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模范英雄 >> 正文  
  河北籍黄埔军校抗战老兵:保家卫国是大担当         
河北籍黄埔军校抗战老兵:保家卫国是大担当
[ 作者:龚正龙    转贴自:河北新闻网    点击数:32    更新时间:2024-12-10    文章录入:admin ]

 

 

杨光荣,男,19201124日出生于江苏铜山,民革成员,1942年毕业于成都黄埔军校17期步科。河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众志成城、全民抗战。70多年前,为了保家卫国,千千万万爱国将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反抗侵略的英雄赞歌。时值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在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帮助下,河北日报记者采访了几位都已90多岁高龄的河北籍黄埔军校抗战老兵——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龚正龙

 

杨光荣:激战衡阳西禅寺

 

19201124日,杨光荣出生于江苏铜山。与那个年代的热血青年一样,他渴望上阵杀敌,后考入成都黄埔军校17期步科,于1942年毕业分配到第五军战防炮营第四连任见习官,之后开赴缅甸作战。1944年第四次长沙会战打响,杨光荣所在的第五军战防团奉命从云南杨林防地驰援衡阳。

在衡阳坚守激战40多天后,衡阳城已是断壁残垣。“通讯断了,各部联系不上,只听到炮声隆隆,搞不清楚城池是否已沦陷。”杨光荣说,八月初的一天晚上,战防团一连所在西禅寺阵地炮火连天,杀声阵阵。杨光荣曾在一连任过职,一边担心着一连安危,一边清点剩余的武器弹药。“算得上是弹尽粮绝,子弹、手榴弹都不多了。”老人回忆说,自己刚刚清点完毕,前方交战声突然停了,没多久就见到有伤兵退回来,原来经过激烈交锋,终因寡不敌众,西禅寺阵地失守。

“我强忍悲痛,向营长汇报战况。营长下令,必须夺回高地!”杨光荣立即集合残存伤员士兵34人,决定夺回西禅寺高地。“出发前,我发了弹药,还做了战前鼓舞。”老人眼含热泪地说,为节约子弹,他给每人发了步枪一支,子弹50发,手榴弹8枚,并在枪头装上刺刀,准备肉搏。“我告诉大家,喋血疆场的时候到了,军人当以马革裹尸还,我先上,你们跟着!”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一行人摸黑潜入高地附近,藏身在西禅寺外稻田内,经过侦察发现敌人正在修筑工事,杨光荣将34人分为5个战斗小组,果断下令对敌实施突袭。“真是肉搏战,能不开枪,尽量不开枪,担心引来更多的敌人。为了夜间战斗容易识别,我们把军帽一律翻戴,免得误伤战友。”杨光荣说,当时制定的突袭策略是正面诱敌,侧面袭击,令敌人首尾不能兼顾,但正面进攻的小组一和敌人接触,敌人就开了枪,剩余人员屏息凝神,直到敌人全部被正面吸引,这才突然从侧后方冲入寺内,从敌人后方袭击。刺刀扎、手榴弹砸、摔跤撕咬……经过近40分钟的肉搏战,最终将西禅寺夺回。夜袭的34人中,牺牲16人,重伤11人。

数天后,衡阳沦陷。孤守西禅寺的杨光荣和部队失去联系,身边仅剩下4名士兵。194485日夜,5人泅水突围,辗转千里返回昆明。之后,老人被昆明师部任命为二营副营长,率两个炮连,参加桂北河池、黔南独山等地阻击战。1949年,老人随部队在成都集体起义,被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汽车4团,驻守重庆。1950年奉命支援西藏,而后又奔赴朝鲜战场。1958年,老人退伍后进入邯郸汽车运输总公司。凭借着过硬的技术,为公司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

“光阴易逝七十载,睡梦犹闻厮杀声。细数同壕人几在,醉心殇怀泪横流。”这是老人在坚守衡阳七十年祭时做的祭文。

刘振荣,男,192311月出生于河北望都县,1944年毕业于西安黄埔军校七分校18期步科。河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保定刘振荣:湘西会战抗顽敌

 

刘振荣原名刘振声,192311月出生于望都县一贫寒农家。家中5兄妹,老人排行老大。尽管生活贫困,但受过学堂教育的姥爷还是省吃俭用资助刘振荣上学读书。刘振荣自幼酷爱书画,因有绘画的天赋,他曾负责在就读的学校校刊上绘插图。“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侵入河北,正在读高小的刘振荣被迫随学校背井离乡西迁。

“到西安后,一听黄埔军校在招学员,我决定考军校上战场!”经过考试,刘振荣成为黄埔军校七分校1822总队步科的一名正式学员。

1944年毕业时,刘振荣主动要求去前线战场,他被分到湖南的第100军军部参谋处任少尉参谋,参与了湘西雪峰山大会战。战况数据瞬息万变,要不停地接收前方来电作记录,还要进行必要的核实,刘振荣发挥特长,将这些数据精确地记在笔记本上和脑海里,准确而迅速地绘制地图,标注部队伤亡、战绩、驻址及部队所在阵地位置,供军长指挥作战参考,曾整整七天七夜没合眼。

“湘西会战打得地动山摇。我还记得58日那天,我在军部看到,中美空军的飞机一批批地飞到江口、青岩一带轰炸日本鬼子。日军被炸得哇哇直叫,血肉横飞。午后,日军像潮水一样溃败了。战士们都拿起机关枪、冲锋枪、步枪,高兴地对空中射击,枪声如同过年放鞭炮。”刘老眉飞色舞地告诉记者。最终,湘西会战共击毙日军12498人,伤23307人;中国军队殉国7737人,伤约1.2万人。

“和平来之不易。抗战胜利后,我不愿参加内战,就隐居杭州开设了一家画像馆,凭着自幼习得的一手水墨工笔画画为生。”老人说。上世纪50年代初,刘振荣返回老家望都县。当时县里抽调他搞水力发电,老人亲自测量水文,提笔设计图纸,终于建成望都历史上第一个水力发电机组。后来他还担任望都县服装厂厂长。70多岁时,老人辞去职务,专心于书法绘画。他的作品多次在省市获奖,各地的求画者慕名纷至沓来,刘老慷慨大方地为他们免费作画。

 

宋茂田,男,19171月出生于河北黄骅,毕业于广西黄埔军校六分校16期步科。毕业后即赴抗日前线。

 

沧州宋茂田:浴血参战台儿庄

 

一举手,一投足,仍步履矫健,身板儿硬朗。日前,记者在黄骅市滕庄子乡朱里口村寻访到宋茂田老人时,他正在自家院内散步。虽已近百岁,但老人除了耳朵稍背,日常行动一切自如,早晚都会到院中活动筋骨。

岁月倒流70余年。宋茂田还是一个乡下的懵懂少年,因酷爱武术,熟悉枪棒拳路,他被偶然回乡的舅舅张之江一眼相中。张之江是黄骅市留老仁村人,中国现代武术奠基人、前西北军赫赫有名的五虎将之一。“强身健体是小路数,保家卫国才是大担当,你跟我走吧!”张之江的一句话,让少年宋茂田心潮澎湃。随后,他毅然辞别家人,随张之江前往南京国术馆学习。

不久,“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在华东地区开辟了第二战场。时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李宗仁聘请张之江任第五战区司令部高级顾问,张之江当即带着60名国术馆师生赴任,而宋茂田正是其中一员。他被安排为李宗仁身边的卫兵,负责掌管机要文件安全和文件传达。

宋茂田说,在台儿庄战役僵持胶着之际,张之江曾给李宗仁提过一个重要建议,“当时我就在旁边,张馆长建议李长官,敌人武器先进,气焰嚣张,而我们人多,适合近战夜战。况且日本鬼子气焰嚣张,料不到我们如此大胆,何不效仿29军喜峰口之战,给鬼子来一次大范围的夜袭!”

夜袭也叫摸营,这个出奇制胜的建议立即被李宗仁采纳,决定第五战区所有部队总动员,发起了一次大规模的夜间偷袭。宋茂田等人的任务就是立即行动,给当时第五战区的广西军、四川军、东北军送夜袭统一行动密件。

这次夜袭取得成功,战士们利用地形,摸黑迂回到敌后两侧,然后突然袭击,刀砍枪打,杀得日军鬼哭狼嚎。此后,台儿庄战役总反攻爆发,日军矶谷和坂垣师团遭受沉重打击,主力被摧毁,死伤3万多人。这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彻底打垮了日本的嚣张气焰,奠定了中国抗战必胜的信心。

台儿庄血战后,宋茂田成为黄埔军校16期的一名学员,在广西桂林黄埔军校六分校就读。广西战斗打响后,作为学生的宋茂田再次奔赴前线,在昆仑关大战时担任重机枪手。“在黄埔军校毕业典礼上,专门给我戴了两朵梅花,以表彰我在昆仑关作战时的英勇。”老人兴奋地说。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宋茂田曾先后任重庆卫戍总部干训班少校教官、傅作义将军统帅下94军第5师部副官等。

“我们那时没有升官发财的想法,就一个信念:中国不能亡!中国人要团结!”老人说,正是基于这个信念,1949年他毅然参加了傅作义将军的起义,回归正义之师。全国解放后,老人回到家乡务农。“对于我们这些经历过战争的人来说,看到如今国家这么富强,真是打心眼儿里高兴啊。”老人动情地说。

 

  • 上一篇文章: 李宗仁夸赞我短小精干——访参加台儿庄抗战老兵宋茂田老人

  • 下一篇文章: 高志航:为加入中国空军与外籍妻子离婚,牺牲后女儿苦寻生母80年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飞虎队”一共干掉了多少…[62]

  • 李友邦:共赴国难的台湾省…[152]

  • 英雄精神记 后裔铭先贤[143]

  • 山河不会忘记——江西修水…[59]

  • 陈济棠:教育界应注意的几…[55]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18]

  • 再谈老师不是“百度”,所…[11]

  • 读史:战略不是账房中的事…[11]

  • 司徒雷登应当向中国人民忏…[20]

  • 科技战略是一种哲学——基…[32]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