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个人精神 >> 人生理念 >> 人生历程 >> [专题]两弹一星 >> 正文  
  一生只为导弹来——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       
一生只为导弹来——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622    更新时间:2021-03-04    文章录入:admin ]

 

 

黄纬禄,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著名的火箭与导弹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他长期从事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理论与工程实践研究工作,开创了我国固体战略导弹的先河,突破了我国水下发射技术和固体发动机研制技术,探索出了一条我国固体火箭与导弹发展的正确道路。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1994年荣获“求是基金奖”;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377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正在南京上大学的黄纬禄和他所在的中央大学被迫一起迁往重庆。站在轮船的甲板上,望着滚滚而下的长江水,黄纬禄心情沉重:泱泱大国为何遭受日本帝国主义欺负?辗转求学和参加工作几年后,黄纬禄毅然选择了出国深造,走科学救国的道路。

1943年,二战期间,黄纬禄远赴英国实习。一颗落在英国伦敦的纳粹导弹险些令他死于非命,然而,这也深深地震动了这个无线电专业的实习生。振兴国家、工业救国的信念愈发坚定。实习期满,他决定留英深造无线电专业。学成之后,他怀着报效祖国的理想毅然回国。

1956年,钱学森的一场报告再次改变了无线电专家黄纬禄的人生轨迹。他穿上军装,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导弹研制之旅。

1957年,黄纬禄和战友们遵守“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的铁律,走进刚刚成立一年的中国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五院,开始了共和国导弹研制的征程。

中国导弹的研制是从仿制开始的。正当仿制工作进入关键时刻,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了全部专家,给中国的导弹科研工作造成了无法想象的困难。黄纬禄和他的战友们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搞出自己的“争气弹”!

作为导弹控制系统的负责人,面对巨大的困难和挑战,黄纬禄如饥似渴地利用一切时间从基础学起,常常挑灯夜战。

在我国涉及导弹与火箭技术的众多学科和技术领域都还处于空白的状态下,他主持突破了我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仿制关、自行设计关,相继解决了远程和多级导弹的液体晃动、级间分离及各种制导、稳定方案的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使我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196011月,中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实现了我国军事装备史上导弹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

19646月,“东风二号”取得圆满成功,翻开了我国导弹发展史上自主研制的新一页!

19661027日,中国首次由导弹运载发射的原子弹在核试验预定地点成功爆炸,震惊了世界!

10年时间,黄纬禄和战友们发扬自力更生和勇于登攀的精神,让中国导弹事业取得了被外电评论为“像神话一样不可思议”的巨大进步。

信念坚定,步伐就会更坚定;胆识惊人,成功就会更惊人。黄纬禄的信念和胆识凝聚成一个新目标:一定要把中国的潜地固体战略导弹搞出来!铸中华神剑,挺民族脊梁!

1965年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主持召开会议,宣布搁浅了三年的核潜艇研制任务重新上马。1970年,黄纬禄临危受命,担纲我国第一型潜地固体战略导弹“巨浪一号”的总设计师。经过了十七年漫长而艰辛的研制,1982年,黄纬禄主持研制的“巨浪一号”导弹发射成功。成功的背后,顶着巨大压力的黄老忍受着病痛折磨。常年高强度的工作量早已让黄纬禄落下了一身的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输尿管结石、心脏病……

那一年,66岁的黄纬禄体重减了11公斤。人们说,黄老是剜下自己的血肉,补在导弹上了!而黄老自己却说:“11公斤相对于动辄以吨计算的导弹来说算不了什么,但是将这血肉‘补’在导弹上,成就的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和骄傲!

作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外界本以为黄老会把技术放在第一位,而他时常念叨的却是:品德比技术更重要。从黄老那里,同事和家人收获最多的是平等和尊重,体会最深的是关爱和幸福。

黄纬禄虽是一位长期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的老专家,却时时处处以普通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身正为范,并不断启发和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

每有重大试验或关键节点,黄纬禄还常常亲临一线,甚至远赴试验基地,现场指导。他一直关心航天事业发展,积极参与载人航天和嫦娥工程论证,献计献策,发挥余力。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正是他真实的写照。“如果有来生,我还愿意搞导弹研究。”20111123日,带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带着对导弹事业和家人的无限眷恋,黄纬禄走完了自己的导弹人生。他静静地离开了我们,然而,“两弹一星”精神将超越时空,永远激励着全中国人民为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上一篇文章: 郭晋龙:平凡人生中不平凡的事业

  • 下一篇文章: 黄纬禄:千钧重压下敢拍板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57]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3]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5]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5]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69]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压弯的树枝:中国现代国家…[2]

  • 董成龙:留美时期林同济的…[4]

  • 林同济:战国时代的重演[8]

  • 林同奇:“我家才子,一生…[12]

  • 林同济的“道家回归主义者…[14]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