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模范英雄 >> 正文  
  铁路先驱杜镇远       
铁路先驱杜镇远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易    点击数:782    更新时间:2020-12-06    文章录入:admin ]

 

 

屈原故里,西陵峡畔,有一座铜像静默在岁月的风雨里。他每天注视着秭归一中的莘莘学子快乐地求学,修身养性,慈爱的目光里写满了深情。铜像的主人叫杜镇远,被有“中国现代公路奠基人”之称的赵祖康先生尊称为“铁路先驱”。杜镇远先生的校友,国际工程学家林同炎先生专门为杜镇远先生铜像题诗:“志在精进科技,求新筑路胜迹,福国利民功存,抗日遗爱到今。”

今天,让我们翻开岁月的篇章,看看杜镇远先生为什么能享受如此的盛名。

 

书香门第出俊杰

 

新滩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中,因为“西陵滩如竹节稠”而成为最著名的险滩。1889.10.2,一个鲜活的生命诞生在新滩下沱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就是杜镇远。因为家境殷实,杜镇远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7岁时进入私塾学校接受启蒙教育。被“启蒙”之后的杜镇远每天看着白练飞溅的险滩,听着喧哗的浪涛里救命的呼号,心中就难以平静。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那些人们也同他一样只有冒险从水里行走吗?如果有一条平坦的道路通向远方多好啊!可是,涛声依旧,后山上的“白骨塔”一天天在加高,人们依然每天面对着滔天巨浪艰难求生。封闭的家乡给他带来的种种不方便,在他的心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每每独自一个人站在这个古朴却封闭的乡村的一个角落,杜镇远的心里有无限的感慨,这对杜镇远日后选择自己的专业、志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3岁那年,杜镇远终于有了走出峡江的机会。他的父亲杜定祥受川陕人士盛情邀请,出任四川省巴县官澜书院院长,13岁的杜镇远跟随父亲到四川巴县,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19076月,18岁的杜镇远考进了成都铁路学堂。19107月,杜镇远进入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唐山路矿学堂,攻读土木工程。求学期间因为成绩优异,被遴选为斐陶斐荣誉学会会员。19146月,杜镇远毕业,就任陆军部宜渝滩险工程处主任工程师、测量队队长、“大川”号轮船副船长。这时的杜镇远已经拿到人人艳羡的优厚待遇,但是这有悖于他当初学习土木工程的初衷。因此,杜镇远于1916年毅然辞去公职,出任京奉铁路丰台工务段实习工程师,在这里,杜镇远终于实现了他献身中国铁路建设的远大志向。

1919年,交通部总长叶恭绰遴选留学生,杜镇远因条件优秀被选中远赴美国信号公司学习信号专科,第二年,他就进入康乃尔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并获取学位后,杜镇远开始在美国德黑铁路公司做助理工程师。1924年,交通部派杜镇远考察欧美各国铁路号志工程及材料,杜镇远率领考察小组,由美国历经加拿大及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比利时、德国、前苏联等国。1926年回国,任北宁铁路京榆号志总段工程师。

 

敢为人先创伟业

 

1928年,杜镇远出任南京建设委员会土木专门委员。中国的早期铁路都是洋人修建的,筑造、经营等大权都掌握在洋人手里,成为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的工具。192928日,浙江省政府决定自行筹款建设自浙江杭州至江西玉山的杭江铁路。省主席张静江找到杜镇远,向他陈述了中国人没有自己的铁路所蒙受的艰难,希望他能挺身而出主持修建好“杭江铁路”,成为继詹天佑之后,自力更生修建中国铁路的第二人。杜镇远义无反顾地接受了重任,决心依靠中国人自己的智慧、资源修好中国人自己的铁路。

为了完成这条中国人自建的铁路,杜镇远没用国外的任何资金和技术。为了让铁路早日建成,他提出了“先求其通,后求其备”的修路思想,千方百计缩短工期,以便早日通车运营,待通车有了收入,再逐渐完善设备。为实现目标,他在施工一线亲力亲为,以科学的态度,创造性地采用35/码轻型钢轨,按照标准的轨距、坡度曲线、桥梁承重的施工方法,实现了铁路建设技术的创举。当时国有铁路造价每公里为10多万元,而杭江铁路每公里却仅用了3.7万元。钱用得这样少,但这条300余公里的铁路,在杜镇远的周密计划和实际操作中,仅用4年就完工了。

1933年冬天,杭江铁路通车,声震海内外,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杭江铁路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继当年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之后,由中国人自主修建的第二条铁路,杜镇远也成为了继詹天佑之后誉享华夏的铁路先驱。

19345月,杜镇远任浙赣铁路局局长兼总工程师。历时3年之后,全线长1008公里的江南大动脉——浙赣铁路于19379月竣工。这条铁路修建过程中,创造了中国人的另一个“之最”: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座现代化桥梁——钱塘江大桥,也成就了一位大师茅以升。钱塘江大桥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式公路、铁路两用特大桥。该桥为上下双层钢结构桁梁桥,全长1453米,宽9.1米,高7.1米,是浙赣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茅以升在北洋大学做教授,是杜镇远以校友的身份力邀茅以升辞去安逸的大学职务来到杭州,主持了钱塘江大桥的修建。也是这座大桥,在中国的抗战史上写下传奇。1937926日,钱塘江大桥的下层单线铁路桥率先通车,但是为了抵挡日寇入侵的铁蹄,19371223日下午1点,茅以升接到政府命令:炸桥。下午5点,钱塘江大桥日军的先头部队已隐约可见,人群被强行拦阻,所有的引线都点燃了。随着一声巨响,钱塘江大桥的两座桥墩被毁坏,五孔钢梁折断落入江中。总长1453米、历经925个日日夜夜、耗资160万美元的钱塘江大桥,在通车的第89天瘫痪在日寇侵略的烽火中。茅以升先生满怀悲愤写下八个大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1946年,茅以升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1953年,大桥恢复使用直到今天。

杜镇远先后担任过杭江、浙赣、滇湎和粤汉各铁路局局长兼工程师。在短短的数十年内,他主持修建了3600公里长的铁路、600公里长的公路。他修筑的多条铁路成为中国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大动脉,他的创举克服了铁路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短缺弊端,成功地将铁路迅速修完,他带领工人战胜了铁路修建过程中的恶劣自然条件,出色完成了中国人民交给他的历史重任。浙赣铁路是由杭江铁路、玉南铁路、南萍铁路及早年修筑的株萍铁路组成的,它接通了沪杭甬、南浔及粤汉铁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淞沪抗战爆发后,浙赣铁路属于后方主要干线铁路,浙赣全线贯通,大大地缓和了当时全国的紧急垂危的形势,通过浙赣线向前方输送了大批兵员物资,使淞沪前线战士得以浴血应战坚守阵地,抗战军士坚持了几个月,有力地回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浙赣铁路功不可没,杜镇远功不可没。杜镇远也因此被人们誉为“抗战功勋”。

 

铁肩道义御日寇

 

1937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因应抗战物资、兵源、难民运输的需要,政府限期两年内必须完成修建衡阳至桂林的铁路,即湘桂铁路。杜镇远临危受命,毅然挑起这副重担。湘桂铁路19379月开工,为了争取时间,杜镇远把全路分10个工段,日夜赶修。九月的湘桂大地,天气十分炎热,杜镇远穿着短衣短裤,几乎每天都要亲临工地指挥。在他的带动下,25万员工团结一心,不畏日机空袭,克服重重困难,使湘桂铁路于194010月全线通车。创造了当时日平均修铁路1公里的最高纪录。武汉、广州相继失守,从浙赣铁路转运过来的军工器材、难民、物资运往大后方,湘桂铁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393月,沿海港口被日寇封锁,国民政府为了沟通与缅甸的国际交通,急调杜镇远任滇缅铁路局局长兼总工程师,赶修滇缅铁路。滇缅铁路东起昆明,西经湘云、腊戌进入缅甸,全长950公里。工程十分艰巨。环境恶劣,疟疾横行,施工民工有20万人,杜镇远带领技术人员翻山越岭,到基层检查指导工作。1941年底,全路土石方工程基本完成。后因太平洋战争爆发,仰光被日寇封锁,国外铁路器材无法运进,滇缅铁路被迫停工。迫于抗战形势的需要,当时的中国急需沟通川、康、滇三地的陆路交通,这样就可以与当时仅存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衔接,让国际补给运输到国内抗战前线,同时大范围地拓展资源,接济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由于当时正值滇缅铁路停工,交通部指示滇缅铁路局负责勘测赶修西祥公路。滇缅铁路停工后,杜镇远又受命赶修西祥公路,全长548.7公里。194011月开工,19414月通车。

1942年,杜镇远调往粤汉铁路局任局长,当时抗战形势急如星火。杜镇远四方奔波,组织军运,救济安排员工生活,同时他还在湖南组织员工训练,预备参加到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去。抗日战争胜利后,杜镇远奉命重建粤汉铁路。他身先士卒,全体员工同心奋战,19461月动工,同年7月通车至广州。

 

          家国情怀炳千秋

 

1949年初,杜镇远长期劳累,糖尿病加重,移居香港九龙养病。新中国成立后,他拒绝了他人的劝说,坚决不去台湾,而是通过龙云接洽,1950年举家回到北京,在陈云、薄一波等领导的关怀下,成为铁道部部长的专职工程师,为新中国铁路事业做出了贡献。1957年,杜镇远因为过去的辉煌业绩而被蒙冤受屈,成为了“右派”,从此生活在阴影中,196112月悄然去世,享年72岁。在他黯然去世18年后的19791227日,铁道部党组予以恢复名誉,并将其骨灰安放到八宝山公墓。

200242日,记者有幸在秭归采访了杜镇远先生的女儿杜崇玲。杜崇玲是加拿大籍华侨,时任北京赫维思特贸易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她告诉记者,父亲对中国对故乡满怀着深情。虽然父亲当年总是那样忙碌,每年同他们姊妹见面的时间只有几次,但是每次团聚都会鼓励儿女们自立自强,不要试图让他为他们求学、求职提供任何帮助。他还一次又一次向他们讲述家乡的往事,希望家乡能从封闭中走了出来,希望家乡的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

杜崇玲告诉记者,正是因为父亲的教育和影响,她于1993年为秭归县一中捐资10万元人民币,修建了秭归县第一所学生图书馆,被秭归命名为“杜镇远图书馆”。她希望家乡的后辈能从书里获取更多的知识力量,为改变家乡面貌做出自己的贡献。她还从1996年开始,连续6年资助秭归中小学10名特困生上学。她说这次回来,为秭归县一中的“杜镇远图书馆”再捐80万元,重修“杜镇远图使馆”,以扩大图书馆规模。此行她还将为父亲的出生地的新滩中学捐款50万元修建图书馆,并向该县12名特困生捐献助学金2.36万元。此行她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感谢家乡的父老乡亲为她的父亲杜镇远铸造了一尊半身铜像,并让父亲永远伫立在秭归一中的校园里,她这次也是为父亲的铜像落成而出席揭幕仪式。她相信,伫立在家乡的山水之间,每天看着家乡新的一代快乐学习,父亲一定会踏实而安然的。

岁月可以苍老历史,但是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会永远被历史铭记。今天,有更多的人在感念杜镇远,在述说他作为中国铁路先驱所创造的传奇故事,以及在抗日烽火中他和万千中国人胼手胝足,为抵御外辱修建的一条条铁路……

  • 上一篇文章: 杜镇远:一个堪比詹天佑的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巨擘

  • 下一篇文章: 杰出的筑路大师——西南交大杜镇远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陈云:毛主席一个无可比拟…[55]

  • 怀念科学巨匠竺可桢[57]

  • 吕本中:《官箴》[51]

  • 陈立夫直评蒋经国对“台独…[51]

  • 《帝范》全文[5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任正非:全面提升软件工程…[11]

  • 任总在专委会建设思路汇报…[12]

  • 殷志峰:无为而治[13]

  • 任正非:一个职业管理者的…[11]

  • 关于AI和大模型 工信部、上…[12]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