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缺点教训 >> 民族之缺点 >> 正文  
  李兰娟院士:疫情结束后,这种现象应改变……       ★★★
李兰娟院士:疫情结束后,这种现象应改变……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搜狐网    点击数:1048    更新时间:2020-02-20    文章录入:admin ]

 

今早打开手机,被李兰娟院士的一席话刷屏了。

 

李兰娟院士说:

 

“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给年青人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一线科研人员,不要让年青人一味追崇演艺明星,他们是强不了国的。”

 

李兰娟院士还说:

 

“国家的兴衰要靠科技、教育、医疗,所以要树立全民崇尚医生、科学家、教师、军人,是他们在支撑民族脊梁。”

 

李院士说:

 

“一个合理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人给社会创造了多少价值,相应得到多少回报,这里的价值分为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

 

如今是给社会带来较多物质价值的是科研人员、医生、军人、工程师等,他们工作一生不及明星一天的收入;给社会创造精神价值的作家不再受推崇,致使如今难出思想大家。

 

不要说什么存在即合理,这明明就很不合理。”

 

这些话为什么能瞬间上热搜,是因为这些话戳痛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我们的幸福感,从来自有梦做,变成来自有钱花。

 

我们的价值观剥离开“人生的意义”“心灵的底蕴”,而简化到以有用,无用来衡量“价”,来定义“值”。

 

 

 

“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给年青人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一线科研人员,不要让年青人一味追崇演艺明星,他们是强不了国的。” 李兰娟院士的话,振聋发聩,但或许有些事,不是只能依靠国家去做,“给年青人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 教育强国”有些人,已在从点滴做起。

 

我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 但其实改变命运的不仅仅靠知识,更靠一个人的胸襟, 智慧,而它们的沉淀, 不仅仅来自于那些应试的,看似“有用”的教育, 更来自,那些交流中,实践中的,看似”无用“的修心。

 

行文至此,再回过头来看李兰娟院士的话,我的脑海中,把它们翻译成了, “疫情带来的病,需要治;浮躁带来的心病也要治……扎扎实实地教育年轻人, 有正确的价值观,有承担的脊梁,有不浮躁的心,这个民族才会有更广阔的明天……”

 

  • 上一篇文章: 把关不严 钟南山就药价虚高向药监局讨说法

  • 下一篇文章: 吴敬琏:2012我的担忧 增长模式有根本缺陷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6]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