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概况 >> 中华简史 >> 古代史 >> 正文  
  《明心宝鉴》精华175句       
《明心宝鉴》精华175句
[ 作者:[明]  范立本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1498    更新时间:2020-01-05    文章录入:admin ]

 

继善篇 第一 凡四十七条(1)

子曰:“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
徐神翁曰:“积善逢善,积恶逢恶。仔细思量,天地不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还不报,时辰未到。平生作善天加善,若是愚顽受祸殃。善恶到头终有报,高飞远走也难藏。行藏虚实自家知,祸福因由更问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闲中检点平生事,静里思量日所为。常把一心行正道,自然天地不相亏。”
《易》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后主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庄子曰:“一日不念善,诸恶自皆起。”
【耳听善言,不堕三恶。人有善愿,天必从之。】
太公曰:“见善如渴,闻恶如聋。为善最乐,道理最大。”
颜子曰:“君子见毫厘之善不可倾之,行有纤毫之恶不可为之。”
《易》曰:“出其言善,则千里应之;出言不善,则千里违之。”
【恩义广施,人生何处不相逢?仇冤莫结,路逢险处难回避。】
庄子云:“于我善者,我亦善之。于我恶者,我亦善之。我既于人无恶,人能于我无恶哉!”
老子曰:“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老子曰:“君子为善若水,拥之可以在山,激之可以过颡(颡[sn]:额,脑门子。),能方能圆,委曲随形。故君子能柔而不弱,能强而不刚,如水之性也。天下柔弱莫过于水,是以柔弱胜刚强。”
《景行录》云:“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行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日日行方便,时时发善心。
力到处,行方便。千经万典,孝义为先;天上人间,方便第一。】
《太上感应篇》曰:“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所以人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至,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东岳圣帝(东岳大帝,道教所奉的泰山神。)垂训:“天地无私,神明暗察。不为享祭而降福,不为失礼而降祸。凡人有势不可倚尽,有福不可享尽,贫困不可欺尽。此三者乃天地循环,周而复始。故一日行善,福虽未至,祸自远矣。一日行恶,祸虽未至,福自远矣。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而日有所亏。损人安己,切宜戒之!”
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一毫之恶,劝人莫作。衣食随缘,自然快乐。

 

继善篇 第一 凡四十七条(2)

康节邵先生(即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谥康节。著有《伊川击壤集》等。)戒子孙曰:“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贤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者,吉之谓也。不善也者,凶之谓也。吉也者,目不观非礼之色,耳不听非礼之声,口不道非礼之言,足不践非礼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亲贤如就芝兰,避恶如畏蛇蝎。或曰:不谓之吉人,则吾不信也。凶也者,语言诡谲,动止阴险,好利饰非,贪淫乐祸,嫉良善如仇隙,犯刑宪如饮食,小则殒身灭性,大则覆宗绝嗣。或曰:不谓之凶人,则吾不信也。《传》有之曰:‘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汝等欲为吉人乎?欲为凶人乎?”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先儒曰:“一日或闻一善言,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
行合道义,不卜自吉。行悖道义,纵卜亦凶。人当自卜,不必卜神。
《周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天理篇 第二 凡十九条

诸葛武侯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康节邵先生曰:“天听寂无音,苍苍何处寻?非高亦非远,都只在人心。”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玄帝(道教称真武大帝为玄天上帝,简称玄帝。)垂训:“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忠孝略》曰:“欺人必自欺其心,欺其心必自欺其天。心其可欺乎?”
庄子曰:“若人作不善得显名者,人不害,天必诛之。”

 

顺命篇 第三 凡十六条

《景行录》云:“凡不可着力处,便是命也。”
子曰:“知命之人,见利不动,临死不怨。”

 

孝行篇 第四 凡十九条

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弟,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养子方知父母恩,立身方知人辛苦。
曾子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惧而无怨。父母有过,谏而不逆。”
曾子曰:“孝慈者,百行之先莫过于孝。孝至于天,则风雨顺时;孝至于地,则万物化盛;孝至于人,则众福来臻。”

 

正己篇 第五 凡百十七条(1)

《景行录》云:“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
苏武曰:“不可以己之所能而责人之所不能,不可以己之所长而责人之所短。”
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孔子曰:“匿人之善,欺谓蔽贤;扬人之恶,欺谓小人。言人之善,若己有之;言人之恶,若己受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太公曰:“勤为无价之宝,慎是护身之符。”
《吕氏童蒙训》曰:“攻其恶,无攻人之恶。盖自攻其恶,日夜自己点检,丝毫不尽则怃于心矣,岂有工夫点检他人耶?”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景行录》云:“节食养胃,清心养神。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脉诀》曰:“智者能调五脏和。”
《景行录》云:“食淡精神爽,心清梦寐安。”
老子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正己篇 第五 凡百十七条(2)

《性理书》云:“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正己篇 第五 凡百十七条(3)

 

安分篇 第六 凡十八条

荀子曰:“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亦迂哉!”
量其所入,度其所出。

 

存心篇 第七 凡八十三条(1)

《景行录》云:“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免过。”
《击壤诗》云:“富贵如将智力求,仲尼年少合封侯。世人不解青天意,空使身心半夜愁。”
范忠宣公(即范仲淹之子范纯仁,谥忠宣。)诫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尔曹但当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将心比心,便是佛心。
聪明智慧,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寸心不昧,万法皆明。
孙思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景行录》云:“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子曰:“思无邪。”
《景行录》云:“贪是逐物于外,欲是情动于中。”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量大福亦大,机深祸亦深。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
《景行录》云:“语人之短不曰直,济人之恶不曰义。”
忍难忍事,恕不明人。

 

存心篇 第七 凡八十三条(2)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方见,人情淡始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曲尽其孝,以保富贵之策奉君则无往不忠。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矣。

 

戒性篇 第八 凡十五条

愚浊生嗔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焰,只作耳边风。长短家家有,炎凉处处同。是非无实相,究竟终成空。
张敬夫曰:“小勇者,血气之怒也。大勇者,礼义之怒也。血气之怒不可有,礼义之怒不可无。(此句重刊本作“小大之殊,不可不知。”)知此,则可以见性情之正而识天理人欲之分矣。”
恶人骂善人,善人总不对。善人若还骂,彼此无智慧。不对心清凉,骂者口热沸。正如人唾天,还从己身坠。我若被人骂,佯聋不分说。譬如火烧空,不救自然灭。嗔火亦如是,有物遭他,我心等虚空,听你翻唇舌。
凡事留人情,后来好相见。

 

劝学篇 第九 凡二十三条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礼记》曰:“博学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礼记》曰:“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诸葛武侯诫子弟曰:“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悲叹穷庐,将复何及也?”

 

训子篇 第十 凡十七条

司马温公曰:“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父教师严两无外,学问无成子之罪。暖衣饱食居人伦,视我笑谈如土块。攀高不及下品流,稍遇贤才无语对。勉后生,力求诲。投明师,莫自昧。一朝云路果然登,姓名亚等呼先辈。室中若未结姻亲,自有佳人求匹配。勉旃(旃[zhn],“之焉”的合音。)汝等各早修,莫待老来徒自悔。”
柳屯田(即柳永,宋代词人。)劝学文:“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虽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景行录》云:“宾客不来门户俗,诗书不教子孙愚。”
庄子曰:“事虽小,不作不成;子虽贤,不教不明。”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养男之法,莫听诳言;育女之法,莫教离母。男年长大,莫习乐酒;女年长大,莫令游走。
庞德公(汉末襄阳人,有令名。)《诫子诗》云:“凡人百艺好随身,赌博门中莫去亲。能使英雄为下贱,解教富贵作饥贫。衣衫褴褛亲朋笑,田地消磨骨肉嗔。不信但看乡党内,眼前衰败几多人。一样人身几样心,一般茶饭一般人,同时天光同时夜,几人富贵几人贫。君子贫时有礼义,小人乍富便欺人。东海龙王常在世,得时休笑失时人。大家忍耐和同过,知他谁是百年人。瘦地开花晚,贫穷发福迟。莫道蛇无角,成龙也未知。但看天上月,团圆有缺时。”

 

省心篇 第十一 凡二百五十二条(1)

父不忧心因子孝,夫无烦恼是妻贤。言多语失皆因酒,义断亲疏只为钱。
得宠思辱,居安虑危。
盛名必有重责,大功必有奇勋。
荀子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老子曰:“上士闻道,谨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
《景行录》曰:“木有所养,则根本固而枝叶茂,梁栋之材成。水有所养,则源泉壮而流脉长,灌溉之利博。人有所养,则志气大而识见明,忠义之士出。可不养哉!”
《直言诀》曰:“镜以照面,智以照心。镜明则尘埃不染,智明则邪恶不生。人之无道也,如车无轮,不可驾也。人而无道,不可行也。”
《景行录》云:“自信者,人亦信之,吴越皆兄弟;自疑者,人亦疑之,身外皆敌国。”
《素书》云:“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
疑人莫用,用人莫疑。
《论语》云:“物极则反,乐极则忧。大合必离,势盛必衰。”
《易》曰:“礼防君子,律防小人。”
老子曰:“多财失其守正,多学惑于所闻。”

 

省心篇 第十一 凡二百五十二条(2)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嫩草怕霜霜怕日,恶人自有恶人磨。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张无择曰:“事不可做尽,势不可倚尽。言不可道尽,福不可享尽。”
太公曰:“贫不可欺,富不可势。阴阳相推,周而复始。”
《汉书》云:“势交者近,势竭而亡。财交者密,财尽而疏。色交者亲,色衰义绝。”
黄金千里未为贵,得人一语胜千金。
非财害己,恶语伤人。
《景行录》云:“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礼佛者,敬佛之德;念佛者,感佛之恩;看经者,明经之理;坐禅者,登佛之境;得悟者,证佛之道。
太公曰:“治国不用佞臣,治家不用佞妇。好臣是国之宝,好妇是家之珍。”
大富由天,小富由勤。
《诗》云:“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

 

省心篇 第十一 凡二百五十二条(3)

康节邵先生曰:“仁者难逢思有常,平生慎勿恃无伤。闲居慎勿说无妨,才说无妨便有妨。爽口物多终作病,快心事过必为殃。争先径路机关恶,近后语言滋味长。与其病后能服药,不若病前能自防。”
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
得失荣枯总是天,机关用尽也徒然。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无药可医卿相寿,有钱难买子孙贤。家常守分随缘过,便是逍遥自在仙。
花开不择贫家地,月照山河到处明。世间只有人心恶,凡事还须天养人。
仁宗皇帝御制:“乾坤宏大,日月照鉴,分明宇宙,宽洪天地,不容奸党。使心用,果报只在今生。善布浅求,获福休言后世。千般巧计,不如本分为人;万种强图,争似随缘节俭。心行慈善,何须努力看经;意欲损人,空读如来一藏。”
神宗皇帝御制:“远非道之财,戒过度之酒。居必择邻,交必择友。嫉妬勿起于心,谗言勿宣于口。骨肉贫者莫疏,他人富者莫厚。克己以勤俭为先,爱众以谦和为首。常思已往之非,每念未来之咎。若依朕之斯言,治家国而可久。”
高宗皇帝御制:“一星之火,能烧万顷之薪。半句非言,折尽平生之德。身披一缕,常思织女之劳。日食三餐,每念农夫之苦。苟贪嫉妬,终无十载安康。积善存仁,必有荣华后裔。福缘善庆,多因积德而生。入圣超凡,尽是真实而得。”
老子送孔子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吾虽不能富贵于人,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言也。曰:聪明深察,反近于死;博辩闳远,而危其身。”
王良曰:“欲知其君,先视其臣。欲识其人,先视其友。欲知其父,先视其子。君圣臣忠,父慈子孝。”
家贫显孝子,世乱识忠臣。
《家语》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知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其长则务学,老思其死则务教,有思其穷则务施。
天无绝人之禄。

 

省心篇 第十一 凡二百五十二条(4)

轻诺者信必寡,面誉者背必非。
许敬宗曰:“春雨如膏,滋长万物,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扬辉),普照万方,佳人喜其玩赏,盗者恶其照鉴。”
子曰:“知而弗为,不如勿知。亲而弗信,莫如勿亲。乐而方至,乐而勿骄。患之所至,思而勿忧。”
孟子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也作鎡錤[z j],大锄。),不如待时。”
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佛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老子曰:“执着之者,不明道德。”
过后方知前事错,老来方觉少时余。
杨雄(即扬雄[前53-18],西汉成都人,长于辞赋,著有《太玄法言》。)曰:“君子修身,乐其道德。小人无度,乐闻其誉。修德日益,智虑日满。”
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直言诀》曰:“事君父者以忠孝,为君父者以慈爱。家与国无异,君与父相同。德显以扬名,惟忠与孝。荣贵不招而自来,辱不逐而自去。”

 

省心篇 第十一 凡二百五十二条(5)

莫笑他家贫,轮回事公道。莫笑他人老,终须还到我。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房屋不在高堂,不漏便好。衣服不在绫罗,和暖便好。饮食不在珍馐,一饱便好。娶妻不在颜色,贤德便好。邻里不在高低,和睦便好。亲眷不择新旧,来往便好。养儿不问男女,孝顺便好。兄弟不在多少,和顺便好。朋友不在酒食,扶持便好。官吏不在大小,清正便好。
孝友朱先生(朱仁轨,字德容,唐代人。终生未仕,隐居养亲,死后人私谥孝友先生。)曰:“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
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难,失之难。
《性理书》云:“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人生智未生,智生人易老。心智一切生,不觉无常到。

 

立教篇 第十二 凡十七条

《景行录》云:“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要,曰俭与勤。”
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
《孔子三计图》云:“一生之计在于勤,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幼而不学,老无所知。春若不耕,秋无所望。寅若不起,日无所办。”
《性理书》云:“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性理书》云:“教人者,养其善心而恶自消。治民者,导之以敬让而争自息。”
《礼》云:“为君止于仁,为父止于慈,为子止于孝,为友止于信,为弟止于敬,为国人交止于信。若为斯道,可以为政理矣。”
张思叔座右铭曰:“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饮食必慎节,字画必楷正。容貌必端庄,衣冠必整肃。步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作事必谋始,出言必顾行。常德必固持,然诺必重应。见善如己出,见恶如己病。凡此十四者,我皆未深省。书此当座隅,朝夕视为警。”
范益谦座右铭:“一不言朝廷利害边报差除;二不言州县官员长短得失;三不言众人所作过恶;四不言仕进官职趋时附势;五不言财利多少厌贫求富;六不言淫媟(媟[xiè],轻慢。)戏慢评论女色;七不言求觅人物干索酒食。”又曰:“人附书信,不可开拆沉滞。与人并坐,不可窥人私书。凡入人家,不可看人文字。凡借人物,不可损坏不还。凡吃饮食,不可拣择去取。与人同处,不可自择便利。凡人富贵,不可叹羡诋毁。凡此数事,有犯之者,足以见其意之不肖,于存心修身大有所害,因书以自警。”

 

治政篇 第十三 凡二十二条

《童蒙训》(宋吕本中撰,三卷。是书为其家塾训课之本,所记有师友遗闻及立身处世读书仕宦之要。)曰:“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则知所以持身矣。”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张问仁于孔子。子曰:“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治家篇 第十四 凡十六条

太公曰:“痴人畏妇,贤妇敬夫。”
创业艰难,守者不易。前人用尽心力无非为儿孙计,后人深加体贴,不惟保全见在,益复广大门庭。不肖之子,视一切如土芥,弃之惟恐不速,甚至家无立锥,游手好闲,甘为人下而不知自耻,良可悼与!与其求人甚难,追悔不及,莫若慎之孑始,克勤克俭,早图万全之策。
安义篇 第十五 凡五条
苏东坡云:“富不亲兮贫不疏,此是人间大丈夫。富则进兮贫则退,此是人间真小辈。”

 

遵礼篇 第十六 凡二十一条

晏子曰:“上无礼,无以使下;下无礼,无以事上。”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少仪》(《礼记》的篇名,记载贵族子弟应学的礼仪。)曰:“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

  • 上一篇文章: 《六事箴言》精选

  • 下一篇文章: 论中国哲学智慧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53]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1]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2]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3]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66]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以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夯实文…[8]

  • “碳达峰”“碳中和”:是…[10]

  • 研究益世学问 书写时代华章…[5]

  • 求索人类社会繁荣之路——…[6]

  • 王蒙:文化自信的历史经验…[13]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