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个人精神 >> 人生理念 >> 人生历程 >> 正文  
  邓文中院士专访:我的梦想从重庆启航       
邓文中院士专访:我的梦想从重庆启航
[ 作者:廖雪梅    转贴自:重庆日报    点击数:478    更新时间:2020-05-06    文章录入:admin ]

 

 

人物名片:

重庆日报客户端讯(记者廖雪梅编辑周芹摄影罗斌)邓文中(Man-Chung Tang),美籍华人,1938年出生在广东肇庆,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国际著名桥梁大师,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先后主持和参与了百余座大型桥梁的设计、施工或监管工作,作品遍布欧洲、美洲、非洲、亚洲、澳洲等地,被业界称为“邓氏桥梁永不日落”。美国权威期刊《工程新闻报道》1999年评出过去125年对工程界最有特殊贡献的125位人物,邓文中位列其中。

 

 

长期在美国工作的邓文中有个“中国梦”,就是回到自己的祖国造桥。这个梦想在他65岁设计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的时候得以实现。

如今,邓文中一年有10个月左右待在国内设计桥梁、监督桥梁建造,每年参与的桥梁大约有30座。

为了追逐自己的“中国梦”,邓文中花了毕生的时间。

早在上世纪70年代,邓文中就组织旅美华裔工程师来华演讲、交流。但受当时的政策限制,外国人不能参与中国桥梁设计。无奈之下,邓文中只好以顾问等方式辗转上海、广州、北京等地“曲线救国”。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深入,邓文中终于拥有了在中国开公司的机会。1994年,邓文中在重庆创立了达士(DRC)工程事务所,后与林同棪国际集团合并,并更名为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这是邓文中在中国圆桥梁设计梦的大本营。至此,邓文中为他的中国造桥梦在重庆启航。

 

为重庆“量身订做”菜园坝大桥,绘制上万张草图

 

1994年,当邓文中计划在中国成立公司时,他想到的第一个地方就是重庆。

他为啥如此青睐重庆?

“我1986年第一次来到重庆时,这里独特的地形就给我留下很深印象。我喜欢它有山有水,窈窕而又秀气。这是一个非常适合建设桥梁的城市。”邓文中说,当时的重庆主城,只有牛角沱嘉陵江大桥和重庆长江大桥两座桥梁,应该有很多修桥的机会。

邓文中说,他将林同棪中国公司总部放在重庆的另一个原因,是重庆人热情耿直,有开放精神。

不过,即便在重庆设立了公司,邓文中的造桥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

1994年至2003年,邓文中在重庆的主要工作仍是作为设计顾问参与桥梁建设,为业主提建议,帮助解决问题。即便如此,邓文中仍然争取每一个参与机会,哪怕做的是“亏本生意”。

精明的邓文中想到,既然单兵作战难以突破,为什么不能与重庆本土设计单位合作,强强联合实现互利共赢呢?

20031月,林同棪国际公司与重庆交通科研所(现为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携手,成功拿下菜园坝长江大桥设计项目,邓文中担任项目技术总监,亲自拟定大桥主桥方案。这是邓文中真正意义上主持中国的桥梁设计工作,林同棪国际也因此成为中国首家成功承接特大型桥梁的跨国设计公司。

为设计菜园坝大桥,往常在重庆最多只待一个月的邓文中,那年却待了十个月。年近七旬的他多次查阅重庆的地方志等书籍,希望为重庆打造一座与人文、地貌相融合的桥梁。

邓文中说,菜园坝大桥的“公轨两用钢箱提篮拱”桥型属于世界首创,是为重庆特有的两江环抱、群山相拥的地貌“量身订做”。因为桥型一旦“臃肿”,就会出现“只见一座大桥而不见一座城”的尴尬。为设计菜园坝大桥,邓文中绘制了大量草图,终于选择“公轨两用钢箱提篮拱”作为菜园坝大桥的桥型。

继菜园坝大桥之后,邓文中先后主持设计了重庆石板坡大桥复线桥、天津大沽桥、沈阳三好桥、福建台江大桥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创新精神的桥梁。即将通车的港珠澳大桥,邓文中也作为全过程咨询专家参与其中。

尽管作品多次打破世界纪录,但邓文中却说:“我们不有意创造世界记录,但绝不惧怕世界记录”。他在重庆设计或者参与设计的许多桥梁,都是为了解决工程出现的问题而创造的世界第一。

比如石板坡大桥复线桥,与老石板坡长江大桥主梁净距仅5米。既要满足新桥的其他桥墩都必须与旧桥的桥墩位置对应的要求,又要满足现行规范通航要求,唯有把两个主跨之间的P6深水基础桥墩去掉。如此一来,复线桥的主跨就变成330米。

“如果到美国购买轻质混凝土骨料修建石板坡复线桥主跨,价格昂贵。”邓文中说,他果断决定不用轻质混凝土,而采用钢箱梁和普通混凝土的混合结构。也正因此,世界最大跨度的梁桥——330米跨度的石板坡长江大桥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混结构梁桥。

因为邓文中对重庆桥梁建设的重要贡献,他2008年被重庆市政府授予重庆市荣誉市民称号。

扎根重庆20多年,邓文中为重庆主持设计了10余座跨江大桥。已经投用的包括菜园坝长江大桥、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嘉悦大桥、“两江大桥”(东水门大桥、千厮门大桥)。正在建设或者着手设计的跨江大桥包括水土大桥、礼嘉大桥、红岩村大桥等8座。

 

采用天梭造型,千厮门嘉陵江大桥成“网红”

 

让人想不到的是,蜚声国际的桥梁大师,入行时却是误打误撞。

“我不是像别人一样从小喜欢桥梁建筑,是偶然机会才接触到桥梁的。”邓文中说,他去德国学习时遇到了两位顶尖的钢桥梁教授葛里浦(Kurt Kloeppel)和艾斯凌铬(Maria Esslinger)。“那时钢结构的最高境界就是桥梁,修了几科钢结构、悬索桥、正交异性板钢桥面等课程后,我便对桥梁产生了兴趣,喜欢上桥梁设计。”

邓文中喜欢做自己能看得见的东西,因为看得见,就能够发现不足的地方,下一次做的时候就可以改良。

正因为他对作品精心求精,他的不少作品成为当地的城市名片。在重庆,他参与设计的千厮门嘉陵江大桥、菜园坝大桥引桥苏家坝立交等早已成为游客眼中的“网红”。

“‘网红’只是流行趋势,我们要造的是百年精品。”邓文中认为,一座成功的桥梁要满足“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思想要求,造桥要务实、要创新,但不能鲁莽地前进,必须在创新中兼顾有稳重的成分。

在邓文中看来,创新并不是一味地创造新的世界纪录。随着时代发展,世界纪录已很容易被打破。把桥梁造得漂亮、质量好才是有意义的事,一座漂亮的桥永远都会被人欣赏。

以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为例,这座桥梁采用了天梭造型,是邓文中研究了很久的桥塔形状。

邓文中透露,中国的跨江桥梁比较宽,六车道、八车道甚至更宽。如果千厮门大桥按照较宽的桥梁来做,就会显得“太肥太胖”,达不到优美流线型的效果。

“也是机缘巧合,重庆要建的千厮门大桥、东水门大桥,规划只有四车道。这给了建设‘天梭’桥塔一个机会。”邓文中开心地说。

邓文中认为,“天梭”桥塔形状很中国化,但又时尚,有国际范。“‘两江大桥’(即东水门长江大桥、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利用这种流线型桥塔,色彩雅致、线条柔美,非常别致,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视线的阻挡,将桥梁整体融入重庆山水之中,可以展现重庆的“山水城桥”之美。

大师造桥数十年,自己最喜欢的是哪座?邓文中笑称,他花心血完成的桥梁就像是自家孩子,各有各的特点。“自家孩子爱归爱,但不会个个满意;完成每座桥以后,也会做出检讨,发现缺点。”

谈及与桥相伴的经历,邓文中说:“修桥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情,有人愿意花钱来满足嗜好,我不用花钱就能满足爱好很划算,这也是我几十年来乐此不疲的原因。”

 

他从来没有想过退休,他希望能设计多少桥梁就设计多少

 

今年80岁的邓文中满头银发,却又精神矍铄。回首8旬人生,他认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大约十年一个转折:

19381949年,他的第一个10年在中国大陆度过。11岁时,随家人移居香港,度过人生的第二个10年。到了1959年,他前往德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1968年,30岁的邓文中再度转赴美国从事工程设计。1978年,在纽约创办自己的DRC工程公司……他的人生轨迹,就像他设计的一座座大桥,画着简洁而又壮观的圆弧。

因为家境原因,邓文中在香港读完中学后选择了学费相对便宜的职业学校湾仔工业学校。这座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做铁匠和木匠。但邓文中的大学梦没有泯灭,在湾仔工校就读期间,邓文中每天早上5点起床,自学所有高中课程,1955年以同等学历考入珠海学院。1959年,邓文中在获得珠海学院土木工程学位后赴德进修,开始了伴他一生的桥梁设计。

正是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使得邓文中乐意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生。2007年,邓文中设立“邓文中奖学金”,旨在帮助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大学新生圆梦大学。每年高考后,邓文中总会抽出时间面试奖学金候选人。从2007年至2017年,有300余名学子从“邓文中奖学金”中受益。

邓文中不仅爱资助年轻人,他的心态也非常年轻。

林同棪国际公司位于照母山下,爬山成为他的一大爱好。如果在重庆,即便是40℃高温,邓文中也会坚持在户外散步。他说,心态、运动是他的不老秘诀。

“我不打麻将,不玩高尔夫,设计就是我最大的兴趣,也是我保持年轻的秘诀。”邓文中说,他从来没有想过退休。因为人一旦退休,仿佛没了目标,没了精气神。

邓文中开玩笑说,自己的曾祖父活了60多岁,祖父活了80岁,爸爸活了100岁,生命的最后一天都在工作。按照这个趋势,他有希望活到120岁。“在桥梁设计这条路上,我想应该永不停歇,能设计多少桥梁就设计多少。”

作为桥梁设计大师,邓文中在采访中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创新。从iPhone、牛顿的苹果到牛仔裤破洞理论,他的诸多创新观念让人时不时眼前一亮。重庆日报记者整理了他的部分创新观点。

 

提出问题就是创新的开始

 

问:什么是创新?您眼中的创新是个什么过程?

答:创新包括了发明、改良、组合、增值和奖励五部分。其中发明是创造,改良是让产品更好、更好用,组合就是把现有的东西组合为新的东西,iPhone就是如此。发明、改良、组合就是创新的定义。增值很重要,因为创新一定是要增加价值,它是创新的标准。奖励是创新的动力。

牛顿小时候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很奇怪为什么苹果往地下掉,而不是往天上飞?为什么会砸到自己,而不会砸到别人?正是这个问为什么的过程,让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提出问题就是创新的开始。为了让这个问题简单易懂,我将创新的过程简化为探寻三个问题答案的过程:“为什么,为什么不,假如……又如何?(Why?Why Not?What..if?)其中,“为什么”是向习惯挑战。比如一个东西做了20年,不一定是对的,我们要有勇气去想这个原因,甚至去颠覆以前做的。“为什么不”,是让你的新理念有机会去实践,提出方法解决。“假如又如何”,是指有了新的理念,就要去搞清楚它对不对、能不能,具不具备可行性。

 

中国家庭教育有个误区:太听话

 

问:对于青少年创新,您有什么建议?

答:中国在家庭教育上有个误区——太听话。在家里听爸妈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工作时听老板的话,看书时听书本上所说的话……一旦在家庭或者机构处于听话的状况,整个人就会难以跳出现有状况,不敢质疑为什么,不敢打破现有规则,就会变得没有朝气。

中国人的另一个缺点是“差不多”习惯。假如事情都是差不多的话,工作中就会缺乏“工匠精神”,就做不出精细的东西,就不能发展核心科技。

对于创新,我提四点建议:一是停止教孩子和下属听话,要教他们明白道理,鼓励他们问问题;二是要改掉“差不多先生”的习惯,做事情必须求精;三是“质”和“量”并重,让产品精益求精;四是提供和鼓励公平竞争,为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创新有三个先决条件:能力、勇气、机会

 

问:企业和个人创新需要注意什么?

答:几千年来,自从我们开始穿衣服,衣服破了就补,补不了就丢。但是现在为什么破裤子越来越值钱?破裤子卖出了更贵的价格,就说明了创新的价值。

创新有三个先决条件:能力、勇气、机会。其中,机会指的是创新应用的机会,如果你发明的东西没有机会应用,就无法实现价值。现在年轻人时常抱怨没有机会,我从不这么认为。机会其实有两种,一是自己创造的机会,二是从社会获得的机会。如果人家不给你机会,你可以自己创造机会。我自己也在以实际行动,不断为自己创造机会。

 

 

邓文中在渝设计的部分桥梁亮点展示

菜园坝长江大桥:Y”型混凝土钢构与提篮式钢箱系杆拱和钢桁梁组成,主跨420米,“公路+轻轨”两用桥跨度居世界同类桥梁之首。

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全世界第一座“姊妹桥”,主跨长约330米,世界上最大的钢混结构桥梁。

两江大桥(东水门大桥、千厮门大桥):处于城市核心区的的双子桥,其设计建造创下多项世界纪录:同类桥型跨径世界第一;索梁锚固形式为世界首创;拉索为139根平行钢绞线,拉索吨位创世界之最;主塔采用空间曲面构造形式,外轮廓为天梭造型,具有独创景观效果。

嘉悦大桥:设计中有两点属于我市首创:桥型为"Y"型矮塔斜拉桥,主桥有两个巨型"弹弓"桥柱;车辆与行人上下分流,下端两侧设计"观光长廊"

红岩村大桥:主城首座公轨两用高低塔斜拉桥,主桥长度约为732.8米,主跨达375;两座桥塔“一高一低”,高塔高度为202米,低塔高度为150.75;大桥的P3塔是重庆城区最高的桥塔。

 

  • 上一篇文章: 五条人生捷径不能走

  • 下一篇文章: 耄耋之年的期许 孙钧院士永不懈怠的人生追求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陈云:毛主席一个无可比拟…[55]

  • 怀念科学巨匠竺可桢[58]

  • 吕本中:《官箴》[51]

  • 陈立夫直评蒋经国对“台独…[52]

  • 《帝范》全文[5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任正非:全面提升软件工程…[11]

  • 任总在专委会建设思路汇报…[12]

  • 殷志峰:无为而治[13]

  • 任正非:一个职业管理者的…[11]

  • 关于AI和大模型 工信部、上…[12]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