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专题]两弹一星 >> 正文  
  姚桐斌:中国航天材料奠基人       
姚桐斌:中国航天材料奠基人
[ 作者:佚名    转贴自: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    点击数:418    更新时间:2021-03-15    文章录入:admin ]

 

 

姚桐斌,1922年生于江苏省无锡,中国著名冶金、火箭材料及工艺技术专家。194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7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业冶金系留学,1951年获博士学位,1954年赴联邦德国亚亨工业大学冶金系铸造研究室任研究员兼教授助理。1957年回国后,历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材料研究室研究员、主任,材料研究所所长。1968年逝世。他是我国火箭材料及工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追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拳拳报国赤子心

 

1941年,姚桐斌以优异成绩高中毕业,并取得了当年江西省高考总分的第一名,被武汉大学、湖南大学等五所大学同时录取。后来他选择了内迁到贵州的交通大学贵州分校矿冶系就读。他之所以选择这所学校和这个专业,正如他所说,是“志在开发中国资源,以实现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思想。”

19458月,姚桐斌以全班总成绩第一名的成绩大学毕业,到国民政府经济部矿冶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

1946年,国民政府恢复了自抗战以来停止了8年的公费留学考试,而冶金学的名额只有两名,竞争十分激烈。姚桐斌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后,公费留学英国。他节衣缩食,将拿到的两年学费匀为四年用,取得了伯明翰大学冶金学博士学位和伦敦帝国科技学院的博士学位。

姚桐斌在国外始终牵挂着祖国的解放和民族的振兴。他参与组建了进步的“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英国分会”和“中国留英学生总会”,担任过总会主席等职务。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时,他立即以留英学生总会主席的名义向毛泽东主席发电祝贺,这在当时的英国是要冒很大风险的。

祖国不断给姚桐斌寄去报刊杂志、影片资料等,姚桐斌就将这些资料在华侨和英国的群众中进行宣传,扩大新中国的影响。姚桐斌的演讲极具感染力,他背着背包自费跑遍了英伦三岛,宣传新中国,被人们誉为“红色信使”,好多留英学生就是听了他的演讲才回国的。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姚桐斌到英国许多地方作报告,声援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谴责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并积极为祖国募捐。姚桐斌的爱国活动引起了英国政府的不满,后来令他限期离境。

1953年秋,姚桐斌来到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冶金系工作,任研究员兼助理教授。在德国的四年时间里,姚桐斌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突出,不断获得加薪。同时,他的科研论文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好几个国家的大学都请他去讲学,并以丰厚的报酬邀请姚桐斌到他们的国家去工作,但都被姚桐斌婉言谢绝了,因为他一直希望要回国,为新中国的建设出力。

姚桐斌在国外一直与国内有联系,他坚定要跟共产党走。19569月,经周恩来总理同意,姚桐斌在中国驻瑞士大使馆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是我国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在国外入党的科学家。姚桐斌在国外的科研环境和生活条件都很优越,但他怀着立志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几次三番要求回国参加建设。后来中国在研制导弹、原子弹、火箭卫星等方面碰到了一个大问题,就是没有相应的材料和工艺来制造它们,而这方面的科技人员也十分奇缺。

195710月,姚桐斌应召回国。对于他回国后的工作安排,姚桐斌表示“我回来不是为了名誉和地位,而是为了将学到的知识贡献给国家建设。我愿意在基层做一些具体事情,和大家一起为我国火箭上天贡献力量。”他还表示:“只要能把科研搞上去,我就是死了也心甘。”

 

献身国防科研事业

 

姚桐斌当年回国的时候,中国的材料工业还很落后,只能生产建筑用钢和一般的钢材,连低合金钢都生产不出来,更谈不上航天材料了。而研制一枚火箭、一颗卫星,需要成百上千种的材料和上万个零件,并且需要能在超高温、超低温、耐高压、耐腐蚀以及振动、密封、老化等各种复杂的条件下工作。

19581月,姚桐斌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报到,钱学森院长要求他负责组建五院的材料研究室,任命他为研究室主任。当时研究室只有一台老式显微镜,一台手摇机算机和12名大学生。姚桐斌就是在这种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带领大家艰苦探索,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就试制了新材料近300种,满足了当时导弹仿制的要求。

当时国外对我国进口这些材料进行了严密的封锁,制造工艺也严格保密,国内的工厂不知道如何生产,姚桐斌就经常深入第一线进行指导。他往往就吃住在炼钢炉旁,与工人们一起,白天晚上连着干,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反复试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例如,当时有一种合金钢材的断口缺陷问题久攻不下,他就指导课题组利用真空吸注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有一家钢铁厂在生产发动机用的钢板时,出现了分层的问题,姚桐斌又亲临现场,及时进行了处理,这种例子,数不胜数。比如,有一种叫高温钎焊的合金,它是研制火箭发动机的关键材料,在没有任何资料参考的情况下,姚桐斌带领大家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了这种合金,使我国的航天事业向前突进了一大步。

1960年,姚桐斌任航天材料研究所所长。他积极组织所内科研人员学习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知识,研究国外动态,制订了我国航天材料近期、中期和长期的研制规划。姚桐斌发表了“火箭工艺的研究方向及理论问题”的论文,阐述了航天技术、航天结构设计、航天材料在结构上的应用及改进等,都离不开工艺的研究和更新的观点。1962年,航天材料研究所更名为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姚桐斌任所长。在他的领导下,703所建立了材料研究、工艺研究、测试方法研究、无损检测研究、非标准设备研制等初步体制。

姚桐斌要求有计划地安排预先研究。1961年,他将蜂窝结构研究列为重要预研课题。目前,我国各种型号的火箭整流罩都采用了蜂窝结构工艺。姚桐斌他们预研成功了一种“发汗材料”,它既能将火箭发动机的温度从几千度降到100度左右,同时也能大大增加火箭的射程。

1960年到1964年,在姚桐斌的带领下,703所共开展研究课题500余项,许多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性研究都是在姚桐斌的精心指导和努力坚持下才得以开展或完成的。姚桐斌他们研制的成果,在新型运载火箭和卫星型号研制中获得了应用,许多成果填补了空白,不少成果还转为民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姚桐斌积极促成国内材料科研生产的大协作,并在全国一系列材料会议上交了底。当我国第一枚火箭上天的时候,它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都已全部由国内生产。

为使年轻的科技人员迅速适应工作,姚桐斌专门写了《研究工作方法》一文,供大家学习。姚桐斌还亲自组织了一个科研作风展览会,用大量的实物事例来分析科研作风对科研质量的影响,这对全所同志震动很大,教育极深。姚桐斌十分热爱航天事业,他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工作上,有多少个夜晚他都忙得回不了家,以至妻子临产了,他也不在身边。姚桐斌收集和钻研了大量文献资料,撰写了许多科技论文,往往是白天工作,夜晚学习和写作,右手写酸了,就用左手顶住右手腕继续写下去。

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为姚桐斌生前在运载火箭的发展与研制中作出的重大贡献颁发了特等奖,对高温热物理性能测试基地的建立与发展颁发了二等奖。

1999918日,姚桐斌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0915日,姚桐斌铜像落成典礼在703所隆重举行,钱学森为此题词:“鞠躬尽瘁为航天,德昭日月感后人。”姚桐斌——他将永远受到人们的怀念和尊敬,他永远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 上一篇文章: 中国航天科技元勋——姚桐斌

  • 下一篇文章: 以爱国之名,筑强国之梦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1]

  • 侯外庐西大治校[51]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6]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8]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7]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1]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11]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13]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12]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12]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