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  
  学术会议上的孤独和无奈       
学术会议上的孤独和无奈
[ 作者:张文木    转贴自:张文木战略    点击数:64    更新时间:2024-11-17    文章录入:admin ]

 

 

年轻时爱开会,是由于没有多少吃亏的经验,有的多是“欲赋新诗强说愁”的个人表现欲。上了年纪,有了较多的阅历,书也读出老辣的味道了,就有了“却道天凉好个秋”心境,这时就厌恶会议上的八股空论并开始婉拒会议邀请,退休后就更是如此。有些朋友不理解。其实,老了就知道真理不是越辩越明,没有吃亏,谁也说服不了谁,哪怕自己的家人。讨论的前提是与会者要有相同的经验,尤其是血写的经验,而不是只有相同的逻辑。经验是血写的,逻辑是嘴上或纸上的。学术争论争到最后,其结局既简单又无奈:就是碰南墙。1934年,博古、李德与毛泽东的分歧是无解的,因为李德的经验来自欧洲大平原,毛泽东的经验出自中国山地,二者水火不容。但到年底,红军来到湘江,依照李德的方案死了五万多红军,这时就不争是非了。遵义会议是“南墙”下的决断,而不是布满鲜花的“高端会议”上逻辑讨论的结果。没有南墙,哪有遵义会议。和平时期,“南墙”离人较远,因而人很难被说服;有时明知错了,为了面子,也要文过饰非,苏联解体前几年就是这样。人最感孤独的是你看到朋友、家人或国家前面不远已经有了巨大的“南墙”阴影,可此时他们还在奋勇前进,这时的你就特别孤独和无奈,当年屈原就是这样!目送楚国亡了,屈原也就投江了——苏联亡国前也有将军自杀殉国。读读《离骚》和楚国、苏联亡国前的历史,就体会出屈原等的孤独和无奈

老了再悟开会的“会”字,别有一番滋味:

会,人云也;人如云,人云亦云。

正是:

会议些许学者,

发言很像八哥。

清脆不渉问题,

滔滔喋喋啰嗦。

三种可能研判,

机遇挑战并摞。

结局有待观察,

不言如何去做。

结尾貌似平稳,

其实啥也没说。

仓颉造字意深,

会字人云意合。

开会交流有益,

人云亦云不可。

心头忽掠北宋,

空论靖康悲歌。

 

 

  • 上一篇文章: 周光召,我永远敬仰的榜样

  • 下一篇文章: 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入列 它能实现哪些梦想?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6]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