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专题]两弹一星 >> 正文  
  “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院士       
“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院士
[ 作者:佚名    转贴自:今日黄岩    点击数:388    更新时间:2021-03-09    文章录入:admin ]

 

 

陈芳允,黄岩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理论奠基者及国家“863”计划发起人之一。

一、功勋卓著利国利民

作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对“两弹一星”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参与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担当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测量任务;设计、制定回收型遥感卫星测控系统方案;针对通信卫星设计“微波统一测控系统”;成功解决“远望号”船电磁兼容技术难题。

鉴于卫星导航定位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上的重要价值,1983年,陈芳允和合作者首次提出利用两颗同步定点卫星进行定位导航的设想,这一系统称为“双星定位通信系统”。为后来开展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

陈芳允还是国家863”计划发起人之一,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86年,陈芳允与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提交《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得到积极响应,最终提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计划,极大促进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二、胸怀大志孜孜以学

陈芳允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年轻时价值观的确定与知识的积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1643日,陈芳允诞生于黄岩后巷陈家大院,5岁时开始接受启蒙教育,8岁开始读私塾,到秀才朱希晦家学《古文观止》等。

1928年秋,12岁的陈芳允进到黄岩县立中学读初中,他的父亲曾对他说过:一定要好好学习,我希望你将来不要做大官,要做大事,要在社会上立自己的业绩。这句话对陈芳允影响很大,促使他开始考虑自己的人生之路。

1931年夏,15岁的陈芳允考进上海浦东中学高中部。进入高中没几天,就碰上了“九·一八”事变,陈芳允积极参加上海学生运动,抵制日货游行等,这些经历对他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从那时起,他便下定决心要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而好好读书,以期将来为国家民族作奉献。

1934年,18岁的陈芳允高中毕业,考入清华大学,在机械系读了1年后,对机械不感兴趣,却对物理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下决心作出了转换专业的选择,后他进入物理系,投在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叶企孙等名师门下。

1944年,陈芳允远赴英国留学,留学期间,陈芳允抓住机遇刻苦钻研,尽可能多地汲取知识、积攒本领,以期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1948年春,陈芳允结束了在英三年的学习和工作,带着电子工程技术方面的先进知识,满怀报效国家的愿望,回到祖国的怀抱,但由于内战频仍,才华无法充分施展。有一次,他因不愿为国民党打内战,不惜自伤脚趾,拒不应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芳允与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芳允精神山高水长

陈芳允先生一生所凝聚与展现出的品质与风范,对橘乡人民有着重要意义。

()志存高远、竭诚为国的家国情怀

陈芳允在中学时代便树立远大抱负报效国家,为此他不畏艰辛,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期望用自身的聪明才智,为祖国富强与振兴添砖加瓦。“人生路必曲,仍须立我志。竭诚为国兴,努力不为私。”陈芳允的这首诗便是其远大抱负和竭诚为国精神的鲜明写照。19985月,陈芳允在其《自述》诗中有此一句“愈觉超志未酬须自强,愿续献我一技共兴华”,同样表达了这一情怀。再结合陈芳允一生的事迹,确实自始至终都洋溢着这种精神与信念。

()勤奋工作、谦逊认真的工匠精神

陈芳允的另一首诗:“四十京兆一技人,爱研求实不爱名。一称专家已过誉,惭愧国人赶超心。”这样一位大科学家在此称自己为“技人”,而愧称“专家”,确实让人感叹。有人说:要记住陈芳允,只需记住他的两个特点就行,一是自己给自己理发,二是自己给自己缝补衣服。给自己理发是为节省时间,给自己缝补衣服则说明其低调朴素,可以说陈芳允对工作是高标准,对生活却是低要求的,两者相辅相成,让陈芳允的“工匠”本色,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开拓创新、面向未来的开阔眼光

陈芳允是一位极具前瞻性和创新精神的科学家,他视野开阔,不固步自封,能面向世界,汲取知识与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开拓创新,做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成果。晚年,陈芳允非常关心科技发展战略问题,是国家863”计划发起人之一。1993年,近80高龄的他还写了一个关于国防科技发展的具体建议。陈芳允活到老,学到老,思索不息,研究不辍,眼光长远,朝气蓬勃。

()求真务实、注重实践的科学精神

作为一个科学家,陈芳允有着扎实的科学理论知识,对相关科技领域的概念、原理和具体技术问题的理解非常透彻。陈芳允低调务实,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认为“实践出真知”“创新之源来自实践”,而且要鼓励和给予科技人员以参加实践的机会。陈芳允能有这么多重大科技成就与其求真务实、注重实践的科学精神是分不开的。

()情系乡梓、尊师重道的高尚情操

陈芳允虽然获得了众多成就与荣誉,但他不忘本,对养育过他的家乡,学习过的母校以及教导过他的老师,常怀感念之心,情真意切。

作为黄中毕业的校友,陈芳允对黄岩中学怀有特殊的感情,对黄岩中学的发展非常关心。1999年住院期间,他以《漫漫人生路拳拳报国心》为题,给他在黄中的同学王克宬写了一生中最后一封长信,信中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自己思想观念的发展历程,以及自己工作的情况等。陈芳允对黄中学子怀有殷切希望,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诫同学们:人生道路的选择,思想观念的发展起着根本的作用。

在信的最后,陈芳允对他的病抱有乐观的态度,没成想一病不起。2000429日,陈芳允那颗为国家跳动一辈子的心脏停止了。斯人已去,风范永存,陈芳允为我国科技事业和国防现代化事业所作的卓越贡献,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所付出的心血,为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及黄岩人民留下的精神财富,值得人们永远纪念与弘扬!

  • 上一篇文章: 我的高能加速器梦

  • 下一篇文章: 科技教育家陈芳允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关于中国人口问题…[58]

  • 蔡崇信对话张忠谋|面对宏…[56]

  • 任正非:全面提升软件工程…[51]

  • 任总在专委会建设思路汇报…[61]

  • 张文木:美国人的“商人”…[6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张文木:谈文化自信,而又…[12]

  • 张文木:政治人物安危与国…[17]

  • 张文木:诱倒对手的最佳方…[14]

  • 毛泽东:“乡村就是小城市…[13]

  • 嫦娥六号月球“出差”干什…[13]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