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企业家 >> 正文  
  40年40企40人之王光英:构筑改革开放“桥头堡”       
40年40企40人之王光英:构筑改革开放“桥头堡”
[ 作者:王倩倩    转贴自:《国资报告》杂志2018年第9期    点击数:586    更新时间:2019-03-23    文章录入:admin ]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优秀代表,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建国会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第八届、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三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五届、六届执行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八届执行委员会名誉主席,原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名誉董事长王光英同志,因病于20181029212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2018827日,农历七月十七。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下称光大集团)创始人、首任董事长王光英,迎来百岁寿诞。在生日之前,王老提前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贺礼:“8·18”光大日,光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鹏为王老颁发了“光大特别荣誉奖”。

获此盛誉,王光英当之无愧。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经济体制变革刚刚起步,工商界百废待兴。王光英以实业报国的拳拳之心,在香港组建一家有别于传统体制的民间企业——光大,带领光大以贸易起家、实业开路,引进海外资金、技术和设备,加强与沿海开放城市合作,积极践行改革开放破冰之旅,从而搭建起中西方交流互通的桥梁。

由于共处同一历史时期,王光英执掌的光大和荣毅仁主持的中信,并称中国改革开放的两座“桥头堡”。

“改革开放后,我们有一批老工商业者能发挥作用,他们曾经是民族资本家,曾经在真正的市场经济商海里面经历过大风大浪。”曾在光大任职多年,后担任中信董事长的孔丹曾回忆说:“小平同志借鉴他们的声望、经验、能力、知识,要建立一种有别于传统体制下的企业,为改革开放,尤其是开放做一种尝试。他们以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探索和开拓了前所未有的道路,他们承担了历史的责任。”

40年改革开放,100年中华复兴,王光英是见证者,更是推进者。

 

“但行好事,定有前程”

王光英之所以坚持用一种独特的理念创办光大、经营管理光大,根源上还要追溯至他的家庭以及历史时代,所给予他的价值观、企业观。

民国时期的北京西城旧刑部街,一座院落里居住着一户王姓人家,到光字辈,弟兄姐妹共有十一人,其中有两位在全中国家喻户晓,一位是前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一位就是本文主人公——王光英。

王光英,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出生在一个没落的旧贵族家庭,父母均是旧贵族营垒里反叛出来的正义之士。母亲董洁如很早就倾向于革命,曾多次利用家庭,掩护共产党在北平的地下组织,王光英时常陪伴母亲行动,成为母亲的得力帮手。

1938年到1943年,王光英是北平辅仁大学化学系的高材生。1944年,王光英以技术为资本白手起家,与宗德淳合伙在天津创办一家中小型工厂,取名近代化学厂。因为在英文中,“近代”和“现代”是一个词,意在使中国经济尽快实现现代化,使国家强大起来。从他成为“资本家”之初,爱国就是他经商的底色。

解放后,王光英带头接受了国家对私人工商业的改造。天津许多中小针织厂合并,组成天津针织品织造公司,王光英被任命为经理。1949年,刘少奇到天津视察,并对天津各阶层群众分别作了讲话。王光英了解天津一些重要的工商界代表人士的经历和政见,他便在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士之间架起了桥梁。

那年,天津工商界推选王光英为天津市工商联首任秘书长。从此,王光英的人生视野,生活境界和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提高。由此,他从一个富有创业精神和开拓能力的工商业者,开始转变为一个紧随着时代节奏前进的社会政治活动家。日后,王光英还因此被共和国总理周恩来誉为“红色资本家”。

“红色资本家”的称谓,让王光英更加清楚:自己无论干什么事都要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他曾不无风趣地说,“有人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我觉得应该改两个字,叫‘但行好事,定有前程’。”

 

把光大推向世界

创办光大,是王光英作为“红色资本家”,实业报国的一次大胆尝试。

改革开放之初的王光英,出任天津市副市长,分工掌管财贸。1981年,凭借市工商联领导人的身份,王光英应澳门华商总会之邀,赴澳庆祝该会成立100周年,顺道访问香港。此次港澳之行所见所闻,深深触动了王光英。

访港归来,王光英自己起草、署名,向党和政府提出了一份书面报告,题曰:《港澳见闻和八点建议》。“建议”是从“见闻”中来的。所谓“八点”,述其概略,具体内容丰富,不止八点。但其中若干意见,日后直接决定了光大的组建。

文革之后的中国,当务之急是发展经济。当时国营企业存在的“官商”体制弊端,令王光英深感危机。他在报告中写道:在香港,不论什么行业,都竞争得很激烈,而内地的国营企业却常常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连废品公司也“独家经营”。官商凭特权赚钱,对国家,对消费者,乃至对现代化建设,都很不利。

通过对比中美合资工厂与同类国营工厂之间的效率差异,王光英明确提出“我国国营企业一定要克服官商作风,学会‘决战于市场,决胜效益’。”

王光英在报告中还建议,“趁世界经济回升的机会,到香港开办一家大型的、综合性、开放性、世界性、带有民间色彩的公司,专以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资金,或与西方公司合作、合资、合营开发内地实业,建设大型工程,这对我国四化建设,一定能起很大作用。”

令王光英意外的是,他的《港澳见闻与八点建议》很快得到国务院领导的批示。他也因此成了这家香港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19834,公司正式成立,定名为“光大”。按照王光英的解释,光大者,光明正大做生意也。并向中外宣告:公司的业务宗旨是扩大中外经济技术交流,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与外商合作,进行合资经营,为我国四化建设服务,并为稳定香港繁荣,发展香港经济做出贡献。

成立光大后,市场对于光大持有不同声音,甚至有企业认为光大是来抢生意的,很排斥。为了消除偏见,王光英在北京机场举行招待会,向记者们说:“光大到香港是来做生意,不是抢生意的。车有车路,船有船路,井水不犯河水。当然,与香港工商界合作做生意,出于双方自愿,按合同办事,那是另外一回事。”

那次招待会反响很好。仅仅半个月,王光英就把公司的名声打响了。

为了扩大光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王光英先后邀请了一大批世界名人来公司访问,其中有尼克松、基辛格、美国副总统蒙代尔、财长康纳利和米勒、钢铁大王洛克菲勒等。王光英还与日本首相竹下登、印尼前总统苏哈托等有着良好的个人关系。

在与这些世界友人的交往中,光大公司广泛开展民间外交,宣传自己,了解对方,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引进了大量资金和技术,为国家的改革发展外部环境营造中功绩卓著。

 

“民间”企业家

天津的一名老记者将王光英作为企业家的经历,概括为三个阶段:开国前,他在天津办化学厂,可称为实习阶段或准备阶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在天津的工作和成绩,可称为成熟阶段或渐入佳境阶段;光大公司开业之后,可称为奋发创业、开拓阶段或为我国四化建设作出多方面贡献的阶段。

执掌光大的6年时间里,王光英着力将光大打造成中国“民间企业”样本,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史上,这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光英认为,“民间企业”必须保持几条:吸收资本主义企业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先进经营管理经验,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做生意;在企业结构上,层次少、人员精;在经营上,讲信用,守合同,办事不拖拉,不扯皮,不作马拉松式的谈判;不搞官僚主义,特别是不靠“特权”经商。时至今日,这些内容已深植光大企业基因之中。

王旋风,这是王光英在商界的外号。快节奏的行事风格,让光大赢得了宝贵商机。

19834月,智利一家铜矿倒闭,因急于还债而转手500辆名牌车,按时间估计这批车辆应为新车。看到这份报告后,王光英立即派出一个由专家与工作人员组成的派遣组飞赴智利,临行前,王光英又告诉他们,只要认为车好价格好立即拍板成交。中方人员在智利验车时,发现各项指标确实令人满意。

在紧张地讨价还价之后,这批按出厂新车价计达4150万美元的载重汽车,矿主与光大实业公司专家组达成了以原价三八折的价格成交。在这笔生意中,光大节省2500万美元的外汇,公司实力进一步壮大。

从王光英捕捉到二手车信息到车辆运达中国港口,这么一大笔交易仅仅用了86天。

雷厉风行的商场风格,为光大赢得了效益和效率。“急国家之所急,做国家之所需”的经营原则及业务宗旨,是支撑光大迅速站稳脚跟的关键。

光大在家用电器领域曾有一项重要投资,就是珠海的压缩机厂。王光英因此成为国内最早推动家用电器生产和消费的人。作为王光英商业生涯最精彩的地方,他在战略选择上,不是跟着别人“一窝蜂”地去引进彩电或电冰箱的组装线,而是引进它们的“心脏”。之所以下决心陆续引进先进设备,因为王光英深知:“我国急需提高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国家需要外汇,必须扩大出口;厂里那么多工人要工作,要生活。不去改造设备、技术,力求提高经济效益,一旦工厂被淘汰,那就什么也谈不上了。”

任何企业要发展,必须有后劲、有活力和市场竞争力。而光大正是嵌入国家战略需求积累后发优势。在面对令人棘手的资金问题时,王光英给出了“短线养长线”的方法,即用“短线”赚来的钱,例如从股市赚来的钱,他称为“非经常性收益”,来“养”有前途但要继续发展、继续投资的“长线”指实业,他称为“经常性收益”。时至今日,王光英这种勇于开拓、力求发展的企业家方法,依然值得借鉴、仿效。

1983年执掌光大到1989年卸职离开,王光英六年的光大时光,却铸就中国改革开放史上一段传奇。六年时间里,王光英引领光大公司在国内参股建了5家大楼和酒店,以及磨刀门工程、围海造田工程、江门桥工程等大型的建设项目。

在光大创造的诸多经济奇迹中,代表之作便是建成深圳23平方公里的南头工业区——较招商局治下9平方公里的蛇口工业区大出近两倍,以及投资53层的北京京广中心——正是在京广中心顶楼俯瞰全北京时,邓小平说出了“发展才是硬任务”,数年后,其变通版本“发展才是硬道理”举国皆知。

1990年,王光英由香港回到北京。1983年至1993,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从1993年起,他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由一个“红色资本家”成为了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在从商-从政-再从商-再从政的角色轮回中,王光英不断将其领悟到的改革真谛传承、推广。

“其实,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动’中才能发展的。动则变,变则通。改革开放就是‘动’……”一直以“洋派”自居的王光英,始终主张“立足国内,面向海外”中国40年改革开放,实际上就是这样做的。

 

(本文参考了王慧章所著《王光英传》,中央文献出版社编著的《王光英》,鲁达所著《中华复兴之光-王光英的传奇人生》等资料)

  • 上一篇文章: 享年100岁,王光英走了

  • 下一篇文章: 王光英:与夫人的钻石婚约(名人专访)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0]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55]

  • 冯友兰:对于人生问题的一…[81]

  • 冯友兰:人生术[56]

  • 冯友兰:哲学与人生之关系…[7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安德罗波夫仅执掌苏联15个…[6]

  • 张文木:历史的经验值得注…[6]

  • 《求是》集中刊发5篇文化遗…[10]

  •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10]

  • 张文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10]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