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缺点教训 >> 历史教训 >> 正文  
  反腐如何摆脱“苏绰定律”       
反腐如何摆脱“苏绰定律”
[ 作者:老马识途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597    更新时间:2019-01-09    文章录入:admin ]

 

 

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和纪晓岚曾有段“话论贪官”的对话颇为经典。故事是这样的:

纪晓岚闻听朝廷用来赈灾的钱全部进了薛大老板的钱庄,并且大大小小的官员全都在侵吞就在的粮款,便以此质问和珅。

和珅急忙摆手:“可不能这么说啊,薛大老板可是个神通广大的人,一文钱进去二文钱出来,我这才有足够的钱去救济灾民哪!”(另外由于粮款不够用,和珅通过用一斤人吃的口粮换三斤牲畜吃的麸糠来解救灾民)

然后他接着说:“救民先救官!官都活不了,还救什么民?千千万万的灾民哪,谁去发给他们赈灾粮款?是你发,还是我发?还不是得靠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喂饱了他们,他们才肯给我去卖命!”

纪晓岚无奈摇头一笑,哼了一生:“真乃旷古只谬论!贪污受贿居然还有了大道理?

和珅反问道:“官字怎么写?上下两个口,先要喂饱上面一个口,才能再去喂下面一个口。清官如凤毛麟角,贪官如黄河之沙。那我不依靠他们那我依靠谁呀?我这个军机大臣,要是没有他们撑着,那就是个屁,我容易吗我?”

和珅的“贪官有理论”乍一听很是刺耳,然而却道出来作为领导者都会面临的一个抉择:能干的贪官是否要使用?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经历了大大小小数十个朝代,下一个朝代的继承者们无疑都会吸取上一个朝代灭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其中一个重要的经验教训就是惩治贪腐。可是反过来想想,哪一个将王朝推向衰败甚至终结的皇帝不知道这个理呢?又有哪一个国王不知道国家的毁灭首当其冲就是自己,国家长治久安才能保证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但为什么皇帝不这样做呢?

大明王朝的末期,作为明朝统治体制的最高代表嘉靖皇帝居然还常不无留念地提起巨奸大恶的贪腐首辅严嵩,认为他们若在自己就不会落入因为用钱而被官员逼迫的困境。

从历史来看,嘉靖皇帝是应该知道严嵩父子的贪腐情况的。因为历朝历代的朝廷中都会有仗义执言,德行高洁负有名望的士大夫,他们称之为清流。虽然在严嵩父子把持朝政二十余年中,但也会有一百多名清流直言参劾。当然在这一百多人中,被杀者二十余人,被流放者三十余人,被罢官者不知其数。难道皇帝就充耳不闻么?

其实导致嘉靖不追究严嵩等贪官的原因被当时的浙江巡抚赵贞吉一语道破:“奸党(严嵩势力)把持朝政二十多年,扰乱朝纲、构陷忠良、敛财贪墨,为什么就一直不倒?是因为他们把大事小事都牵着皇上,动他们就势必有伤圣名。”

正因为如此,严嵩对儿子严世蕃所说:“大明朝也离不开你爹。这二十年你爹不只是杀人关人罢人,也在用人!国库要靠我用的人去攒银子,边关要靠我用的人去打仗,跟皇上过不去的人要靠我用的人去对付!”

和珅和严嵩可谓是“智者所见略同”。他们的话表明,王朝的生死存亡已经和贪腐势力有着互相依赖的关系,形成了贪腐势力若倒必将伤及危及朝廷统治。一个王朝怎么会与腐败势力结成这种依赖?这真是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在一般人看来,腐败危急国家生死,它是国家的脓疽、政权的癌瘤。在任何情况下,执政者都会把反腐败当成头等大事。然而历史却不断的告诉人这么一个事实:苏绰定律。这也算上面问题的答案。

苏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周开国帝王宇文泰的谋臣,足智多谋可与诸葛亮、王猛比肩齐名。苏绰自然深知中国历史上贪官不绝如缕,朝朝代代都有巨贪大奸的情况。于是某日宇文泰想请教苏绰如何治国方能延续江山永祚之道时,苏绰发表了所谓“以贪反贪,方能控制官吏离心异志”的理论。

宇文泰问:“国何以立?”苏绰答:“用官。”

宇文泰问:“如何用官?”

苏绰答:“用贪官,反贪官。”宇文泰问:“贪官何以用?”

苏绰答:“你要叫别人为你卖命,就必须给别人好处。而你又没那么多钱给他们,那就给他们权,叫他们用手中的权去搜刮民脂民膏,他不就可以拥权自肥了吗?”

宇文泰问:“贪官用我给的权力得到了好处,又会给我带来什么好处?”

苏绰答:“他能得到的好处是因为你给的权力,所以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好处就必须维护你的权力。那么你的统治不就稳固了吗?”

宇文泰问:“既然用贪官,何以还要反贪官?”

苏绰答:“这就是治术精髓所在。”宇文泰问:“奥秘何在?”

苏绰答:“这有两个好处:其一,天下无官不贪?不怕官贪,就怕官有异志。故以反贪之名,剔除异志贪官,保留听话贪官,这样既可以消除异己,巩固你的权力,又得到民众的拥戴。其二,贪官只要贪,你就有把柄在手,他敢异志,自找死路,故必与你同心同德。”

宇文泰问:“如果任用贪官而招惹民怨怎办?”

苏绰答曰:“祭起反贪大旗,广作宣示,使天下皆知君王心系天下,尤恨贪官。”

宇文泰问:“贪官民怨太大当如何处置?”

苏绰:“杀之可也。抄其家,没其财,如是则民怨息,颂声起,又可收其财,何乐而不为?要而言之:用贪官以结其忠,弃贪官以肃异己,杀大贪以平民愤,没其财以充宫用。”

当然“苏绰定律”实为今人以臆想写世情的杜撰之作,但其中贯穿的道理却是史实。相比于老百姓的穷困,皇帝更担心的是大臣的异志。纵观上下千年历史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王朝的灭亡更多是被这个国家的上中层阶级推翻(排除被它族推翻),例如大臣、将军、贵族等等,诸如像朱元璋此类的农民起义成功的并不多见。皇帝给权、钱于官吏,于是任何控制在一定程度下的贪腐都是皇帝乐于见到的,就如秦始皇乐于看到王翦向他“请美田宅园池”“请田宅为子孙业”一般。

所以,当反腐不再单纯,它便落入苏绰定律,王朝也将进入历史的轮回。

原来反腐是门大学问。

  • 上一篇文章: 金庸1994年在北大演讲

  • 下一篇文章: 从苏绰改革看王道与霸道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