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概是在我9岁的时候,我和弟弟继波便常常乘父母不在家的机会,偷偷把围棋拿出来,学着大人的样子下起来。尽管那时候我只是刚刚学会了“吃子”,但围棋所表现出的强烈胜负感却一下子迷住了我。和下围棋相比,我感到所有的游戏全都不值一提。
2,虽然继波思路敏捷,反应很快,确实比我更具下棋的才华,但是他的性格的弱点决定他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棋手。只能赢不能输,经不起挫折是他的致命伤。继波场场输了棋就兴趣索然,拂手而去,而我则是越输越要下,拼命争取“翻本”。正是这两种对待失败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终于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3,一位想上进的棋手平时的训练是艰苦的,不仅要绞尽脑汁去打谱研究,而且还要费尽心思去解各种死活题,常常在棋桌旁一坐就是一整天。可以说这种训练的单调和枯燥是一般人所想象不到的。然而,就算是始终如一的这样做了,究竟能取得什么样的成效却是个未知数,由于各人的“悟性”不同,成效的显示就有快慢之分,甚至有的人一生不见成效。正因如此,专业棋手的内心深处时时刻刻担心着自己是否能有进步,是否会被同行们抛在身后。这种无形的压力是专业棋手所必须承担的,虽然它使许多棋手吃不香,睡不着。如果某位棋手突然之间没有了这种压力,也许就意味着他的围棋生命结束了。
4,棋手是以赢棋为“天职”的,只有赢棋才能显示出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得到人们的承认。因此,一局棋的胜负,对业余爱好者和专业棋手完全是两码事,前者输棋尽可一笑了之重新再下,而后者很可能会因输掉关键的一局棋悔恨终生。
5,自从和陈老总相识后,只要有时间,他便把我接去杀几盘。在陈老总面前,一开始我还有些拘束,后来见陈老总脸上老是笑咪咪的,胆子就大起来。有一次对局,陈老总刚刚下了一步棋,可能发觉不妥,就伸手要把棋子拿回来。不曾想被我一把拉住了手腕,硬是不让他悔棋,当时我气急败坏的样子逗得陈老总哈哈大笑,周围的人都哭笑不得。
6,战胜了文化宫训练班的少年棋手后,却神气十足,飘飘然起来。如果用“夜郎自大”来形容当时的我,真是再贴切不过了。记得张先生和我下的第一盘辅导棋是让十七子,我心里哪肯服气,拼命想杀败他,可他好像故意气我一样,东下一着,西投一子,弄得我手忙脚乱,最后还是一败涂地。这下我可领教了高手的厉害,赶忙把逞强之心收敛起来。
7,雷老教棋很重视基本功训练。有时摆一个定式或一种变化,往往要摆很多遍,直到我们能举一反三为止。那时,我们棋瘾很大,听一会儿手就发痒了,便缠着雷老要下棋,但这种时候,他是从不肯迁就的,回忆起来,正是雷老严格的基本功训练,为我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8,我向过老学棋时,最初是乘公共汽车去他家,过老的住处很远,往返一趟需要很长时间。后来,父母得知过老生活环境不太好,住房比较差,出于对他的敬重,便把他们夫妇接到家中来住。这一下我可高兴了,此后天天泡在过老房间里……
9,和过老朝夕相处使我受益匪浅。首先,我学棋有了一种安定感。原先无论向哪一位老师学棋,总要考虑时间,天色一晚便坐不住了,现在,老师就在家中,所以坐得住,听得进,有了问题还可随时去问个明白。其次,由于过老住在我家,陈祖德、吴淞笙等国家队的名手经常来和过老切磋棋艺,于是我也大沾其光,每逢他们来,总能下上一两盘辅导棋。和这些第一流的棋手对弈,使我大大开阔了眼界。
10,众所周知,过老的棋很灵活,擅长弃子。他有句名言“都丢了,就赢了”,意思就是把成为负担的子通通弃掉,丢掉了包袱,下起来自然轻松得多,取胜的希望也就大了……有一段时期,我简直迷上了弃子,一盘棋如没用上弃子战术,即使赢了也感到十分乏味,久而久之,竟被我悟出了其中的一些名堂。直到现在,弃子仍是我的有效武器。
11,藤泽秀行九段的棋艺堪称出类拔萃吧,可他高居“棋圣”宝座期间,在别的比赛中表现平平,唯独在“棋圣战”中,却接连击败了加藤正夫、林海峰、大竹英雄等猛将,创造出六次蝉联“棋圣”的奇迹。据秀行棋圣自己说,他之所以能如此,全靠着“卫冕失败,就不如去死在荒野”的精神的激励。我觉得秀行这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说明了一流棋手比赛的真髓。因此,凡是有志攀登围棋高峰的人,除了钻研棋艺,必须要把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作为重要课题。
12,既入围棋之门,就必修棋艺之道,不敢想当冠军的棋手,也就不是好棋手。虽然能得冠军的人,毕竟是少数,但如连拿冠军的念头都不敢有,那还不如趁早改行,另谋出路。
13,从事围棋事业使我认识了许多各行各业的围棋爱好者。有趣的是,他们在认识我之后,往往是讲不了几句话就必定会问:“我怎样才能提高棋艺呢?”有的人干脆说:“教我两手绝招吧。”大概他们心里在想:“你所以能当上冠军,而且棋艺提高得那么快,肯定有什么窍门和绝招,让我们也来学学吧。”然而,在我们彼此熟悉了以后,他们就发现自己想错了。因为我确实没有什么“长棋”的窍门和绝招。不但是我没有,任何人也不会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