往的活动中形成的表现民族整体面貌的精神内核;时代精神则是一个民族在这个特定时空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体现民族精神面貌的精神内核。我们要培育的民族精神,实际上就是指的时代精神,是反映时代要求、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型民族精神。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是对立的两极,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时代精神离不开传统精神,传统精神必须接受时代精神的选择。

  民族精神的培育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文化创造的过程。从文化发展的规律来看,任何时代的文化建构都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都不可能完全抛弃民族的文化传统而从零开始。后继文化总是毫无例外地包含着前代文化的某些因素,与前代文化保持一种内在的联结,文化的发展就是这样一个新旧交替、新陈代谢的有机成长过程。因此,民族精神的培育不能断裂传统,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转换,才能培育新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的培育必须兼顾民族的心理积淀、观念意识和行为习惯。民族精神具有顽强的渗透力,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几乎无孔不入地渗透到民族的心理、观念和行为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当民族精神转化为人们的自觉信念、理想和追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道德和意志时,就能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作用,成为一种心理定势和行为习惯。因此,民族精神作为内化于民族心理意识之中、深藏于民族文化和民族生活之内的灵魂,它是深刻的、稳定的。也正因为如此,民族精神的培育只能以弘扬民族精神为基础,脱离传统精神的民族精神,背离民族的心理积淀、观念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民族精神,往往因为难以得到民族成员的接受和认同而失去生命力。

  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保持民族精神的民族特色。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些体现整个民族价值取向的精神特质,包含了民族文化传统的精华,是民族长期发展的结晶,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民族精神的民族特色正是根植于传统精神之中。民族精神如不继承传统精神的优秀成分,就难以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所谓的民族精神最终也将不能成为一个民族的自觉信念。因此,只有弘扬传统精神,这个民族才不会失去自己的精神支柱,才有可能实现民族的复兴。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立足实践生活的土壤又要指导实践的发展。实践是人们最根本的存在方式,社会及其历史发展在本质上不过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及其发展而已,人们的心理、观念、精神及作为其抽象表现形式的各种意识形态,实际上都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民族精神,不管其表现形式如何,不论其具体内容怎样,归根到底是在人们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为实践活动服务的,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民族精神的要求,最终都体现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之中。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深厚土壤,只有立足于这一土壤,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才能培育新的民族精神。

    (作者:广东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

  • 上一篇文章: 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下一篇文章: 民族精神——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访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谢遐龄教授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9]

  • 侯外庐西大治校[56]

  • 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侯…[57]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63]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72]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7]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22]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22]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24]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24]

  •  
     相 关 文 章
  • 第二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构建…[6920]

  • 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15485]

  • 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强我中华…[22073]

  • 以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成长…[14791]

  • 建设先进文化 培育民族精…[7324]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