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个人精神 >> 婚姻家庭 >> 家庭 >> 正文  
  回忆:我眼中的公公张岱年和婆婆冯让兰       ★★★
回忆:我眼中的公公张岱年和婆婆冯让兰
[ 作者:佚名    转贴自:人民网    点击数:477    更新时间:2021-10-24    文章录入:admin ]

 

 

公公张岱年和婆婆冯让兰突然携手辞世,我为他们整理照片。每张照片,都记录着他们的一段生命,都让人体会什么叫“物是人非”。

我检视到一张明媚的画面:我公公坐在阳台的落地门前,沙发对面一张椅上,是我的婆婆,两人相视而坐,满面笑容。阳光灿烂,为他俩勾勒出金色的轮廓。

这张照片大约是去年夏天拍摄的。读起来历历在目,却已恍若隔世。

两个老人携手走过60年岁月,风风雨雨相濡以沫,感情至深。虽然我公公已经95岁,但按照他的身体状况,还是走得太突然了,他一直生活自理,拒绝别人帮忙。倒是我婆婆从去年1226日摔伤后,一段时间里一直卧床。从我婆婆病后,我公公每天都要坐在她的床边陪伴。每天晚上临睡前,他都要握握我婆婆的手,对她说“see you tomorrow”。一次很晚了,张尊超劝爸去睡,他坚持要去我婆婆的房间,“我还没和你妈道别呢!”有几次,我婆婆的病有变化,他便忧心忡忡焦灼不安。每次见到我们回来,第一句话就迫不及待地诉说,“你妈一天都没睁眼”或“你妈一天都在昏睡”。表情很无奈和无助。

住在三院心脏监护室时,我公公一直要回家,他对我说:“我没病,回家听听广播、看看报、跟你妈说说话,我就好啦。”写到这里,我痛悔不已。真应该接他回家,那就不会有后来这一切。事实上,他本来就是在慢慢好转,已经从心脏病房转入了普通病房,甚至后来医生竟撤掉了心脏泵和大部分点滴药物!

从学术上看,我公公是个哲学家,从生活态度上看,他也是个哲人。恬淡平和,视名利和物欲于无。如果要我总结对我公公婆婆人生特点的感受的话,我想惟有两个字,“从容”。这种从容是一种心态,而非仅仅是行为作风,它来自无欲无求的单纯———他们对生活太缺少要求了。

在这一点上,我对两位老人佩服极了,清心寡欲、安贫乐道、宠辱不惊。凡来过我家的人,都为他们朴素甚至简陋的生活条件而震惊。古圣先贤所谓的“一箪食、一瓢饮”,也许就是他们的生活写照。记得初见公公婆婆,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在狭窄的房间里,两个穿着极朴实极不讲究的老人,并排站在昏暗的小门厅里,有礼貌并有分寸地向我微笑。多年来,张家的房子一直很小,家里满地满墙堆的都是书,走路要绕来让去,我公公找书极尽艰难;家里来客人稍多,就要有人站在门廊里。一次,我所在的报社采访一批学者,包括张岱年,来了位摄影记者给他拍照。因为空间太小,甚至找不到合适的调焦位置,记者只好站在家具和书报堆之中,上身使劲儿后仰在沙发背上。从20世纪80年代起,北大领导几次要为他调整住房,但两位老人并不太动心,一直到蓝旗营教师住宅小区盖好院士楼。

这么多年,他的学生们朋友们经常来看他,并为他带来各种各样的礼物,其中不乏各种高档的衣物,但他从来只穿中山装,而且是多年前买的“的卡”布料的中山装。多年里,他只穿布鞋。就在去医院的那天,他仍然穿着一双黑灯芯绒面的棉鞋。有时候我想,也许这就是“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六舅冯友兰曾经这样评价我公公:“刚毅木讷近仁。”的确,他平时话很少,家里如果没有客人,通常静悄悄的。但一旦涉及学术领域,他其实十分健谈。在课堂上,可以口若悬河,旁征博引,滔滔不绝。我想,这种木讷并非是不善言谈或拙于表达。我公公的木讷更接近一种远离尘世,沉浸在自己的丰富深刻的思想世界中的生活观的表达。他无话,通常由于他对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保持一种静观的距离感;他无话的时候,也许正是他的头脑积极思索重大的哲学问题的时候。他自己曾经回忆,少时“好学多思”,这种好学多思伴随了他一辈子。

我公公十分热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古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仅成为他研究学问的主旨,更是他自己日常行为的准则。如果说,“自强不息”更多地表现在他对学术造诣的无止境的追求的话,“厚德载物”就更多地表现在他的品德和为人上。所有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待人处世的宽厚和实在,他待人极真诚,这不仅仅来自他的修养,也来自他生性的厚道。

从我结婚起,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公公的大书桌上,许多年如一日,永不间断地堆满了相识的和素不相识的人送来和寄来的书稿、论文稿,压一把沉甸甸的黄铜尺,上面镌刻着四个字:“自强不息”。他早早起来,就伏在那上面,用工整的蝇头小楷批改文章,包括批改标点符号,改正错别字,并写出意见。曾经读过一篇学生后辈写的文章,说起我公公为他的论文作批点,赞道:“那本身就是一部出色精到的学术论著!”

公公家里从早到晚总是客人不断,有一段时间他很忙,身体又很差,医院和系里都嘱咐我们,“要限制一下”,我们反复对我公公说,不能没完没了地接待客人,不要出去开会……他说“好,好,对,对”,等转过身接电话,人们找他做各种事,他还是“好,好,对,对”……我很不高兴,去问他,他反问道:“你能不让人家来吗?”我说:“你身体不好,为什么不能不让他们来?”他不再说话,照样我行我素。因为不住在一起,实在没法儿,在门上我婉转地贴了一张字条,也几乎形同虚设,因为远道而来的客人总希望见见他,而在他的耳朵和腿脚都已经比较差时,只要听到门铃响,他还是以最快的速度去“应门”,甚至从不问一下是谁。

就在最近,外地有陌生人寄来一本公公的书,附了信提出要求:让他在扉页签名后寄回。他说:“签名可以,可我现在没有能力往回寄呀!”我说:“那你就别签好了。”他就很着急:“那不能退给人家呀,这可怎么办?”我说:“我帮你处理吧!”他不放心地再三嘱咐:“我签了字,你帮我寄给他吧,可别退回去啊。”

515日,一场春雨覆盖着巍峨的清华大学主楼和碧绿的草坪,仰望红色的巨幅横标:“纪念张岱年先生诞辰九十五周年暨中国文化综合创新研讨会”,我真真百感交集。本来,今天应该是我们陪公公在这里;本来,今天这里应该是一个庆典。但是,不管怎样,我相信,这次会议都会使我公公欣慰。前不久,公公的关门弟子王中江老师写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公公说:“我有弟子,我学有传人,我很满足。”就是在说完这番话后不久,他选择了离去。也许是他觉得,可以放心地、了无遗憾地去了。

 

  • 上一篇文章: “双星闪耀”的朱自清与朱物华两兄弟

  • 下一篇文章: 聂荣臻之女:毛泽东主席称赞父亲是个厚道人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1]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56]

  • 冯友兰:对于人生问题的一…[81]

  • 冯友兰:人生术[56]

  • 冯友兰:哲学与人生之关系…[7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安德罗波夫仅执掌苏联15个…[6]

  • 张文木:历史的经验值得注…[6]

  • 《求是》集中刊发5篇文化遗…[10]

  •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11]

  • 张文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11]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