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概况 >> 中华文化 >> 建筑 >> 正文  
  为了紫禁城下一个600年——单霁翔在上海图书馆的演讲       
为了紫禁城下一个600年——单霁翔在上海图书馆的演讲
[ 作者:单霁翔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921    更新时间:2016-10-22    文章录入:admin ]

 

 

        故宫博物院具有极为特殊的文化身份。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北京这座世界文化古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第一批进入 《世界遗产名录》 的世界文化遗产。它是世界上中国文物藏品最为丰富的博物馆,还是世界著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是当今世界上观众来访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为何故宫博物院能够集如此多的文化身份于一身?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拥有无与伦比的文化资源。

 

  三大文化资源

 

  故宫博物院应该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博物馆,一座应该对社会民众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博物馆,一座应该对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承担更重要责任的博物馆

 

  北京城区从永定门到钟楼,有一条堪称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中轴线。在这条7.8公里的传统中轴线上,最重要也最核心的一组建筑群,就是拥有9000间房屋、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故宫古建筑群。正因如此,故宫被列为最高的保护级别,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第一批进入 《世界遗产名录》 的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博物院占据着北京历史城区1.06平方公里的中心地区,由此影响着北京城市中心地区的空间形态。一般来说,全世界各大城市的中心地区都是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大都作为商务中心区,由高层、超高层建筑统治着城市天际线,甚至一些历史性城市也是如此。但是北京历史上的皇城地区,却呈现出平缓开阔的空间布局。

  有人将北京历史城区的空间形态描述为像一个“盆”的形状。皇城地区是“盆”底,由中心向四周逐渐高耸起来。过了二环、三环,高层建筑开始密集起来。长期以来,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活跃,使北京历史城区保护压力加剧。人们普遍担心这个“盆”底越来越小。正因如此,进入新世纪以来,一方面 《北京中轴线城市设计》、《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等编制先后出炉,力图保护以故宫古建筑群为中心的空间形态。另一方面,北京商务中心区、奥林匹克公园、中关村西区等大规模城市功能区建设,被安排要远离城市历史中心的规划布局。

  2005年举行的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通过了中国政府申报的北京故宫缓冲区方案。这一缓冲区包括紫禁城在内,总面积达到14.63平方公里。这是世界文化遗产故宫文化景观保护的底线。故宫文化景观所构成的各个元素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必须加以整体保护。其中包括壮美的建筑、严谨的形制、绚丽的彩绘、生动的空间、精美的装饰、独特的色彩、真实的信息、典雅的园林。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今天故宫博物院丰富的文化景观。

 

  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最丰富的中国古代艺术宝库,是一部浓缩的5000年中华文明史。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历史文化,在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中可以得到实物证明。就时代来讲,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宋元明清直至近现代。就地域来讲,藏品来自古代中国各个地域,包括汉族和古代许多少数民族的文明见证与艺术精华。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来自异国的文物,例如院藏钟表仪器类文物藏品,其中大多数是西洋钟表,共有2200余件。这些来自于欧洲各地的钟表仪器在当时是稀罕的物品,紫禁城却有大量珍藏,证明当年这里与世界各国有着广泛的友好交流。

 

  除了17万平方米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和180余万件馆藏文物,故宫博物院最核心的第三大文化资源就是每年1500万以上的观众了。每天到访的数以万计的可爱的观众,既是故宫博物院的文化资源,也是现时最大的压力。2012年,故宫观众较以往增长了一倍,达到1400多万,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座观众人数超过1000万的博物馆。除此之外,故宫博物院每年还要接待大量各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来自世界各地和国内不同民族、宗教、文化、教育背景的人士。

 

  总之,故宫博物院所拥有的三大文化资源,即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木结构宫殿古建筑群、世界上收藏数量最多的中国文物藏品、世界上数量最多且结构最复杂的观众群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级文化资源。这些都说明,故宫博物院应该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博物馆,一座应该对社会民众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博物馆,一座应该对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承担更重要责任的博物馆。这些文化身份集于一身,就要求故宫博物院通过不懈努力,成为既值得骄傲又令人尊敬的文化典范。

 

 

  三个发展目标

 

 

  “故宫整体修缮”和“平安故宫”这两项工程的完成节点都是2020年。这一年恰恰就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希望通过这两项工程的顺利实施,实现“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的理想

 

  面对这座历经沧桑的古代宫殿建筑群,面对这座独具特色的博物馆,面对未来,故宫博物院提出了三个发展目标:“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实施“平安工程”,确保故宫平安; 从“故宫”走向“故宫博物院”。

 

  也许有人会问,为何要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600年前即1420年,永乐皇帝肇建的紫禁城气势恢宏地落成。到2020年,紫禁城就要迎来它的600岁生日。对于故宫博物院来说,国务院批准的两项重大文化工程都将在2020年完成。第一项是“故宫整体修缮”工程。这项工程从2002年开始实施,计划用18年的时间,每年国家财政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至2020年基本完成故宫古建筑群的整体修缮。第二项是“平安故宫”工程,将历时8年时间,也是计划到2020年完成。这两项史无前例的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完成的节点都是2020年,而这一年恰恰就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因此极具象征意义。希望通过这两项重要文化工程的顺利实施,实现“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的理想。

 

  “故宫整体修缮”工程的实施,一方面的意义是使古代建筑能够恢复它的健康状态,另一方面的作用是使故宫博物院的开放范围逐渐扩大。“故宫整体修缮”工程完成之日,故宫博物院对观众开放的范围将达到76%

 

  “故宫整体修缮”工程不是一般的建筑施工工程,而是充满智慧的文化传承工程。倦勤斋保护修缮工程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范。倦勤斋位于故宫东北隅的宁寿宫区域,在乾隆皇帝作为太上皇时憩息之所的花园部分之中,仅是花园四进院落中最后一进院落的最后一座建筑。建筑本身并无特别之处,但这里凝聚了江南园林造园艺术的精华,整座建筑的设计、构造、装饰都可以窥见乾隆皇帝的审美旨趣。室内空间被巧妙分隔,建有二层仙楼和一座微型戏台; 以竹黄、云锦、双面绣等当时流行于南方的工艺装饰,营造出北方建筑内的南方庭院环境。同时,倦勤斋所用的金砖地面、紫檀木构、和田玉镶嵌等建筑材料,可谓登峰造极。在保护修缮戏台顶部以藤萝架和庭院景观为主题的巨幅通景画时,发现它是裱在一种特殊的纸质材料上。那种纸质材料来自于安徽山区生长的一种草,于是工程研究人员到当地寻找这种材料,并由当地工匠恢复使用这种草质材料制作纸浆。经过反复研发,制作出符合质量的传统材料,运到故宫,重新应用到倦勤斋的通景画修复工程中。由此可见,保护修缮工程往往伴随着大量的研究和传统技艺的传承。

 

  “平安故宫”工程有志于通过深入调查文物建筑保护状况、文物库房藏品保存环境、文物安防技防设备、文物保护科技设施、开放路线观众接待条件、员工工作生活区域、端门广场、大高玄殿等周边环境,排查文物建筑、文物藏品和观众接待等各个环节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平安故宫”工程主要包括七项重点内容: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建设; 地下文物库房改造; 基础设施改造;世界文化遗产监测; 故宫安全防范新系统; 院藏文物防震; 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

 

  “平安故宫”工程的近期目标,是争取在2015年,即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之时,有效缓解目前存在的防火、防盗、防雷、防震、防踩踏等方面的重大安全隐患,消除其中最紧迫、最危险的隐患点。“平安故宫”工程的中长期目标,是在2020年,即紫禁城建成600年之际,基本实现故宫博物院安全稳定的健康状态,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迈入世界一流博物馆行列。

 

 

  将故宫文化带回家

 

 

  在我们今天所接待的来宾中,有多少人将自身定位为“观众”,又有多少人将自身定位为“游客”?恐怕还是后者居多。换言之,他并没有真正成为一名博物馆观众

 

  下面具体讲一讲故宫博物院的第三个目标:从“故宫”走向“故宫博物院”。

 

  192411月,末代皇帝溥仪被驱逐出宫。此后不到一年时间,即19251010日,紫禁城以“故宫博物院”这个名称正式对外开放,持续至今。

 

  那么,为什么今天还要提从“故宫”走向“故宫博物院”呢?事实上,虽然故宫博物院的参观人数在逐年上升,但在我们今天所接待的来宾中,有多少人将自身定位为“观众”,又有多少人将自身定位为“游客”?恐怕还是后者居多。相当多的来宾购票之后,走进午门时,认为自己走进的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而没有想到,甚至没有感觉到是走进了一座博物馆。换言之,他并没有真正成为一名博物馆观众。

 

  故宫博物院从建院之始就有自己的特色,即从故宫博物院的皇宫建筑和文物藏品出发,确定了宫廷原状与历代艺术的陈列体系。通过不断改进与发展,形成了拥有包括宫廷原状陈列、固定专题展馆和临时专题展览在内的完整展览体系。几十年来,这一展览体系已经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和熟悉。但是,面对观众数量的增加、观众文化素质的提升和文化需求的变化,原有的展览体系和格局也需有相应的提升和变化。

 

  一是展示效果的提升。

  故宫博物院的陈列展览基本在古代建筑内布置。以往成功的陈列展览,均将文物建筑与文物展品融为一体,相映生辉,对于观众来说能够感受到强烈的文化震撼力和良好的艺术观赏性。关键是如何扬长避短、科学谋划,处理好文物保护和开放参观的关系。

  目前,进一步改进的办法有:通过个性化的深入研究,使每一个院落都像一个独具特色的展览空间; 每栋文物建筑的若干面玻璃窗,都像博物馆大型展柜的展窗一样吸引观众的视线; 室内通过科学研究,增加对文物建筑和文物展品无害化的照明设施,科学设定不同空间的光照度,以增加原状陈列的良好效果; 将文物建筑保护与合理利用通盘考虑,融为一体。这样不但可以获得集各方智慧的最佳方案,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在一座文物建筑上反复施加干预的不科学做法。

 

  二是丰富展览内容。

  面对不断增长的观众量和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故宫博物院需要不断研究扩大开放区域的问题。当前,一些区域正创造条件对外开放。例如,御膳房在养心殿的南侧,是一组体量较大的古代建筑,目前作为家具文物库房。但是,御膳房处于开放区域,具备开放条件,同时拥有宽阔的独立院落,可以容纳较多观众参观,因此计划将御膳房开放为故宫博物院家具馆。宝蕴楼是故宫内少有的西式建筑,经规划、修缮后可以局部开辟为故宫博物院院史陈列厅,着重展示故宫博物院成立前后的历史。

  长期以来,故宫博物院也在推进“数字故宫”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文物建筑及院藏文物藏品的三维模型数据库,先后制作了 《紫禁城:天子的宫殿》、 《三大殿》、 《养心殿》、《倦勤斋》、 《灵沼轩》、 《故宫角楼》 等大型虚拟现实数字作品。希望这些优秀的“数字故宫”作品能够早日与广大观众见面,使观众能够“走进”紫禁城内一些室内外相对狭小、因文物保护需要不能对外开放的空间,从而体验到由文化空间与数字技术共同创造的文化震撼,使“数字故宫”成果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效益。

 

  三是提供优质服务。

  作为公共文化设施,虽然故宫博物院的观众不断增加,但并不能因为观众多而不好客,必须热情地迎接每一位到访的观众,尽最大努力提供优质服务。因此,面对不断增加的观众数量,需要通过调整展览布局、扩大开放空间、完善服务设施、疏导过量人流等措施,增强接待服务观众能力,降低单位面积流量,减少拥堵踩踏风险。为了适应观众数量日益增长下的讲解需求,故宫博物院不断改进自动讲解器服务,目前已经具有40种语言功能(包括各国的语言、一些民族的语言和粤语、闽南话等地方方言),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文化背景的观众,提供个性化服务,如讲解服务拓展出专家版、故事版、少年版和对话版等多种版本。为了有针对性地提升服务观众水平,故宫博物院适时、不断开展观众满意度调查,了解观众的参观感受,接受改进服务质量的建议。

 

  四是加强科技支撑。

  近年来,根据科学研究发展需要,故宫博物院先后组建了古陶瓷研究中心、古书画研究中心、古建筑研究中心、明清宫廷史研究中心、藏传佛教研究中心以及故宫学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初步形成了具有故宫博物院特色的研究机构体系。鉴于这些研究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布局较为分散,需要实现资源整合,为此决定组建故宫研究院。故宫研究院根据学术研究发展需要,逐步健全,例如计划设立古文献研究所和明清档案研究所。

 

  五是扩大文化传播。

  故宫在社会民众的心目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崇高而神圣。因此,故宫博物院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这种关注倾注着人们对文化遗产的感情,是对故宫博物院的监督、重托和激励,也是今天故宫博物院最为有利的发展环境。为此,面对媒体监督,故宫博物院坚持公开透明。与此同时,本着社会效益第一、兼顾经济效益的经营理念,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产品研发与营销致力于深入挖掘院藏文物的优秀文化元素,既使文化产品更具故宫特色,又努力满足观众的多层次需求。以此方式延续文物藏品的鲜活生命,传递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信息。目前,故宫博物院已经研发文化产品13大类、5000余个品种。每年新研发的文化产品300余种,配合每年举办的陈列展览,研发具有故宫文化特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文化产品,使更多的观众能够在参观展览之后心满意足地将故宫文化带回家。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与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俄国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等国际著名博物馆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仅限于文物展览,还在文物保护、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开展日益广泛的国际合作。通过这些合作,也确立了故宫博物院在国际博物馆界的文化地位。

 

  今年,故宫博物院将迎来90岁华诞。故宫博物院的事业是永远的事业。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本文根据现场演讲速记整理,本报有删节;整理人:柳森)

 

  思想者小传

 

  单霁翔 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研究馆员、高级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被聘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1月起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著有《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留住城市文化的“根”与“魂”》、《文化遗产思行文丛》、《平安故宫思行文丛壬辰集》等。

  • 上一篇文章: 孔庙——儒学治国之明证

  • 下一篇文章: 故宫的世界,世界的故宫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54]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1]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2]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3]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66]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以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夯实文…[8]

  • “碳达峰”“碳中和”:是…[10]

  • 研究益世学问 书写时代华章…[7]

  • 求索人类社会繁荣之路——…[7]

  • 王蒙:文化自信的历史经验…[1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