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专题]两弹一星 >> 正文  
  航天材料奠基人——两弹元勋姚桐斌       
航天材料奠基人——两弹元勋姚桐斌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351    更新时间:2021-03-15    文章录入:admin ]

 

19999月的一天,彭洁清接到了一封来自中央办公厅的请帖,邀请她参加两弹一星颁奖典礼,几天后的918日,彭洁清来到了人民大会堂,在那里,她见证了中央领导为两弹一星功勋们颁奖的全过程,那一天彭洁清非常激动,因为她的丈夫姚桐斌被授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在那一天,同时获奖的还有孙家栋,与孙家栋不同的是姚桐斌那一天并没有来现场领奖,因为那时他已经去世31年了。

拿到奖章之后,彭洁清做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她把这枚珍贵的奖章捐献给了国家博物馆,她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她的丈夫,了解中国火箭材料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中国著名冶金、火箭材料及工艺技术专家。

 

颠簸流离的求学岁月

 

1922年姚桐斌出生于江苏无锡黄土塘一个贫苦人家,家中兄妹八人,他排行老二,一家人全靠父亲的粮食店养活,日子过的十分拮据,即便如此,姚桐斌的父亲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知识能够命运,再苦不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无论如何也要让孩子有书可读。

姚桐斌属于老天爷赏饭吃的那一类人,天生就是科学家的苗子,一入学便展现出了学霸气质,门门功课都是第一,由于家庭经济实在困难,姚桐斌中途多次退学,所幸,他的老师和校长慧眼识人,坚持让他继续学习,多次到家中劝说让他继续读书:“像这样的好学生,不上中学实在太可惜了。

在老师和校长的帮助下,姚桐斌考上无锡县中学,家中无法负担他的学费,他就自己打零工,做家教一点一点的凑钱,中途也曾多次辍学,终于断断续续的读完了初中。

由于无锡没有高中,姚桐斌只能去上海念高中,家中实在无力承担高昂的学费,他与父亲产生了极大的矛盾,私自前往上海,父亲甚至让哥哥写信警告他:“如果你敢回来,我就打断你的腿。

即便如此,姚桐斌也没有放弃读书,交不起住宿费就睡书桌,买不起课本,就借同学的书誊抄,为了读书,他想尽了一切办法。

19377月,日寇全面侵华,偌大的上海竟然没有一张书桌留给他,姚桐斌和四个同学只能外逃,他们绕过封锁线,终于在1939年抵达了江西吉安,就读于吉安国立13中学高中部,靠学校的贷款他终于完成了高中学业,并在1941年江西省高考中拿下第一名的好成绩。

同时被武汉大学、湖南大学、中正大学(今江西师范大学)、湘雅医科大学(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等7所大学录取。

那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特殊时期,这更坚定了姚桐斌科学报国的决心,最终他选择了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

优秀的人总是特别努力,在唐山交通大学期间,姚桐斌再次凭借出色的天分和勤奋脱颖而出,19461月,姚桐斌获得了公费出国留学资格赴英国留学。

1951年,他获得了伯明翰大学工业冶金学博士学位,后来又转到伦敦帝国学院学习并工作,在那里他参与组织了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英国分会,还担任了主席。

科学家是拥有惊人战斗力的人,也是各个国家出高薪想要争夺的人,新中国成立时,姚桐斌激动万分,他主动向党中央发电祝贺,迫切地想要回国报效。随后,他又到了德国从事金属研究,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但他的心中一直惦记着报效祖国。

 

回国报效,成为我国航天材料工艺奠基人

 

1957年,时机成熟,姚桐斌终于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姚桐斌被安排住在留学生招待所,在那里他第一次遇见了与他相伴一生的人,刚从美国留学归来彭洁清。

据彭洁清回忆:她第一眼见到这个1.77的高个子、长相英俊,有着浓密黑发的大男生时,便被他所吸引了。姚桐斌的性格比较内向,而彭洁清非常活泼,完全互补的性格,让他们很快走到了一起。

19581月根据国防工业的需要,姚桐斌被安排到了国防部第五研究一分院工作,就是现在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当时的研究所只有十几个人,而且条件非常简陋,桌椅板凳在老五院的时候做的。

当时分给姚桐斌的只有12个人,姚桐斌的任务是研制火箭的关键材料钎焊合金。当时中国的航天事业刚起步,各方面条件都非常落后,就连最低的合金钢都生产不出来,更别说航天材料了,如果不能解决材料的问题,一切航天梦都是空谈。

钎焊合金是航天材料中最重要的,当时中国在这一块处于0的状态,得不到任何支持,就连一向友好的苏联也袖手旁观,姚桐斌带领703所的研究人员,夜以继日的反复试验,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研究出了高温钎焊合金。

研究出高温钎焊合金后,姚桐斌又发现火箭在燃烧时会产生3000度的高温,容易烧坏零部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姚桐斌提出,必须要找到一种能吸收大量热能,能让火箭“发汗降温”的新材料,这个设想在当时非常大胆,但同时也遭到了质疑,甚至有人说这是一个胡子白了都做不出来的课题。

然而事实证明,任何问题只要你想做,就一定会有解决办法,很快姚桐斌团队就研究出了能让火箭发汗降温的材料,不仅成功降温,而且还增加了火箭的射程。

姚桐斌很有远见地提出了材料先行的思路,当时航天材料研究工作中也存着许多争论,姚桐斌说:“航天材料不仅要考虑现有的各种型号的火箭材料,也要开始为以后的火箭材料做准备,要做到“今天准备、明天想到后天。”

姚桐斌还提出:在航天材料方面,除了发挥本所的优势外,还要调动全国科研机构的力量,集全国之力共同努力。

1960年,航天材料研究室扩建为航天材料研究所,姚桐斌任所长。

1962年,703所成立,这是当时中国唯一的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姚桐斌被任命为所长。

1961年,他主持召开了三次全国性的材料规划会议,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北京钢铁研究总院等当时材料研究的权威单位都参加了会议,会上签订了很多科研协作项目,而这些项目在日后对于推动航天材料研究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这个举动在当时是非常轰动的,利用全国军民的优势力量,合力开发航天材料,在这当时叫做全国一盘棋。

在姚桐斌的带领下,又研究出了钛合金,“新型不锈钢、高强铝合金、难熔金属、焊接新工艺、化学铣切工艺、金属软管、蜂窝结构等。”

这些新型材料的研究成功,填补了我国多项材料空白,让我国的运载火箭国产成为了可能。

除了在科研上取得突出成果以外,姚桐斌还是一个做事十分严谨的人,他强调要按照科学的程序办事,树立良好的作风、态度、程序。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国搞航天材料的研究人员中,大多数人都没有实践经验,因此尽快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姚桐斌不仅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也想了很多办法。

703所研究员巫士杰回忆,1961年底,有一天,他在研究室工作,大概晚上9点左右,突然有人敲门,他打开门一看,进来的人正是姚桐斌,当时巫士杰所在的实验室是铸造镁合金实验室,当时正处于实验关键阶段,地上摆满了铝锭、镁锭和各种实验仪器,乱作一团。

姚桐斌看到这一切说,你这太乱了,哪天整理整理。

第二天一早巫士杰刚到实验室,姚桐斌也到了,他二话不说,直接脱了衣服就陪他一起收拾,将整个实验室的铝锭、镁锭、仪器等摆得整整齐齐。

703所有一本保存了40多年的相册,里面大部分照片都是姚桐斌拍摄的,里面记录的一些工作作风展览,这本册子里展示了许多工作现场的照片,记录了工作现场的5S、甚至一些卡片摆放。

在工作中,他奖惩分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都要求得清清楚楚,对整个航天流程也起到了规范性的作用。

现在的大学生只要一进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第一件事就是学习一本叫《科研工作方法》的小册子,这本册子将科研程序的每一步都写得非常清楚,每个程序应该如何做,如何查文献等都写得清清楚楚,而这本册子的作者正是姚桐斌。

在姚桐斌这一代老航天研究工作者的手中,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材料工艺研究方法,后来经过几代航天人的努力,最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航天材料工艺的体系。

姚桐斌总是将国家的事情放在第一位,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姚桐斌当时的工作处于保密状态,连办公室电话都不可以告诉家里人。

1958年秋天,彭洁清一个人在家,当时的她已经到预产期了,她突然觉得肚子痛,但她又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姚桐斌还在研究所里工作,彭洁清只好去敲对面邻居老先生的门。

老先生一看她这个状态特别着急地说:“我送你去医院。

彭洁清说:“你送我去没有用的,你帮我叫辆车,我自己去协和医院。

能找到一个理解自己的妻子是非常不容易的,彭洁清虽然不知道姚桐斌的具体工作性质,但她知道丈夫做的是关系国家的大事,能让丈夫安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就是对他最大的支持,姚桐斌经常不能回家,甚至生孩子都没能陪在身边,但彭洁清从来没有抱怨过。

她知道,他是爱她的,直到第二天,姚桐斌才在医院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女儿,初为人父的喜悦还没有好好感受,他又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1963年,在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上,英国的冶金专家问他:“你为什么要舍弃我们提供的优厚条件,而回到中国去呢?

姚桐斌坦然回答说:“我是中国人,当年出国就是为了现在回国。现在中国还比较落后,但将来中国一定会强盛起来。”

如果没有姚桐斌在航天材料上的贡献,或许我们的神舟5号、嫦娥一号上天的日子还会往后推迟。

1960年到1965年,姚桐斌带领着703所开展了500多个研究课题,而这些课题的研究成果80%都应用到了如今的航天事业了,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不幸惨死于暴徒之手

 

然而一切的幸福都在196868日这天被彻底打破了。

196868日下午刚刚下班回家的姚桐斌,遭到一群坏人的无辜毒打,在一片混乱中,一记木棍敲到了他的后脑勺,由于伤势严重,送医不及时,姚桐斌不幸牺牲。

而那天上午他批阅的关于航天陶瓷材料的文件,竟成了他最后的绝笔。

姚桐斌走后,留下了三个女儿,最大的9岁,最小的才三岁,直到10多年后,中共中央才追授他为革命烈士。

姚桐斌的英年早逝,对于中国航天事业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

当姚桐斌被害的消息传到中央,满座哗然,正在开会的周总理手中的茶杯一下掉在地上,立即要求公安部彻查此事,同时下令,对科学家给予保护。

“可惜!太可惜了!如果他活着,还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身边同事对他的普遍评价。

丈夫不幸遇难后,彭洁清深受打击,她发誓一定要为丈夫报仇。她四处奔波,为丈夫喊冤,11年后终于得到了回应。

197910月,犯罪分子终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于某被判有期徒刑15年,高某判有期徒刑12年。

198361日,姚桐斌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85年,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为了缅怀这位科学家,江苏省人民政府在他的故居旧址上建成了姚桐斌纪念馆,20051112日,姚桐斌故居修复后,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式免费对开放。

每年彭洁清都会带上45朵黄玫瑰来到姚桐斌的雕塑前祭拜他。

为什么是45朵呢?

因为姚桐斌去世时,正好是45岁,在彭洁清心里,姚桐斌永远是45岁,在他停止呼吸的那一刻,所有的时钟都停止了摆动。

2000915日,姚桐斌铜像正式在703所揭幕,钱学森为此题词:“鞠躬尽瘁为航天,德昭日月感后人。”

直到今天,姚桐斌的研究成果仍在航天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十分辉煌,他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发展地如日中天,但人们仍记得他的为人,记得他的贡献,在这背后凝聚的就是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的核心价值观:忠诚、凝聚、务实、创造。

姚桐斌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爱国,什么叫报国,他曾说:“只要能把科研搞上去,我就是死了也甘心。”

中国之所以能如此强大,正是因为有姚桐斌这样的中国脊梁,才有了如今强大的中国。

 

参考资料:《永远的眷恋——"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姚桐斌》

 

  • 上一篇文章: 【大国脊梁】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

  • 下一篇文章: 航天材料及工艺技术的奠基者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1]

  • 侯外庐西大治校[51]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6]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8]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7]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1]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11]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13]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12]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12]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