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专题]两弹一星 >> 正文  
  永远的航天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姚桐斌       
永远的航天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姚桐斌
[ 作者:彭洁清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362    更新时间:2021-03-15    文章录入:admin ]

 

 

清明即将来临,每年此时,我都会在桐斌墓前献上45朵黄玫瑰,以表达我对他的爱意。桐斌的一生,总会像电影一样,一次次地在我脑海中显现。

桐斌1922年出生在江苏无锡黄土塘镇,童年靠父兄做小本生意的微薄收入完成了小学。由于家庭困难,父亲不想让桐斌继续读书,要他像哥哥一样,在家中做帮手。可是校长十分喜欢这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他数次来到姚家劝说:“像这样好的学生,不上中学实在太可惜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终于同意让桐斌上无锡县中学。

上中学后,家里的开销更大了,12岁的桐斌不得不辍学。父亲给了他一点资金,让他在镇上摆个小摊,卖点香烟、火柴、袜子等日杂品,并打零工维持生计,同时积攒读书需要的费用。到了晚上,桐斌就一头钻进从别人那里借来的课本,艰苦自学。两年后,他带着一点点积蓄只身来到上海成康中学读高中,由于缴不起住宿费,只好每晚睡在教室里。

此时,上海和无锡都先后沦陷,日本侵略者在占领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桐斌不愿生活在日寇的铁蹄下,更不愿读侵略者规定的课本和日本语,便瞒着父亲,和四位同学冒着生命危险,越过日军的封锁线。流亡途中他历经艰险,终于在19 39年到达江西省吉安县,考进了国立十三中的高中部。

桐斌读书十分用功,毕业时,在江西全省会考中,取得个人总分第一名。为此,校长发给他一笔奖金,以资表彰。桐斌用这笔奖金到湖南考区参加了大学的招生考试,报考了五所大学,均被录取,他选择了当时迁往贵州平越的交通大学。

桐斌上大学时勤工俭学,为校方做些打扫实验室、分发邮件等工作,还为一位高中毕业生补习物理,以补助生活费用。

当时交大授课一律用英语,桐斌总要做笔记,字写得秀丽清晰,一丝不苟。他的勤奋得到了矿冶系主任王钧豪教授的赞赏。授课时,王教授不时停下来问:Mr·Yao,你会怎样来处理这个问题?”

桐斌的刻苦全校有名。在校图书馆后面有一片幽静的小丛林,桐斌经常在那里看书。有一些恋人在那里幽会,他们跋涉爱河并不回避桐斌,他们知道,他的心完全沉浸在书本里,不会留意别人的事。

那时我还不认识桐斌,我只是和他相识相爱后才知道,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他总会努力攀登在前面。后来,我和他开玩笑说,那时他之所以专心求学,心无旁骛,是因为他在等着我……

1945年,桐斌以全校总评第一的成绩获得了学士学位。此时,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桐斌被分配到迁至四川北碚的中央研究院矿冶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

但是桐斌并没有满足已取得的成绩,他给自己定下了又一目标:争取出国留学。

1946年,桐斌参加了抗战胜利后的第一次公费留学考试,此次考试集中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竞争十分激烈。但是桐斌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他看中了工业革命的故乡——英国。

当时,这些考取留学的学生,都必须在南京集中几个月,学习一些国外的礼仪、风俗、人情等。那时,我在南京读高三。我问桐斌:“如果我们有机会认识,你会与我相爱吗?”他满脸严肃地回答:“不会。中学生太年轻,不应该交男朋友。”

英国历史悠久的伯明翰大学于1947年秋迎来了一位高高瘦瘦的中国青年。桐斌选择了在工业冶金系攻读博士。这里学术气氛浓厚,科研和工业生产紧密联系,桐斌被这里荟萃的众多名师吸引了,他师从终身教授康德西博士。来到异国他乡,桐斌除了一如既往地苦读外,同时注意到了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进一步加深了科学技术对一个国家重要性的体会。

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垮台,1949年桐斌已没有公费,只好把两年的费用匀作四年使用。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仍然于1951年获得冶金学博士学位。

19521月,桐斌在英国伦敦帝国科技学院任实习指导员,并继续深造。1953年从该学院毕业后,在此任教和做研究工作。此时,发生了一件科学家们意料不到的事……

在英国留学时,桐斌组织并参加了进步的“中国科学者协会英国分会”和“中国留英学生总会”的工作并担任过留英学生总会主席等职务。194910月新中国成立了,桐斌等海外留学生激动万分,他们感到中国真正站起来了,再也不会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了。他和一些爱国留学生向国内发了热情洋溢的贺电,并得到回电。

作为学生会主席,桐斌经常收到新中国的报纸、杂志和一些影片资料。看到祖国的进步,桐斌等人十分兴奋,他到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宣传新中国蒸蒸日上的情况,这引起了敌视新中国的英国政府的注意。

一天,桐斌接到伦敦警察厅的通知,约他去“谈话”。这次“谈话”实际上是宣布他为不受欢迎的人,限期离开英国。

当时,世界最负盛名的铸造学教授,依·皮沃斯基听到此事,邀请桐斌去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让他在自己领导的研究所工作。去亚琛前,桐斌在慕尼黑大学进修,提高德语听、说的能力。

1954年初桐斌即赴亚琛工业大学报到。他扎实严谨的学术基础和工作作风给同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桐斌对德国同事也很有好感,他空闲时和他们一起去喝啤酒、聊天,感情十分融洽。他的德国同事生活优越,个个人高马大,有的还有啤酒肚,而桐斌却依然高瘦挺拔,如玉树临风,令同事们好不羡慕。

在亚琛工业大学期间,桐斌写过多篇论文,并自制仪器研究金属粘性,他的工作获得了好评,被好几个国家的大学聘请讲学。但是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宣传社会主义祖国,他要让人们在了解他的学术观点的同时也了解新中国。在此过程中,桐斌自己也受到强烈的感染,接受党的教育,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7年回国后,聂荣臻元帅通过国务院专家局,指名要桐斌到成立不久的导弹研究院工作,负责筹建一个研究所,这就是我国第一个航天材料工艺研究所,即七零三所。桐斌去报到时,还只是一个材料研究组,该组只有12名大学生和一台显微镜。有人问这位归国专家为什么到这么个小单位工作,他回答:“我回国不是为地位和金钱,而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奉献给国家建设。”

七零三所的任务是研制火箭材料和工艺。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材料工业水平不高,连一些低合金钢都生产不出来,更谈不上航天材料了,因此火箭材料均是从零开始,其工作难度可想而知。研究所成立后,桐斌被任命为所长。对实验室的设计,仪器设备的购置,科研规章的建立,科技人员的培训等,他都事必躬亲,不知有多少个夜晚,他都忙得回不了家。

有一种高温钎焊合金材料,当时的苏联在中苏友好时期就对中国严加保密,不肯透露它的成分和工艺。苏联专家曾带着几分怜悯的口气说:“材料成分嘛,不能告诉你们,其实就是告诉你们也没有用,这样吧,你们需要时,向我们订购好了。”1960年赫鲁晓夫撕毁合同,撤走在中国各部门的专家,并带走所有的图纸资料。当然,这时即使订购也不可能了,这种材料成了发展航天材料的一只“拦路虎”。

桐斌咽不下这口气,在新型号火箭制造急需的情况下,他亲自部署了这场战役。这就是18年后,在桐斌被追认为烈士的当天,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得重大成果发明奖的高温钎焊合金。没有生命的金属材料从一个耻辱的空白点变为戴着桂冠的国家定型产品,凝聚着桐斌和七零三所其他技术人员的智慧和心血。桐斌他们终于研制出两种性能优越的高温钎焊合金,它们的性能和质量在世界同类产品中也是佼佼者,时至今日俄罗斯仍对它的成份保密。美国一家杂志曾经刊载一篇报道,说高温钎焊使“阿波罗”上了天。

除高温钎焊合金外,桐斌在七零三所还主持开展了许多项科研课题,包括新型不锈钢、钛合金、高强铝合金、复合材料、难熔金属焊接新工艺,化学铣切工艺,密封件、金属软管、波纹夹层结构、蜂窝结构等等。这些都是桐斌在排除阻力克服困难的情况下,极力坚持才得以开展或完成的,可以想象是多么的不容易!这些课题的成果,有的在稍后的远程火箭以至第一颗通信卫星上开了花,结了果。

桐斌还写出好多篇科研论文,其中有两篇论文对火箭部件的“疲劳破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写道:由于火箭的工作寿命很短,很多人曾误认为“疲劳破坏”不可能在火箭的组件中产生。但是实践证明,由于火箭发动机在工作中产生不同的振动现象,加上某些零组件在火箭工作时又处于复杂的动载荷状况下,发动机某些部件的材料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疲劳寿命”而发生破坏。金属材料“疲劳破坏”的积累性加大了这种破坏的可能。桐斌在此文中提出几个有针对性的措施,七零三所自此开创了一个“失效分析”专业,并多次对发射事故进行了极具说服力的分析,对火箭部件的设计制造起了指导性的作用。在此后多年中,这一专业为我国火箭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失效分析已成为导弹、火箭、航天器的研制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虽然桐斌所写的一些论文已经散佚,但是,他主持领导过的一些科研项目,却获得了丰硕成果。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评奖委员会为桐斌生前在“液体地地战略武器及运载火箭”的发展与研制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颁发了“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同年,该委员会又为桐斌生前主持的“高温热物理性能测试基地的建立与发展”颁发了二等奖。

就是这样一位淡泊名利、废寝忘食、专心致志地搞科学研究的人,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却无法躲避政治的旋涡,1 96868日惨遭毒打致死。

周恩来总理听到桐斌被害的消息,震惊得手中的茶杯跌落在地。

七零三所有一位工程师回忆:5日和6日两天桐斌还参加了一个会议,参与讨论了我国计划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技术问题。在会上,桐斌提出七零三所可以负责卫星的防热系统群。回所后,桐斌立即向有关各科室布置具体任务。另一位工程师提到他在清理桐斌办公室的遗物时,发现就在被害的当天上午,桐斌还在批改卫星保温防热材料的文件。

有的人还谈到在19673月,聂荣臻元帅曾作过一次报告,强调指出:不能搞乱科研单位,不能中断科研,不能砍掉科研,要着眼于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还提出要大力加强科研机构,要筹建材料研究院。

桐斌在向七零三所的职工传达聂帅的报告时,心情无比兴奋,说到激动处,热泪盈眶。最后他向大家表决心:“只要能把科研搞上去,我就是死了也甘心。同志们,我们大家努力吧!”

一位曾留学苏联的工程师对我说:“当时我们听后都拼命鼓掌,姚所长的话,也说出了我们工程技术人员的心愿。谁知他竟会遭此不幸,我们不仅失去了一位好领导,也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说着眼眶一红。我一直强忍着的泪水,也滚滚而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桐斌!你的言行将激励着你的同事们完成你未竟的事业。今天,我国自制的火箭和卫星早已上天,嫦娥登月计划今年又将实现,看到祖国在航天事业方面的丰硕成果,我相信你一定会含笑九泉。

(本文为姚桐斌夫人演讲文稿)

  • 上一篇文章: 废寝忘食 专注科研——两弹一星功勋姚桐斌

  • 下一篇文章: 中国航天科技元勋——姚桐斌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1]

  • 侯外庐西大治校[50]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6]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8]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7]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9]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9]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11]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9]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10]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