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  
  访谈孙钧院士:深度剖析隧道频频建,哪些是关键?       
访谈孙钧院士:深度剖析隧道频频建,哪些是关键?
[ 作者:佚名    转贴自:土木在线    点击数:426    更新时间:2020-03-07    文章录入:admin ]

 

近年来,我国建设的大直径、长距离隧道数量逐渐增多,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建设过程中的难题逐一被克服。然而,隧道运营安全、节能降耗、车辆尾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已成为当今隧道运营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这个日益庞大的 “新市场”,关乎我国城市未来的健康发展,也已成为当下亟需探讨和解决的课题。针对这些问题,中科院资深院士、同济大学一级荣誉教授、隧道与地下工程知名专家孙钧先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1、记者:国内近期规划和建设中的大型隧道工程有哪些?

孙院士: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大型隧道,以上海的为例,有北横地下道路通道、沿江通道越江隧道、周家嘴路过江隧道等;外省市还有几条大直径盾构隧道,如武汉三阳路隧道、珠海横琴马骝洲隧道、汕头市苏埃通道、芜湖长江隧道、大连湾海底隧道等;另外,备受瞩目的广东深中(深圳至中山)通道已确定方案,因周边诸多环境制约因素,通道采取西桥东隧,借人工岛过渡的桥隧结合方式,它是我国继港珠澳大桥之后第二座该方式的通道,值得期待。目前,该通道正在进行设计方案招标。我国还有几座跨海海峡隧道的建设也在积极开展前期研究。

 

2、记者:地铁区间软土隧道国内目前普遍沿用上下行线分离式的圆形盾构掘进开挖。在不同需求情况下,有否其他新的异形盾构形式?最近开发的一种大断面类矩形盾构的应用前景又如何呢?

孙院士:在早年引进双圆盾构修建地铁区间隧道的基础上,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近年来又分别在郑州市穿越干道的地道和宁波市地铁3号线分别采用大断面矩形顶管和类矩形盾构获得成功。采用矩形双行线大跨度盾构(宽约11m),代替传统的上、下行分离式圆形盾构,不仅节约地下空间、断面利用率高、一般不致占用大街两侧土地(单圆分离式盾构有时会因街边有大楼桩基,使盾构法地铁区间的埋深加大,或需施作桩基切割、置换等困难工序)。其主要优点还反映在:它开拓了另一种地下车站型式,即除了现在国内普遍采用的岛式地下车站以外,可因有条件改为选用侧式车站,这对客流量较少的车站更适合采用。

 

3、记者:除了修建隧道,我国各种类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如火如荼,孙院士对此有何评价?

孙院士:就城市地下交通方面的建设而言,我们已经成果卓著而业绩斐然,足以让世界和广大国民备感骄傲和自豪。但在城市市民的地下休闲、养生、游乐和重大地下市政设施等诸多方面,在国外已早属常见之举,而在我国则还未起步,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地下环境静谧闲适,远离城市喧嚣,如能使地下通风、除湿良好(在妥善设计并安装相应设施的条件下),无论冬夏,地下环境的温湿度都将十分宜人,又不受汽车尾气和大冷、大热、台风、雷暴、雾霾等恶劣、糟糕气候等环境因素的侵扰;加之,如果能够将自然阳光设法引入地下空间,就更是一处地下“天堂”。而这在一些发达国家竟已是不争的现实,今天,也该是我国争取起步的时候了!

地铁作为城市地下空间核心的主体骨干,能够将各类地下空间有机连接,形成地下空间的全覆盖网络。选取围绕地铁若干主要地下车站的周边,陆续有计划地开发各种自成特色的地下商业街、地下商场和超市、商购中心,兼及各种地下休闲步行街、地下花园、游乐场、地下图书馆等,一些提供人们在地下健身、养生的地下绿地、娱乐和文体活动中心,将极大地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品位。国外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先例,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4、记者: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推出,现在用作市政用途的地下管廊建设越来越多,并且广州市正在建设深层蓄排水隧道用以防洪排涝,这方面的发展前景如何?

孙院士:利用大深度地下空间修建城市蓄水、排洪通道并兼及为旱季抽汲需要的水等功能于一体,应该在有需要且具备财力、物力条件的大城市先行试点。这是开拓地下空间功能的又一应该早日进行的新渠道。每年春夏之交,我国南方连续暴雨成为许多城市的不堪承受之重;内涝严重,又给城市管理和市政、防灾部门提出了严峻挑战。这里所谓的地下蓄水、排洪、防汛、抗旱体系,是指修建于大深度地下空间内的地下大型蓄水排洪网络,包括:大型地下泵站;大深度排水隧洞(地下人工河);大型地下蓄水库,以及大型地下污水处理站等设施。作为现有的城市排水、防洪体系强有力的补充,与原有的地下浅部排水管网一起,构成了城市高效、完备的排水网络。我看有很可喜的发展前景呢!

 

这是孙钧院士在出席今年在上海举办的2016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时参加记者问答时的发表的精彩回答。并且据悉孙钧院士将继续出席明年举办的2017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

  • 上一篇文章: 孙钧院士解读钱江隧道工程建设技术

  • 下一篇文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钧莅临我校讲学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2]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6]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9]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9]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6]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2]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2]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