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缺点教训 >> 民族之缺点 >> 正文  
  杂议“提拔”       
杂议“提拔”
[ 作者:竹梅老翁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724    更新时间:2017-03-15    文章录入:admin ]

  提拔与举荐,主体所处的地位不同。提拔者在上,是从上面把对象提拔上去的;举荐者在下,对象能不能用,还得由上面去定——举荐只是提拔的一个环节。
  举荐贤能之才,被称为“荐贤”或“进贤”,举荐者首先得“贤”。孔子对子贡说“往之贤者”,称“齐有鲍叔,郑有子皮”而不言“齐有管仲,郑有子产”,使子贡大惑不解。孔子反问子贡:是“进贤为贤”还是“用力为贤”?其实,管仲“为贤”,方能说鲍叔荐管仲为“进贤”。管仲也曾“进贤”,只是没有“投桃报李”。孔子看重“进贤”者之“贤”,是可取的。
  宋真宗时的宰相王旦即王子明,堪为有“进贤”之“贤”的楷模。在他那边,无人请托,无人进谗,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宋史记载,“旦凡所荐,皆人未尝知。旦没后,史官修《真宗实录》,得内出奏章,始知朝士多旦所荐云”。王旦从来不认为自己“提拔”了谁,也从来不图所荐之人“报恩”,尽管他之所“荐”,几乎没有不被提拔的。此所谓“荐贤而不市恩”,与权相韩侂胄的“宰执、侍从、台谏、藩阃,皆其门庑之人”,形成鲜明对比。
  如今选人用人,只有在举荐或推荐的基础上,经过考核公示以及领导集体的票决,方能“提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关程序却往往被弱化,这在实质上成了领导个人之“提拔”。难怪时而听到有人说,S是A提拔的,他是A的人;Y是B提拔的,他是B的人。“群众满意的,一定要继续留在群众之中;领导满意的,一定要立马提拔到领导岗位”,就是对这种“提拔”的辛辣批评。
  迷恋这种“提拔”的,总想以“提拔”维持威严。即使不在其位,也仍想谋其政。倘若其不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往往脱口而出,说S是我提拔的,如今却忘恩负义;倘若其不正当作为受到抵制,更是满腹牢骚,说Y是我提拔的,现在反而恩将仇报。
  如此“大言”,当真“不愧”?!
  • 上一篇文章: 学术断层与学界新贵的崛起

  • 下一篇文章: 严嵩的“圈子”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70]

  • 侯外庐西大治校[56]

  • 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侯…[57]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63]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72]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媒体盘点习近平引用过的邓…[4]

  •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4]

  • 血浓于水一家亲——中国是…[5]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7]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22]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