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个人精神 >> 婚姻家庭 >> 家庭 >> 正文  
  清廉家风代代传 春风化雨感人心——聂荣臻家风二三事         
清廉家风代代传 春风化雨感人心——聂荣臻家风二三事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澎湃新闻    点击数:38    更新时间:2025-01-30    文章录入:admin ]

 

 

聂荣臻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为新中国的成立、国家的科技事业、国防事业、航天事业、军队建设、尖端武器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为研制“两弹一星”立下了不朽功勋。功高不改本色,他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为全党全军树立了光辉典范,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家人、传承家风。

 

私人之事不费公帑

1961年,家乡吴滩公社工作人员写信给聂荣臻,告知其远在老家的父母墓碑因为年久失修不慎被损坏。公社请示他,要对其父母的墓碑进行修缮。

413日,收到故乡来信的聂荣臻第一时间给吴滩公社工作人员回信。

吴滩公社:

接家乡来信,我父母亲墓上的石碑,由于烧草灰时不慎损坏。石碑只不过是个标记可有可无,但是公社还是决定重修并已备好石料等我题字。对于公社的这种热心关怀和照顾,我十分感谢。现将碑字题好送上。关于购买碑料及立碑所需的一切费用务请来信告知,决不要公社开支。

祝公社工作取得更大成绩,祝今年生产获得大丰收,并请代向乡亲们问好。

此致

敬礼

聂荣臻

61.4.13

 

信中,他对家乡的关怀表示深深感谢,并深感党的廉洁纪律要求个人的私事不应该由公家出钱,重点强调“购买碑料以及立碑所需的一切费用务请来信告知,决不要由公社开支”。收到回信后,公社工作人员便开始对聂荣臻父母墓碑进行修缮,并告知他,修缮费用由公社来承担,以表家乡人民对他的尊敬以及感谢他为新中国作出的贡献。

1961923日,深感不安的聂荣臻再次给故乡回信,表达了对乡亲们的谢意,再次强调“立碑所用的40元因为是个人的事情,决不应由公社报销,增加公社负担”,并随信邮寄墓碑修缮费用40元。信件中,他还表示十分关心家乡的旱灾,时常从报纸上关注家乡的情况,相信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战胜暂时的困难,同时督促公社干部群众要贯彻党的政策,发挥广大干部和社员们的积极性,开展生产自救。为了丰富公社的文化生活,聂荣臻还特意为公社订购了《人民画报》和《解放军画报》各一份,并承诺将按期赠寄。细微之处见品格,聂荣臻心中充满对家乡人民的深情厚谊,同时,也公私分明。这种自律的品格,他不仅用来要求自己,对待家人也是如此。

 

身居高位不徇私情

20世纪60年代初,聂荣臻元帅办公室主任职位空缺,有同志提出安排聂荣臻的妻子张瑞华担任办公室主任,征求意见时,遭到了聂荣臻的坚决反对。聂荣臻说:“她一直在地方工作,没有在部队干过事,不懂军事,回来干什么?”聂荣臻的妻子张瑞华从1952年定行政级到1995年去世,一直是8级干部,从未调过级。聂荣臻身边工作人员觉得不合适,想给上级反映,他批评说:“这是组织上的事情,你们不要管,钱够用就行了,什么级不级的。”他对于张瑞华工作调动和职级调整的事情表示反对,并不是因为对自己的妻子没有感情,而是因为他不想妻子因为自己的职权和影响力在这些方面得到好处。这再一次展现了聂荣臻对于廉洁自律的坚守。

 

公车姓“公”不可私用

作为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组织上按照规定给聂荣臻配了专车,但他对家人用车有着严格的规定,他曾告诫家人:汽车是国家配给的,只能用于公事,私事不要动用专车。他的夫人张瑞华当时在中央组织部工作,上班离家较远,但无论刮风下雨,上下班总是和普通群众一样乘坐班车。当时北京的公共汽车相当拥挤,上下班时更是高峰期,有一次竟被乘客挤倒。秘书知道了,想给张瑞华一点方便,让司机接送。聂荣臻知道后坚决反对,并严格要求亲人不准搞特殊化。按说张瑞华也是为了上下班用车,并非为了自己的私事,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可聂荣臻总是坚持公事公办,不搞特殊化,夫人张瑞华思想觉悟也很高,不以元帅夫人自居,自觉遵守纪律,从不动用元帅专车。聂荣臻只有一个外孙女聂菲,从小就十分疼爱,可在用车方面,他对小外孙女也从不迁就。即使在星期天,小外孙女想到颐和园去玩玩,他也叫家人乘公共汽车去。聂荣臻慈祥地对外孙女说:“这辆红旗轿车是国家配给爷爷的,你小小年纪,对国家没有作出贡献,你不能乘坐这辆车。”由于他的严格要求,聂菲从小一年四季都是步行上学,从不用车接送。聂荣臻不仅时时处处廉洁自律,还推己及人,在家人面前树立了榜样,带动全家人树立严守纪律的良好风尚。

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聂荣臻不仅自己严守党的纪律,还将这种纪律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家人、教育家人,使得良好家风能够代代流传。

 

  • 上一篇文章: 少年刘伯承,从这里开始戎马生涯

  • 下一篇文章: 教子之道贵以德——聂荣臻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5]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7]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39]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5]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