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企业家 >> 正文  
  李嘉诚退了,张忠谋也要退了,两位商界泰斗留下了怎样的身影?       ★★★
李嘉诚退了,张忠谋也要退了,两位商界泰斗留下了怎样的身影?
[ 作者:秦朔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435    更新时间:2018-07-13    文章录入:admin ]

 

 

20183月,李嘉诚退休了。如果从12岁工作算起,他已奋斗了78年,超过中国人目前的平均预期寿命。如果从22岁创立长江工业公司、生产塑胶花算起,他在创业者位置上也已68年。李嘉诚生于1928年,今年90岁。

李嘉诚退休后仍将工作,一是出任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资深顾问,二是致力慈善,特别是在医疗健康和社会问题方面。慈善基金会是他的“第三个儿子”。

在李嘉诚宣布退休半年前,全球最大芯片代工企业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宣布,将于20186月退休。他表示,退休后先要把自传完成,然后会重拾桥牌兴趣,也会多一些家族旅游。张忠谋生于1931年,今年87岁。

李嘉诚和张忠谋是20世纪最重要的华商代表之一。如果要做一个对比,李嘉诚更具商人本色,商者无域,择时进出;张忠谋更具企业家本色,专注半导体产业,聚焦生产性创新。李嘉诚抓住了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香港有望回归而英资财团意兴阑珊萌生退意的历史性机会,开收购英资财团之先例,成为华商主导香港经济的代表性人物。张忠谋1987年创建台积电,首创芯片代工模式,一个人定义了一个产业,被称为“半导体教父”,30年间让台湾成为世界半导体产业中心,台积电的市值甚至超越过芯片巨人英特尔。

李嘉诚更像今天的范蠡,像中国的巴菲特;张忠谋则像中国的亨利·福特,即创新一个行业的生产方式的人。

有趣的是,当年张忠谋从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硕士毕业,就是在福特汽车和一家半导体公司间做选择。由于半导体公司给他的待遇比福特高1美元,而福特不肯提高起薪,一气之下,张忠谋去了专业并不那么对口的半导体公司,从此结下一生之缘。

近年来,关于李嘉诚大举套现内地的房地产业务“卖卖卖”、斥资数千亿在英国等欧洲国家投资基础设施等行业“买买买”,坊间颇多质疑,甚至喊出“别让李嘉诚跑了”。有统计称,目前李嘉诚旗下近四成收入来自欧洲。

“是否从内地撤资”的问题,李嘉诚多次否认,因为他海外投资的盈利均属于在香港的上市公司所有,再通过派息令股东受惠。宣布退休时他又说:“这些钱永远永远是属于公司的。难道卖点什么就是撤资?有些资产我们卖掉,也有些我们买回来,比如我们这两年在香港又新建超过1000个房间的酒店,还有荃湾的商场,都是买来收租的。说我撤资,其实除非我卖出股票,那才是撤资。”

怎样认识李嘉诚的投资?纵观历史,他的投资一直秉持三大原则。

李嘉诚的第一大投资原则,是商者无域。他是商人,不是搞政治的或做道德说教的,他以赚取商业利润为职业,而不受行业、地域所限。对他来说,创造股东回报才是硬道理。2013年,李嘉诚出售上海陆家嘴的“东方汇经”写字楼,原因无他,只是因为租金回报约5%,大大落后于长江实业的15%的平均净资产回报率。李嘉诚这次在退休发布会上说,如果在1972年买入“长江”,今天的回报是1500倍,加上收到的股息,回报超过5000倍,世界上不会有很多公司能做到。

李嘉诚的第二大投资原则,是高度重视稳定的现金流。他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始终握有回报稳定的业务。比如“香港电灯”,政府保证13%的回报,所以1997年重组长江实业时,他让长江基建持有“香港电灯”36%的股权,以拥有稳定现金流。李嘉诚还注重保持低负债率,2013年听到美联储可能在2015年春季提前加息,这将提高负债成本,于是他将屈臣氏股权卖给新加坡淡马锡基金,以回笼现金在手。他曾说自己有个习惯,“就是留意现金流,所以很多时候我都有额外的资金去其他产业做生意”。1979年收购和记黄埔和1985年买“香港电灯”,李嘉诚都在极短时间内调动巨额现金,任何一个竞标对手都无法企及。

李嘉诚之所以稳中求进,也是因为早期创业时有教训。塑料花工厂成立时,为节省租金,找了个货仓做工厂,因为暴雨,新购置的塑胶机器被泡坏,开业不到两个月就要另外找厂房。这使李嘉诚意识到,每做一事都需将种种环节考虑周全,给自己留出余地。他买第一艘游艇时特别定制了两个引擎,两个发电机,以备不测,他说“如果两个都坏掉,我船上还有一个有马达的救生艇”。李嘉诚未雨绸缪,2006年就提醒高管团队要减少债务,准备应对危险,20075月次贷风波爆发前他几次提醒投资者要谨慎。他说:“烧水加温,其沸腾程度是相应的,过热的时候自然出现大问题。”

李嘉诚的第三大投资原则,是择时低买高卖。李嘉诚1950年创业生产塑胶制品,1958年介入地产,1967年香港地价暴跌时购入大批土地。1979年收购英资商行和记黄埔,1985年收购香港电能实业。他抓住内地开放的机会,屈臣氏1989年进入内地,和记黄埔1993年入股深圳盐田港,并大举投资房地产。2008年欧洲因金融危机资产陷入低估,李嘉诚出售内地项目转投英国天然气、电力等公用事业。2013年后,在内地房地产价格高企背景下,持续套现,而投资于新西兰的垃圾处理公司、荷兰的废物能源公司、英国的金丝雀码头、加拿大的机场外泊车、爱尔兰的电信公司、澳大利亚的天然气供应公司、英国的铁路和移动通信、葡萄牙的风力发电、德国的能源综合管理公司。

李嘉诚推崇古代“商圣”范蠡贵出贱取的观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高点要像粪土一样抛售,低点要像珠玉一样买进。2017年,他连作为“看家之宝”的香港中环中心的75%的权益也以402亿港元卖掉,用李泽钜的话,“没有不可卖的物业”。只是价格问题。

除了上述三大原则,李嘉诚对于投资地点也有明确的标准。他对英国《金融时报》说过:“在决定优先投资场所时,有几个标准对我很重要:法制法规、能保证投资的政治稳定性、宽松的生意环境以及良好的税收结构,这些都是重要特征。”

李嘉诚一生,最重要的商业智慧也许是“人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就容易做”这句话。如何才能让生意来找你?要靠朋友。如何结交朋友?要善待他人。李嘉诚说过,世情才是大学问,凡事都留个余地,因为人是人,人不是神,不免有错处,可以原谅人的地方,就原谅人;很多人认为生意不好做,是因为只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没有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先考虑对方的利益再考虑自己的利益,就容易达成交易。

与李嘉诚的商人本色所不同,张忠谋专注在半导体这一个行业,做到极致。

张忠谋1931年生于宁波,全家在战乱年代四处迁徙,大部分童年在香港度过。18岁时,张忠谋进入美国哈佛大学,是1000多名新生中唯一的中国人。1950年,他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1954年获机械系硕士学位,1955年在波士顿附近一家公司的半导体部门当工程师,1958年加入德州仪器,1964年获斯坦福大学电机系博士,并重回德州仪器。1972年,张忠谋已经是德州仪器的第三号人物。

张忠谋一生中最辉煌的篇章是1985年,54岁的他辞去美国的高薪职位,返回台湾出任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1987年在新竹科学园区创建了全球第一家专业代工公司——台积电(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当时的半导体产业普遍采取IDM(集成器件制造)模式,如英特尔、三星、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等,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销售自己品牌的集成电路。张忠谋意识到,如果又做设计又做制造,无法跟大规模的半导体公司竞争,于是创新性地发明了代工模式(foundry),让半导体公司专注于设计,而把制造交给台积电,同时台积电不是普通代工,自己也开发新技术,保证制造水平一直领先。

张忠谋把握到了机会,许多半导体大公司的设计工程师陆续出走创业,但通常不会建一个制造工厂,这刚好和台积电的模式匹配。台积电带动了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兴起,引导产业走向设计、制造、封测的专业分工。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曾总结了张忠谋的创新:“台积电不但创造了自己的产业(半导体制造代工业),也创造了客户的产业(半导体设计产业)。”

张忠谋身上有浓厚的工业家精神和工匠气质,就是脚踏实地,一定要做第一,做世界级的公司。台积电创立之初,他通过私人交情把英特尔刚上任的总裁格鲁夫请到台湾,最初考察时格鲁夫发现台积电产品有多达200个缺陷。张忠谋坚持按照世界标准完善,一点一滴地改,最终获得了英特尔的认证和订单。

张忠谋素以强势领导力著称。在纪录片《张忠谋自传》中,他这样表达自己的意志:“我觉得在半导体产业,在科技产业要做得好是要靠创新,我过去就是挑战自己,挑战员工要创新,创新也就是我们头一个,可是后来就有别人和我们竞争,他们模仿,这个时候我是绝对不客气的。”他说,移动装置、高效能运算、汽车电子及物联网将会是支撑台积电持续增长的四大市场。

李嘉诚和张忠谋,一个在商业造诣上炉火纯青,一个在产业发展中一枝独秀,但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恪守诚信,重视客户,他们也都是终身学习者。

张忠谋说,“我是有纪律地、有计划地终生学习,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不一样的。开始从业的时候以职业为主轴,那个时候就看半导体的书。三四十岁以前,除了主科半导体之外,我也看金融股票市场,《华尔街日报》是老早就订了。有了股票,当然要想开始看季报、年报,这些东西到后来当董事长创业了很有用。50岁以后,专业的金融类已经看得相当多了,于是历史传记类的就慢慢看多起来。”

李嘉诚不像张忠谋那样遍读名校,从小便中断了正规教育,但他坚持自学,买书,和别人换旧书,养成“抢知识”、“不择细流”的阅读习惯。李嘉诚睡觉前一定看书,晚饭后一定要看十几二十分钟的英文电视,不仅看,还跟着大声说,为的是提高英文能力。他在汕头大学给学生演讲时说:“这高增长的年代,要脱颖而出,必须不断强化谦逊的学习态度。当人工智能让机器也有观察力和逻辑力时,心智、心像力是你拥有洞见,有先见之明潜力的关键。”

李嘉诚和张忠谋也都是聚精会神的人。张忠谋专注于半导体,和摩尔定律的提出者摩尔几乎同时进入半导体行业,是教父级人物。而李嘉诚凡是要事,都亲力亲为,无比投入。李嘉诚初入地产业,手持秒表,尽职调查,从汽车站等热闹的地方步行到自己准备购买的目标,估算未来人流的情况。1979年他计划收购和记黄埔,因为交易完成前要保密,几乎是独自一人完成了整笔交易的调研、谈判,其夫人都不知晓整个过程。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李嘉诚在演讲中引用过王阳明的这句话,他说,良知是成就尊严和有存在意义的明灯。李嘉诚和张忠谋,不愧为华商的两盏明灯,有太多精神财富值得中国商业界体味借鉴。

  • 上一篇文章: 半导体教父张忠谋,85岁还能握住苹果芯脏的成功秘诀

  • 下一篇文章: 告别张忠谋!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52]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1]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1]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3]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65]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以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夯实文…[5]

  • “碳达峰”“碳中和”:是…[7]

  • 研究益世学问 书写时代华章…[4]

  • 求索人类社会繁荣之路——…[5]

  • 王蒙:文化自信的历史经验…[8]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