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个人精神 >> 婚姻家庭 >> 爱情 >> 正文  
  戴安澜将军的一生情缘       
戴安澜将军的一生情缘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166    更新时间:2024-10-05    文章录入:admin ]

 

 

1942526日,中国远征军第5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在缅甸殉国,时年38岁。戴安澜将军毕业于黄埔三期。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收复棠吉等战绩。19425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在缅北茅邦村殉国。遗体运回国内后于194341日在广西全州举行国葬。毛泽东赋挽诗曰:“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为其题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戴安澜将军不仅是非常优秀的将军,而且他和他的夫人王荷馨女士的爱情也很浪漫温馨,今天就来说一说。戴安澜,原名戴炳阳,字衍功,号海鸥。1904年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戴将军从小家境贫寒,可以说是吃饱了上顿没下顿,戴将军幼时,家里给他订了一门亲事,对方是一位相貌普通、目不识丁的贫家女子,这位王家姑娘,生于1907年,其实戴王两家是表亲。19251月戴安澜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1926年毕业后随部队参加了北伐。在国民党军队中历任排长、连长、营长,那时的戴将军,是一位相貌堂堂、深得长官器重的年轻军官,在别人眼里他是前途无量的,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绝对相信,在那样繁华的都市里,必然有怀春的小姐对将军一见倾心。但是,将军还是在1927 1 5 日迎娶了那位已经无法与自己相配的王家姑娘。 成婚时王家姑娘目不识丁,也没有大名。戴将军为其取名荷心,将军可能是想告诉妻子,嫁给一位四处征战的军人,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就像荷花,外表幽香,心却是苦涩的。 戴将军格外照顾荷心,没有将她留在乡下老家,而是留她在身边陪伴。将军虽忙于征战,但一有闲暇,便亲自教荷心读书识字。荷心本就聪慧,再加上戴将军的耐心教导,不到一年时光,荷心便能够自己读书看报,还能给丈夫写信了。收到荷心给自己写的第一封信,戴将军喜出望外,给夫人取了第二个名字—荷馨。

戴安澜将军确实是品格高尚的人。面对被封建礼教迫害,不能与自己匹配的妻子,不是厌恶地将她一把推开,而是用自己的学识、关爱去改变她,增强她的自信,陪着她一起“成长”,这样的男人才是真正的浪漫!夫妻俩的婚后生活格外甜蜜,自从夫人学会了读书写信,两人便常常“鸿雁传书”,就像热恋里的情侣一样,将军称呼夫人为“荷妹妹”或是“亲爱的荷馨”,夫人则叫将军“亲爱的澜哥哥”,前线家中,互诉衷肠。为了让荷馨夫人能更多地学文化,戴将军还让她以未婚的名义到学校去读书。因为当时的女校都只招收未婚女青年。不过温暖总是短暂。1942年,戴安澜将军在缅北为国捐躯。我们可以想象荷馨夫人是何等的悲痛,澜哥哥走了,但是他的父母、儿女、未成家的弟妹们还要生活下去,从此,荷馨夫人扛起一个几十人的大家族。一家人的吃穿用度、用抚恤金创办学校、给将军的弟妹和部下们成家,全是夫人一手包办。国军溃败之际,政府派人来接一家人去台湾,荷馨夫人拒绝了,“我的丈夫葬在哪里,我一辈子就带着孩子在哪里,决不离开他。”是啊,她怎么舍得离开爱她敬她的澜哥哥。

新中国成立后,一家人定居上海,荷馨夫人得到一个社区调解员的工作,她为人忠厚,处事不偏不倚,街坊邻里都格外尊敬她,还因此获得了“三八红旗手”的称号。 1971年,荷馨夫人离世,分别了29年之后,她终于可以与她的澜哥哥团聚了。

戴安澜将军与妻子王荷馨共有三子一女,儿子:戴复东,1928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52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毕业后任教于同济大学。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上海建筑学会名誉理事,东南大学上海校友会会长。女儿:戴藩篱,上海政协委员。儿子:戴靖东,原南京理工学院教授。儿子:戴澄东,高级工程师。1964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先后任江苏水利厅副厅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 上一篇文章: 98岁李政道逝世!晚年时,亲友曾劝再娶,他:惠䇹永远在我心中

  • 下一篇文章: 抗战老兵钟崇鑫:新婚2年上前线,妻子苦等77年,93岁赴台湾祭奠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5]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7]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39]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5]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