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乡贤治理 >> 正文  
  中国乡贤之精神——《中国乡贤》序       
中国乡贤之精神——《中国乡贤》序
[ 作者:陈明    转贴自:靖江日报    点击数:1211    更新时间:2017-06-25    文章录入:admin ]

 

每个时代,总有一群人,他们立足于乡间,从事于教育、慈善、赈灾、治安等活动,他们为不平而呐喊,为不公而抗争。乡人们没有忘记他们,将他们列为乡贤,于祠中祭祀,立牌坊旌表,书史册传世。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建功立业,荣光乡梓,是谓乡贤。乡贤是时代的产物,它由先贤祭祀演变而来。中国人素来崇拜贤者,历朝历代,均有对先贤的祭祀,以教化黎民。唐天宝十三年(754),朝廷下令各地建先贤祠,祭祀历代名臣义士,原先被零星祭祀的先贤们有了归属。到了宋代,先贤祠被官方视为教化的工具,通过先贤祭祀典礼,士人们感受着先贤们的风骨气节,激励自己效法。

在重视祭祀的古代中国,能列入先贤祠享受祭祀,是对一个人一生的肯定,是无上的荣耀,可被后世铭记。各地先贤祠祭祀的对象,多是曾在本地任职的名宦,欧阳修、范仲淹、苏轼等名动天下的人物,是先贤祠优先选择的对象,本土贤达少有能跻身其中。很多在地方上从事善举,文章有成的土著,却不能入选先贤祠。

到了明代,官方规定离职官员必须返回原籍,不能停留在任职地。大批官员返回原籍后,他们在地方经营多年,成为望族。他们寻求更大的发言权,希望能够光耀宗族,也对祭祀提出了新的要求。

洪武二十三年(1390),苏州府学率先将先贤祠分为乡贤与名宦两个祠堂,前者祭祀出生在苏州的乡贤,后者祭祀曾在苏州任职的官员。此后各地纷纷效法,将乡贤祠与名宦祠分开。乡贤祠的出现满足了地方上人士的需要,进入祠堂,享受春秋祭祀不再是飘渺不可及的梦想。

就乡贤,嘉靖十三年(1534)官方将其界定为:“生于其地,而有德业学行著于世者,谓之乡贤。”明代蒋冕则称:“生于其乡,而众人共称其贤者,是为乡贤。”

各地乡贤择取的标准,主要是立功、立德、立言,造福于一方者。所择取的人物,既有往昔贤达,也有今世俊杰。立功,地方上的士人出仕后政绩卓著,或致仕后效力本乡者。立德,从品德上考察,凡为官清廉、孝行感人、不依附权贵、清高隐遁等,都可以视为立德。立言,则是以文章传世、影响士风、教化地方者。

入乡贤祠享受祭祀,成为明清两代士人们的最大荣耀。“死不俎豆其间,非夫也。”

进入乡贤祠,俎豆千秋,光耀乡里,传之后世,不仅仅是一个人一生的定论,更象征着一个家族在地方上的威望与力量。谁能进入乡贤祠,又由地方上提名推荐,这就使得士绅们必须努力经营自己的名望,从事于各类善举。

豪门望族,如果不在地方上努力经营,造福一方,则很难获得地方上认可,也不会被推举为乡贤。就是经过暗箱操作,得以进入乡贤祠后,仍面临着不服气的生员们捣乱。正统年间,松江华亭县人钱溥曾担任南京吏部尚书,但名声一般。钱溥被列入乡贤祠后,地方士人在祭祀时捣乱,将他的神位挪到供桌之下。

乡贤们在地方上从事于赈济灾民、创办义学、修建道路桥梁、赡养孤寡等各类公益慈善行动。如北宋范仲淹创设范氏义庄,持续八百余年,帮助民众。如南宋四川李发,热衷于慈善三十年,赈济灾民二百万。如南宋真德秀创办慈幼庄,帮助被遗弃婴儿。如明末乡贤陈龙正创办并主持“同善会”,在大灾荒中赈济灾民无数。如清代阎敬铭创丰图义仓,救济灾民。如民国陈谦夫毕生致力于地方教育。

乡贤多是退居于乡里的官吏,他们对自己的为官心得,加以系统总结,立德立言,形成了廉政文化。如南宋乡贤真德秀提出为官者要兼具廉、仁、公、勤四德。清初担任普宁知县的蓝鼎元廉洁奉公,曾云“居官处事,惟公、惟明、惟正、惟直”,“为官不能贪利,有利必有害。”

明代选择乡贤时,除了考虑立德、立言、立功之外,是否出仕也是乡贤评定的重要标准。至清代,是否曾出仕不再被视作乡贤标准,只要为乡里做出贡献,就可以被立为乡贤。一些商人在地方上设义仓、建义田、设义学、建桥修路、救灾、助婚丧、开渠、学医救人等,都被视为乡贤。至清末,乞丐武训,因为长年致力于修建义学,也被列入了乡贤之中。

北洋政府时期曾以官方名义,树立了一批乡贤。苏州鲍宗德设立义庄,大总统徐世昌题“宗仁主义”,立为乡贤,下令建坊旌表,这是最后一批官方建造的乡贤牌坊。不过在民间,各地立碑纪念本乡乡贤者屡见不鲜,慈溪乡贤陈谦夫一生从事于教育、医疗事业。1945年去世之后,被地方上祀为乡贤,立碑纪念。

民国时,各省一度曾进行了乡贤评选活动,有十二省评出乡贤共计四百五十三人,并进行了各省乡贤传记编撰工作。围绕评选乡贤,在各省爆发了激烈争执。如曹操被选入乡贤之后,很多地方人士觉得不能接受。再如晚清时期的皖北军阀苗沛霖,被列入乡贤候选人之后,地方上一片哗然,纷纷致电反对。中共在历史上也重视乡贤,如著名乡贤李鼎铭,在米脂创办小学,行医救人。至晚年,李鼎铭拥护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政策,他根据陕甘宁边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精兵简政”的政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诤友。

乡贤的树立,“可以显忠良,可以仰耆德,可以维风教。”乡贤都是本地之人,地缘上的亲近,使乡贤更具有榜样作用,更容易激励人们效法,“彼若是,吾独不能若是耶?”乡贤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支柱,他们代表了中国古代士绅中的杰出人物。乡贤身上,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忠孝、仁义、自强、勤奋、爱国等诸多价值观。乡贤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同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成功人士,用其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建设美丽社会。

 

  • 上一篇文章: 赵瓦村:乡贤理事涵育文明乡风

  • 下一篇文章: “乡贤”别成“乡闲”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陈云:毛主席一个无可比拟…[55]

  • 怀念科学巨匠竺可桢[58]

  • 吕本中:《官箴》[53]

  • 陈立夫直评蒋经国对“台独…[53]

  • 《帝范》全文[5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张文木:读史札记(27条)…[3]

  • 张文木:儒学不是宗教,是…[3]

  • 任正非:全面提升软件工程…[11]

  • 任总在专委会建设思路汇报…[12]

  • 殷志峰:无为而治[13]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