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教育精神 >> 名校名师 >> 正文  
  吴大猷的老师和学生       ★★★
吴大猷的老师和学生
[ 作者:侯杰 陈文君    转贴自:人民政协报    点击数:200    更新时间:2022-07-27    文章录入:admin ]

 

 

吴大猷是闻名国际的学术大师,成就斐然。可是,在他自己看来,“一生从来没有离开过学校生活,好像一条河,顺水下来,没有很大的波折,谈不上什么奋斗。”这除了自谦之外,也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保持学者本色的吴大猷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取得辉煌的成绩,得益于学术的传承及其在此过程中结下的深厚师生情谊。

1925年,吴大猷从南方来到天津,考入南开大学矿科。据他个人回忆:矿科一年级的课程颇重,有姜立夫教授的微积分、饶毓泰教授的物理、邱宗岳教授的化学定性分析及各部门的实验和英文等。因为姜立夫、饶毓泰、邱宗岳诸位教授都是学德皆高的名师,所以吴大猷作为学生自然受教很多。

然而就在他发奋读书的时候,南开大学于1926年停办矿科。吴大猷等专修矿科的同学虽说可以转入理科的任何一个系,但是也意味着他们必须重新做出选择。于是,吴大猷改入物理系。当时的物理教授有饶毓泰、陈礼等人。陈教授担任预科之物理、电机、无线电、电磁实验等科,饶教授则于普通物理外,每两年轮授力学、近代物理、气体运动论、光学、电磁学等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吴大猷注意培养自己做学术笔记的习惯,日积月累,那厚厚的学术笔记为日后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奠定一定的基础,教授们对此都赞叹不已。为了培养现代物理人才,饶教授经常举办讲座,介绍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吴大猷从他题为“爱因斯坦相对论之原理”的演讲中,得到启发,在三年级便开始研究狭义相对论。教授们也注意到聪慧过人、勤奋刻苦的吴大猷,不遗余力地为他解疑释惑,传授真知。在名师的严格指导下,他进步很快。他不仅认真完成专业课的学习,而且还与同学们自发组织讨论会,轮流做报告;在一些学生创办的报刊上也不断刊载他撰写的学术短文。在教授的心里,吴大猷成为未来中国的学术希望。久而久之,吴大猷和饶教授结下深厚的师生情。他坦言:“学生由他获益处,不在流畅的演讲,而在其对学术了解之深,对求知状态之诚,对学术的欣赏与尊敬,以及为人的严正不阿的人格的影响。”可见,饶教授对于吴大猷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起到了关键的、举足轻重的影响。

1929年,吴大猷大学毕业后,饶教授请这位“极其杰出”的学生留校任教,让他与自己一起承担起为学生释疑、解惑的神圣职责。理学院院长邱宗岳教授安排他为高年级学生讲授近代物理与力学两门课程。一开始,吴大猷觉得有点难以胜任,但他的脑海中时常会浮现出恩师饶毓泰教授充满期待和鼓励的目光。因此,吴大猷丝毫没有懈怠。为了提高水平,他还努力攻读了古典力学、热力学和量子论等著作。他发现教学生,实际上也是自己进修最有效的方法。所谓教学相长。

1931年,经饶毓泰教授及清华大学叶企孙教授的推荐,吴大猷获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的乙种研究奖助金,赴美国密西根大学留学。1934年,吴大猷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回国。时在北京大学任教的饶毓泰教授请其加盟,于是,他来到北大。

1938年,吴大猷决定离开中英庚款董事会在川大所设的讲座教授职位,到北大、清华、南开在昆明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原因很多,其一是饶教授的聘请,其二是饶教授刚刚经受丧妻之痛,心情格外沉重。吴大猷感到:恩师平日对自己有如子弟,因此,急欲去昆明和老师做伴,以稍减他的孤寂,聊慰他的心情。

在昆明,饶教授既伤痛于夫人的逝世,又忧戚战事无期、未有终了之日,加上日本的飞机又轰炸了校园附近地区,情绪低落。吴大猷就想方设法陪他打牌,为他解闷,排遣忧愁;当夜晚听到老师痛苦呻吟时,仅隔半截土墙的吴大猷不但不表示同情,而且不时故意高声说些刺激人的话。难得的是,饶教授是众多师友中最怜爱吴大猷的一位长者,对于这样的不恭敬,竟然毫不介意。他不仅爱吴大猷,而且纵容自己的学生,有如父母对待儿女一样。

1949年以后,身在海外的吴大猷教授不能拜见恩师,可是又十分挂念。1960年—1961年,大陆缺粮。吴大猷教授正在瑞士洛桑大学讲学,很想给老师邮寄食物,但是又怕有所拖累,所以只敢以小邮包寄些糖果、奶粉等物品,向饶教授表达自己的心意。1962年,吴大猷与日本物理学家大村充合著的《散射的量子理论》一书出版。这本著作是献给恩师饶毓泰教授的,饶教授也非常高兴。

灯火传薪,教书育人是为人师者的天职。作为教授的吴大猷也培养出杨振宁、李政道、黄昆等一大批著名物理学家,尤其是李政道与杨振宁更是举世闻名。而吴大猷却认为自己与他们不过适逢相会,只是在彼时地恰巧遇上而已;他们就像是两颗钻石,不管放在哪里,还是钻石。

对于经人介绍而认识的李政道,吴大猷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李政道“应付课程,绰绰有余,每天课后都来我处请我给他更多的读物和习题,他求知如此心切,简直到了奇怪的程度。有时,我风湿病发作,他替我捶背。他还常帮我做些家务琐事。我无论给他什么样难的书和题目,他都能很快地读完做完,并又来要更多的。我从他做题的步骤及方法上,很快发现他思想敏捷的程度,大大异乎常人。老实讲,在那些日子里,我为了我自身的工作、冠世的疾病,还有每日买菜、烧饭、生火等家务劳动,牵扯精力很多,再加上物价飞涨,实在没有心绪准备更多的参考资料和出习题给他,好在他天资高,亦不需要我详细讲解,自能理会资料和习题的内容。”

然而,作为学生的杨振宁、李政道深知吴大猷教授在自己身上花费了很多心血,对自己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二人不约而同地给吴大猷教授发来信件,对恩师表达谢意。

杨振宁在信中写道:大猷师:

值此十分兴奋,也是该深深自我反省的时候,我要向您表示由衷的谢意,为了您在1942年曾引导我进入对称原理与群论这个领域,我以后工作的大部分,包括关于宇称的工作,都直接或间接于15年前的那个春天,从您那里学到的概念有关。这是多年来我一直想要告诉您的情意,今天或许是最好的时刻。

谨致敬意,并问候吴太太。

生振宁上在杨振宁的记忆中,有一件事情是不能忘记的。1941年,大学四年级的杨振宁随吴大猷教授学习普通动力学这一门课。因为怕敌机轰炸,所以常常是在下午四点钟上课。下课以后,吴教授还很有耐心地和学生讨论问题。因为他要赶回驻地岗头村的马车,师生们边走边谈,最后就站在西北角校门外,在一条很长的轻便铁路旁讨论物理。每天都是吴教授一次次地看表,实在非走不可了,才顺着铁路走大约一两公里到马车站,乘坐晚班马车回家。

李政道在信中,也充分表达了对恩师的感激之情。对此,吴大猷教授淡然处之,以为他们信中谈的只是学生的好意而已。他认为自己实在未曾对他们有过如此重要的教导,但无论如何,他们二人所表达的心意,使他感到极度愉快。

学生与吴大猷老师的感情究竟有多深?可以李政道在吴大猷教授追悼会上讲的一段讲话为代表:

吴大猷是我学物理的启蒙和引路的恩师,没有他55年前在西南联大对我的教导和关爱,不可能有我今天在物理界的成就,我永远感谢他。

吴老师为了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献出了他毕生的精力,尤其是近30多年他对台湾科学发展尽心尽力,做了极大的贡献。吴老师为人正直、诚恳、坦诚、热情、治学严谨。他一生忠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他承继了我们固有的道德传统,发扬了近代的科学进步。我引用庄子的两篇,一篇是《逍遥游》,另一篇是《大宗师》,引出对吴老师这个大宗师的写照:真人真知吴大猷,飞舞飞鹏逍遥游。翼若垂云,背负青天,莫之天阙。这就象征了吴老师一生。

吴老师他不仅是著名的、极有权威成就的、世界级的大物理学家,而且他就是庄子赞扬的真人,他有的知识是真知,他是我们的大宗师。

正因为如此,当已经87岁高龄的吴大猷在1992年夏天重返大陆时,爱徒李政道不仅陪伴在身边,而且为老师推轮椅,百般呵护,表现出师生情深。

吴大猷的师生情缘,堪称教育界的一段佳话。

 

  • 上一篇文章: 无尽的思念 无穷的动力

  • 下一篇文章: 永远怀念吴大猷老师——黄昆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0]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53]

  • 冯友兰:对于人生问题的一…[81]

  • 冯友兰:人生术[55]

  • 冯友兰:哲学与人生之关系…[7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安德罗波夫仅执掌苏联15个…[2]

  • 张文木:历史的经验值得注…[2]

  • 《求是》集中刊发5篇文化遗…[5]

  •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6]

  • 张文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