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政治家 >> 正文  
  鲜为人知的台湾“总统”严家淦         
鲜为人知的台湾“总统”严家淦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37    更新时间:2025-03-30    文章录入:admin ]

 

 

与大陆民众耳熟能详的“中华民国”历届总统相比,严家淦无疑是陌生的,甚至很多大陆人连他的名字也是第一次听说。他作为蒋氏父子完成权利交接的“接力棒”,常被人戏称为“过渡总统”,但他通过博取蒋氏父子信任从而登临大位执政三年亦为自己的平淡一生陡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个人简介:严家淦,字静波,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后历任福建省建设厅长、福建省财政厅长、重庆战时生产局采办处长等职。194512月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交通处长兼交通部特派员。1946年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财政处长兼台湾银行董事长。1947年任台湾省文化教育委员兼财政厅长。1949年国民党退至台湾后,任台湾“经济部长”兼“美援运用委员会”副主任。1950年任“财政部长”。1954年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1963年任台湾“行政院院长”。19663月,任台湾“国民政府”“副总统”兼“行政院院长”。19754月蒋介石死后,继任“总统”。19785月卸任。后任国民党中央常委,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会长。

蒋介石用严家淦作为“过渡总统”的真实用意:

在陈诚辞职后,蒋介石提议由严家淦任“行政院院长”。对此举,在台湾政坛不少人不以为然,也有的瞠目结舌。严家淦是江苏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比蒋经国大5岁,长期从事技术工作,是一个典型的技术性官僚,他显然到台湾时间很早,但长期在岛内默默无闻。提议这样的人担任如此重要职务,似乎不太符合蒋介石用人的标准。

其实,蒋介石用严家淦来填补陈诚留下的空缺,显现出他在政治权术上的老道。经过陈诚的铺垫,蒋经国在组织上、特务政治上的经营,有比较好的基础了。在陈诚之后,他不能再启用“老臣”,也不能任用本事太大、野心可能大的人,否则,可能出现影响权力交接新的障碍。所以,他必须物色一个本事虽不高,但没有野心,没有自己的势力,不会与蒋经国争权夺利的人。严家淦比较符合这样的条件。

严家淦性情温和,生活简朴,从政不太张扬,他奉行八个字的人际关系哲学,即:“退一步想,易地而处”。从这朴实无华的信条可以看出,严家淦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他在担任台湾省副主席期间,舆论对他的评价比较低调,称他是“好人,不是好官,是好国民,不是好公仆。”江南先生说得更刻薄,说:“严的才具、建树,连勉强及格都困难。充其量只是一个循规蹈矩的政客,无条件服从的人。”说归说,批评家可以坐而论道,可政治家要的是政治实惠,当然,既好看又有用,那当然很好,如果不能两全其美,那肯定是选择“有用”的了。

说不定蒋介石所看中的,正是批评家所抨击的。当然,严家淦也并不一无是处,他到台湾很早,在台湾任地方官,跟台湾本土的人士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在权力构成的有关方面,其奉行的八个字的处世哲学,有弹性,全球权力平衡;在政治上,没有很强的权欲,可以说在政治利益上是个“中富即安”的人。尽管他政治才能不是一流,只要不争功,不争权,无为而治也行。

196312月,国民党中常委会,正式通过了严家淦“内阁”组成名单,严家淦从陈诚手中接下“良相”的接力棒,老老实实地为蒋经国接替蒋介石的权位修路铺石。

其次,让蒋经国执掌更大的权力,增加其亲政的资本和砝码。

严家淦上任伊始,便秉承蒋介石的旨意,提名蒋经国为“国防部副部长”。做这样的安排,明眼人不问即可知其用意了。“国防部部长”俞大维与严家淦人际关系哲学大体相似,不过问内部人事,与同僚的关系比较融洽,江南先生说,他能“和任何一位参谋总长和睦相处”。而且,他与蒋经国是儿女亲家。作这样的安排,意在把军权让给小蒋。俞大维是个聪明人,与其让人挤下台,倒不如自己主动把位置让出来。

19641月,俞大维提出辞呈,请求辞去“国防部部长”职务。并向严家淦保荐蒋经国任此职务。他在辞呈中历数了蒋经国在军内任职的简历,说明他与三军的历史渊源及其卓越贡献,“实是最理想的人选”。剔除其中的溢美之词,看看所列蒋经国在军内任职,就可以看出,蒋介石为儿子掌握军权,作了长期的铺垫。现在已经坐上“国防部部长”的位置,就已经彻底地掌握台湾的军权。按照所谓的“国防组织法”的规定,军令、军政系统的管辖权,是由“参谋总长”与“国防部长”分享。可是到了蒋经国当“部长”,这一法定就自然地失效了,“参谋总长”等于“部长”的幕僚。俞大维作为过渡性人物,其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主动让位,自己也落得了一个好名声。这大概叫做各得其所吧!

1966年,经蒋介石提名,严家淦被选为“副总统”。严仍兼任“行政院院长”。1969年,蒋经国出任“行政院副院长”。就正常的正副职关系而言,无疑应该说是蒋经国“辅佐”严家淦,其实不然,这是蒋介石的再一次权力让渡的政治安排,“内阁”实际上已由蒋经国所主持,严家淦是在“辅佐”蒋经国从政。这意味着蒋经国的时代悄悄地来临。难怪有人戏称此时的严院长,不过是庙堂里的神像。

再次,实质性“亲政”,子承父位顺理成章。

1972年,在第五届“国大”召开前,蒋介石接到严家淦请求辞去“行政院长”的辞呈,当时,有人称这是老戏法重演,蒋介石提名由蒋经国担任行政院长,他在给“立法院”的咨文中说,蒋经国历任军政要职,于政治、军事、财经各项设施,多有建树,其于“行政副院长”任内,襄助“院长”处理院务,贡献良多,以之任为“行政院院长”,必能胜任愉快。云云。真是十足的“举贤不避亲”。随后,立法院以高票同意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长”。

蒋经国执掌行政院大权后,牢固地掌握军队,加强特务的控制,在政治层面推行了一些革新举措,比如为了缓和台湾省人民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不满情绪,提出“台人治台”的口号,增选和补选台湾省籍的“中央民意代表”和“立法委员”、‘监察委员,起用台籍新人入阁;整肃政纪,倡导“平凡、平淡、平实”的三“平”政风;修正或废止不合时宜的法令、规章,精简机构,这些举措的实施,给台湾政坛带来一种新的气象。在经济建设上,发布第6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以及一些相关的经济措施,在减缓国际石油危机的冲击,抑制通货膨胀,安定社会生活方面赶到了较好的作用。

1975年,4月,蒋介石病死在台湾阳明山士林官邸。同月,召开国民党中执委会,会议修改党章,规定国民党党魁的称呼改为主席。总裁的名义,永远保留给蒋介石,在国民党内他人不得再用此头衔。会议推举蒋经国担任国民党主席。19785月,在“国大”上被选为“总统”。就实际的权力运作而言,自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长”之日起,他已承继了蒋介石的权位。而就形式而言,到了1978年蒋经国出任“总统”,蒋氏父子的权力交接已划上了一个比较圆满的句号。

 

  • 上一篇文章: 学习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

  • 下一篇文章: 严家淦:有所为有所不为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5]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7]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39]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5]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