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个人精神 >> 人生理念 >> 人生历程 >> 正文  
  “拼音之父”周有光:112岁仙逝,不吃补品不运动,长寿秘诀有3点       
“拼音之父”周有光:112岁仙逝,不吃补品不运动,长寿秘诀有3点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62    更新时间:2024-11-13    文章录入:admin ]

 

 

周有光,被誉为“中国汉语拼音之父”,单从这一个称呼,完全能够看出来周有光老先生的贡献有多大,拼音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且离不开的东西。

除了在拼音方面的贡献之外,人们关注的,还有周有光老先生的年龄,出生于晚清的他,经历了四个时代,在2017年仙逝,享年112岁,这个年龄,已经是非常长寿了。

能到这般岁数,除了自身的身体素质优秀之外,与平日的生活习惯也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那周有光老先生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

 

“拼音之父”的传奇人生

 

作为一个语言学家,周有光老先生的前半生,跟语言学的联系并不多,一直到50岁的时候才开始专心研究语言学。

50岁,早已过了普通人汲取知识的高光年龄,这个时候接触一个新东西本来就有难度了,更别说想要成为其中翘楚了,但周有光做到了。

周有光出生于1906年,这个时候确确实实的是到了晚清时期了,而周有光的家庭,原本也是一个士绅之家,但随着清朝的没落,自然也变得没落了。

作为一个活到112岁的长寿的老人来说,周有光小时候却被断定活不过35岁,原因无他,小时候的周有光体弱多病,还患有肺结核,这在20世纪上半叶,是一种很难根治的疾病,但显然,这些疾病他都扛过来了。

虽然在周有光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是家道中落了,但家里毕竟都是文化人,在读书这方面,周有光也像自家长辈一样非常有天分,大学的时候还考上了上海圣约翰大学。

对于“中国汉语拼音之父”这个称呼,周有光老先生其实是不太喜欢的,他多次跟家里的晚辈提到,汉语拼音是长期以来无数人的努力,将功劳都归结在一个人的身上是不对的,而且他表示,自己从事文字工作是偶然。

这并非谦虚,在上大学的时候,周有光选择的是经济学,但跟语言学也不是完全没有联系,是他的辅修科目。

后来几经辗转,在193310月,周有光带着新婚半年的妻子张允和前往日本京都帝国大学进一步进行学习,在此期间也学会了日文,不过在两年后也就是1935年,他放弃了学业回到了祖国继续任教。

当时的背景下,周有光除了工作之外还参加了不少运动,也是在这个时期,他第一次意识到拼音这个问题,但这个时候也只是意识到而已,并没有在这方面下什么心思。

除了日语之外,周有光还学会了英语以及法语,精通四种语言也为日后从事语言方面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到了1955年,周有光放下了自己在银行的工作,开始正式投入到对拼音的研究当中,推动文字的改革。

从经济转型到语言,周有光做的非常成功,出版的《汉语拼音方案》成为了全国小学的必修课,将拼音彻底的推广了起来。

 

关于长寿

 

周有光是在1991年才正式离休的,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是85岁的年纪了,其实在1988年他就已经离休了,只不过还没有离开工作岗位,继续从事着文字的工作。

而正式离休之后,周有光也没有放弃学习和思考,他开始写作,开始去接受新鲜事物,一个80多岁的老人,在电脑风靡我国之后,也开始学习如何使用电脑了,开始像年轻人一样上网。

对于中老年来说,老年痴呆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病,但在周有光身上,却始终没有老年痴呆的迹象,因为他一直保持着思考,大脑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要么写作要么接受新的事物。

多动脑多思考,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大道理,但想要长久的坚持下去并不容易,而周有光就做到了。

在饮食方面,周有光表示,像那些宣传的对身体有益的各种补品,他都不吃的,每天只是正常的饮食,只不过上了年纪之后吃的清淡,最爱吃的就是白菜和豆腐,喝的最多的还是白开水。

周有光的生活,突出的就是四个字“简简单单”,是啊,他并没有专门去用什么特殊的方式来让自己保持长寿,只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自己这样平淡的生活,做成一件事不难,难的是日日如此。

在心态上,周有光也一直保持着豁达开朗的心态,早年生活中种种经历,不管是酸甜苦辣,都已尝过,他对一切都很看得开,这也体现在日常的生活当中。

周有光总是住在老房子当中,既没有电梯面积也非常小,他待的时间最长的书房,只有9平方米的大小,晚辈们多次跟他提到换一个大的有电梯的房子,但他一直没有答应。

豁达的心态,健康的作息习惯以及让大脑保持活跃,这就是周有光老先生保持长寿的“秘诀”,都是很简单,但同时也是很难做到的生活习惯的问题。

周有光老先生这一生,不仅仅体现在生命的长度上,这一生所体现出的宽度,远远比长度更有价值,对语言学的贡献,对拼音的研究,对我们来说都是无比珍贵的宝藏。

 

  • 上一篇文章: 用“心”看历史——从心理学看林则徐一生

  • 下一篇文章: 四十岁,真好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6]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7]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39]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5]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