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民族思维 >> 决策与调整 >> 正文  
  浅谈西蒙的有限理性及决策原则       
浅谈西蒙的有限理性及决策原则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120    更新时间:2023-09-10    文章录入:admin ]

 

 

一、古典经济学:完全理性与最大化原则

古典经济学理论以“经济人”的假设作为基本前提,这个概念来自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一段话,“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不说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好处。”在“经济人”的假定之下,人的思考与行为都是完全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但是完全理性与效用最大化的原则需要具有几个基本条件,包括决策过程获得全部有效信息,搜集到所有的决策方案、能够准确得预测出每一个方案在不同客观条件下所能产生的结果、能够选择出最优或最佳得决策方案。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决策者在决策开始前就有一个效用函数或者优先选择得次序,并且能够有评价某种措施结果的具体某种价值体系。但是,无论是这几项基本条件,还是一个提前得知的有效方法,在正常情况下是很难同时实现的。所以,之后有许多经济学家对这一假设做出了批判发展,例如德国的历史学派与新历史学派,美国经济学家莱宾斯坦的“X效率理论”,最为有效与颠覆性的批判还是来自于美国的经济组织决策管理大师赫伯特·西蒙。

二、西蒙:有限理性与令人满意的准则

赫伯特·西蒙是唯一一位因管理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除经济学、管理学领域的才能外,他的研究还涉及认知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公共行政、科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方向。在其经典著作《管理行为》中,他提出了两方面的重要内容,一者为有限理性与令人满意的准则,另一者则是决策过程理论。

(一)为什么理性是有限的?

西蒙所指的有限理性是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一方面,他否定了弗洛伊德对非理性的极端认知,认为不能将人类所有的认知活动都归因于情感的支配,组织成员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符合理性的,情感并不能起完全的支配作用。另一方面,他也否定了极端功利与极端理性的经济人假设。在否定完全理性时,他同样使用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其跨学科的博学。他认为,人的适应过程并不是完全完全自觉的,还存在一些非自觉的部分。弗洛伊德曾提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西蒙吸收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论”,并且提出,“即使是在数学创造这种高级创造活动中,其许多步骤也是受潜意识支配的”。此外,他还通过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任何人都会本能地抽回被烫的手指。就这一举动有用而言,它是理智的,但事实上,是既非有意的,也不是自觉的”。

除心理学领域成果对完全理性的否认外,西蒙还从完全理性的所需条件出发,对其进行了批判。首先,西蒙指出了“经济人”模式的难点,该模式需要在确定的情况下才能做出决断。例如,我们在做微观经济学题目时,题干中的价格等条件一般都是不变的,在这种确定的条件下,我们能够用相应的公式或者原理解题。第二,在决策时“经济人”模式假定所有可供选择的措施都是已知的。所有能够达到目标的措施都能被找出来,这些措施所带来的结果也是已知的。所以,西蒙认为“经济人”的假设只能处理相对稳定和竞争性相差不大的经济行为,对于不确定或者不完全竞争下的决策行为则不够适用。

其次,西蒙列举了理性具有限制的原因。人们很难了解每一个措施以及正确预测这些措施所产生的结果。在这种缺乏了解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一定程度的主观判断进行决策。决策时也难以考虑所有可能的措施。此外,决策人的技能、价值观、对目标的了解程度、应具备的只是深度及所得到的资料的完备程度因为现实的限制并不能达到一个完美的程度。

这些限制包括:一,知识的不完备性。每个人对自己行动条件的了解并不是完整的,例如,消防部门如果想杜绝火灾隐患,充分利用消防资源,需要详尽了解每一地区的火灾发生可能性。但是这无疑是工作量非常大的一件事,此外,每个地区的情况还会随时变化,消防部门不可能掌握所有信息。由此可以看出,人们的理性受知识限度的限制。二,对于措施后果的评估受个人能力的限制,很难达到与事实完全一致的情况,我们的头脑很难同时抓住所有的后果,往往会被某一价值要素所吸引注意力。例如在关注民办学校的招生上,一些措施能够体现公平,一些措施能够体现效率,普通人的关注点往往在公平与效率之间,而很难考虑到措施所带来的所有结果。三,人的想象力是有限制的,所以对可用措施的构想是有限的。我们的小学奥数题经常出到某种题型,“列举四等分正方形的方式”,参考答案往往是,写出一种不得分,写出2-3种得一些分,写出4种及以上得更高得分,获得本题满分的答案也并不要求列出四等分的所有方式,这充分说明,人对可能行为模式的构想是有限的。四,人具有主观性,一个人的记忆、习惯、受外界影响的程度等因素都会对决策产生影响。

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理性使决策人寻求最佳措施,而有限度的理性所追求的只是符合要求的措施或者令人满意的措施。西蒙认为,大部分的决策其实都只是寻求符合要求的措施或者令人满意的措施,因为寻找最佳措施的过程要复杂得多,我们常说的“百密而无一疏”很难实现。例如在学生组织和社团举办活动前虽然会经过严密的规划,但在正式举办活动时依旧会设置机动人员的岗位,这些机动人员就是防止情况变化、环节不连贯等情况的出现。

有限理性带来的符合要求的措施与令人满意的措施也有所区别。符合要求的措施是一个最低标准,而令人满意的措施是在比照所能寻求到的措施中挑选出的一个较好措施。当我们想要挑选木材来打造一个柜子,如果是最佳措施,就需要收集世界上所有的木材,经过比照后确定用以打造的材料;如果是令人满意的措施,就需要比较了解的所有木材,挑选出较好的一种;如果是符合要求的措施,则只需要寻找一种质量过得去的木材即可。

(二)管理行为与有限理性

我们说的决策正确指的是决策能够达到既定目的,并且在这过程使用一种适当的手段,而好的管理行为就是能适应管理目的的行为,所以理性决策也是管理者所关心的一个问题。组织的管理行为同样受到有限理性的限制。

在管理行为中,理性概念与手段—目的链有所联系。人们在决策过程中所选取的方案,被认为是达成目的的手段。手段—目的链也具有复杂性,这也限制了管理中完全理性的出现。

首先,目的的结构是层级式的。目标具有复杂性,下级目标可以成为上一级目标的手段。这种层级式的结构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包含了一些一定关联性的元素,元素在系统中的层次越高,则越接近与最终目的,但与此同时,元素之间的整合性就越弱,需要一个综合的价值尺度去衡量。例如在教育规划中,我们想要进行教育公共服务机制创新,可以通过服务均等化、优化资源配置、使决策科学民主与信息公开三个手段达成,如果说教育公共服务机制创新是一级目标,那么这三个手段则是二级目标,其同时是更低级目标的目标。高级目标之间的整合性往往越弱,例如服务均等化、优化资源配置、决策科学民主与信息公开分别代表着公平、效率与信息三个方面,相似度是较低的。这种缺少整合的层级系统会使组织行动与最终目标之间含糊不清,或许是因为最终目标的构造不够完整,或许是因为最终目标、手段中存在矛盾与冲突。例如,提升公平与效率都能带来教育质量的提升,但是实现公平和效率的手段,有时确实矛盾的。

第二,手段—目标图式具有局限性。目标常常会被错误、片面地表达,例如,某组织想要实现节省经费的目标,于是减少了对员工的福利发放,结果导致员工工作效率降低,其实想要节省经费本该有更好的手段。故西蒙认为,这种片面的表达是由于没有考虑到还能通过其他方案实现所选择的目标,应当会有更明智的选择。其次,手段和目标的完全分离,往往是做不到的。当“禁酒修正案”发布,所采用的措施会涉及到个人自由、治安措施等价值问题,使其陷入最终目的“禁酒”与所采用手段之间的争吵。因为在评价手段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到最终目标是否能实现,还要考虑到这些手段会产生的其他后果。手段—目标的达成也与时间因素有关,涉及到短期目标的达成和长期影响,有时候短期的结果是好的,长久实行,却使一些问题暴露了出来。

第三,可以通过备选方案来克服上述手段—目的图式的局限性。但是备选方案是有限的,那么理性也是有限的。此外,备选方案的选择还涉及到知识储备、个人价值目标等,这种评价的过程也带有主观性。

三、结语

除对管理行为中有限理性的研究外,有限理性还对信息处理模型、博弈论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总的来说,有限理性体现了认知学派的一些观点,既认识到了人所具备的主观能动性,又认识到环境是复杂的,会对人产生影响,使人类在面临决策时,既不会觉得自己无能而气馁,偏执地去寻找所谓的“最佳”,也不会觉得自己无所不知而骄傲自大。

 

 

  • 上一篇文章: 《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 下一篇文章: 事实的价值也常常在事实之外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6]

  • 侯外庐西大治校[54]

  • 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侯…[54]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8]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7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5]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19]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18]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17]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18]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