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政治家 >> 正文  
  张之洞重才轻财趣事       
张之洞重才轻财趣事
[ 作者:周保林    转贴自:《文史春秋》2008年第9期    点击数:653    更新时间:2017-12-23    文章录入:admin ]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芗涛,因排行居四,人称四太爷,河北南皮人,清末洋务派首领之一。在出任湖广总督期间,有不少重才轻财的趣事,至今令人深思,给人启迪。

 

敢用犯上的梁鼎芬

 

张之洞因自己靠硬本事起家,为官后十分看重有真才实学的人,他用人、看人,从不以貌取人,更不以亲例外。1889年他被朝廷调任湖广总督(驻节武昌),不久便广招天下贤才精英。翰林院编修梁鼎芬(号芦庵)是个才华横溢的怪人,生性强硬,从不信邪,更不媚上,人称“梁疯子”。他一生喜食鱼翅,按他的说法是敢碰硬刺,故又叫“鱼翅梁”。在中法战争后,他多次上书光绪皇帝,弹劾李鸿章卖国求荣的可耻行为,结果李鸿章未被劾倒,自己却背了个“妄劾”的罪名,被慈禧降级调用。梁鼎芬一气之下,辞官回乡。

 

张之洞倒认为梁鼎芬是个人才,让他闲逸可惜,应为国尽力。他不顾别人闲言碎语,也不怕担当风险,亲自派人上门将梁鼎芬请到武昌,委以重任。开始命他为武昌知府,后拟提为学使。张之洞愿意满足他的嗜好,每次举行招待宴会时,必给梁鼎芬备一盘鱼翅,观其狼吞虎咽的馋样,在一旁乐之。

 

张之洞的族侄张瓞对此极为不解,大胆向他进言道:“四太爷,您如此重用梁芦庵,恐怕招来李鸿章不满,且闻京中权要亦有人不满于梁,还望您三思而行。”张之洞坦然一笑道:“芦庵乃盘根错节之人,中怀郁愤,故其为人能沉着而有毅力,譬如诗,必穷而后能工,我之所以对他抱有期望,正在于此。至于李鸿章满意与否,非我所问也。”几句话说得族侄茅塞顿开,点头称妙。

 

慧眼识得孙中山

 

张之洞顶风用才的故事一下子传开了。出山之前的孙中山半信半疑,早闻张之洞大名,久有拜会之意,决定前去一试。那年他从日本留学返国,途经武昌,特意面晤张之洞。当他走到总督府前时,却被卫士拦住不让进去。孙中山心中有些不悦,便递上名片,在外面候着。

 

张之洞接过名片一看,只见上面用楷书写着“孙文求见之洞兄”7个蝇头小字。张之洞见孙中山与自己兄弟相称,甚为不满,心中说:“好大的口气,一个布衣青年竟与朝廷命官平起平坐!”鄙视一笑,即在名片上用草书写了一联:“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孙中山看罢,冷冷一笑,不假思索地信手写了下联:“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张之洞一看,幡然震惊,拍案叫绝:“此人不仅能写一手好字,而且对联也恰到好处,真乃天下奇才也。”赶忙吩咐人将孙中山请进大堂,并亲自为他敬茶。二人谈了很久,从读书扯到国家大事,谈得十分投机。从谈话中,他发觉孙中山的才气与胆略远在自己之上,决非等闲之辈。送别后他对身边的人说:“孙文必将是国之大才也。”果然被他说中,孙中山一举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不要“锡茶壶”

 

一天,张之洞刚吃罢早饭,正在处理公务,王庆和书童带上厚礼,专程来到武昌拜求张之洞,想要谋个一官半职。王庆系监生出身的候补知府,一表人才,文质彬彬,看上去很像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大学子,转弯抹角与张之洞还沾点亲。张之洞正在从锡茶壶中倒茶,忽见礼品,对他斥责道:“先将那些东西丢在门外,光手进堂让我来考考你的学识。”待王庆递上自己的履历,回答几句简试后,张之洞看着歪曲的字迹和缺乏文采的字句,望着案上的锡茶壶,灵机一动,遂令手下取来纸笔墨砚,用正楷写上了“ Yáng,指马额上的饰物)荼(tú,古书上指茅草的白花)壸(kǔn,指宫里的路)”3个字。张之洞指着这3个字说:“做官必识字,你能认出这3个字吗?”王庆一看,差点笑出声来,这么简单的3个字还能考我,岂不是个笑话,脱口说道:“张大人别取笑小生了,那‘锡茶壶’3字我岂能不识?”张之洞说:“你仔细再认一遍,没看错吧?”王庆肯定地说:“那是我常用的锡茶壶,还错得了吗?”

 

张之洞把手一挥:“送客!”

 

第二天,张之洞下文将王庆这位候补知府遣回原籍,并在文中写了几句话:“写的本是‘ 荼壸’,你却误为‘锡茶壶’。3字仅是一横差,此等庸才岂能用。令你再读十年书,不要误念锡茶壶。”

 

典当皮箱过大年

 

张之洞爱讲排场,然而他用钱虽多,但从不贪敛民财。他常对家人说,民众是衣食父母,作为儿子岂能用父母的血汗钱!因而他每年的俸禄全部花在开销上还不够用,入不敷出之事时常发生。

 

张之洞对上不搞贿赂,对下属一不搞摊派、二不要人孝敬。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之时,就派幕僚暗暗将自己的皮箱等值钱之物,送到当铺里换钱以解燃眉之急。由于年年如此,终于难掩人耳目,于是出现一句歇后语:“张总督当皮箱过年——习以为常。”当时成了一大笑柄。久而久之,这话传到光绪皇帝耳中。光绪在召见时问他:“爱卿,是否确有此情?”张之洞不想让皇上为他追加俸禄,一口否定:“此系谣传,绝无此事。”

 

1890年,张之洞带着随从,自武昌乘轮船到荆州检查堤防,当地官员为了巴结他,趁机大办宴席,意欲讨好。可他却在船上食宿,并将那些官员狠狠责骂一顿。张之洞每到一地,不仅自己不敛民财,而且禁止手下人假他之名胡作非为,一旦发现,严惩不饶。一次,一个名叫李元的下属替人办事后,暗中收了人家50两银子,被人告发。张之洞大怒,问明情况,叫人将李元重打40大板,责令退赔原物,然后赶出府门。

  • 上一篇文章: 张之洞:平生“三不争”

  • 下一篇文章: "武汉城市之父"张之洞身后百年沉浮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57]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3]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5]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5]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69]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林同奇:“我家才子,一生…[11]

  • 林同济的“道家回归主义者…[11]

  • 不懈追求的学者林同济[6]

  •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6]

  •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5]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