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教育精神 >> 名校名师 >> 正文  
  体验美国中学课堂         
体验美国中学课堂
[ 作者:杜赛伦    转贴自:新京报    点击数:893    更新时间:2012-01-09    文章录入:admin ]

 

前不久,当我走进Breck School的时候,就喜欢上了这座坐落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宁静的中学校园。和美国学生一起上的一堂普通生物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座位,自由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举手反驳老师,或者表述自己的观点。老师会欣喜地倾听同学的观点,然后耐心解答讨论,不会因为时间紧张而对同学的话置之不理,学生也不会因为自己观点的错误而羞愧。课堂始终活跃着,却没有人将活跃变为喧哗凌乱。甚至每一个人都是平和的,平和地提出,平和地接纳。没有发表观点的人都很认真地倾听着,整个课堂让人倍感舒适。

一个细节引起我的注意。在教师的讲台上,摆放了一盒纸巾。学生如果想用纸巾,不用举手便可直接走上讲台取用。其间老师继续讲课,学生的脚步很轻,更不会在走上讲台的途中和熟悉的同学聊几句或做个鬼脸什么的。取了纸巾的学生会静悄悄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继续认真听讲。

在这里,老师和同学把“Excuse me”和“Thanks”随时挂在嘴边。再小的事情,哪怕别人并没有帮到什么,他们都会真诚地道一声“谢谢”。在校园里,不管你来自哪里,是否相识,都有人跟你主动打招呼,话语很随意,却生出几分亲切,很容易彼此交谈。作为一名第一次来到这里的中国学生,我觉得自己并没有被忽视,人与人之间少了冷漠,多了彼此尊重。

在课堂上,选择和表达是自由的,但却少有违反纪律的现象,一群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似乎比我更懂得自律,每个人都在合理利用这些自由。而在校园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似乎为这种“自由的校风”做了注解:自由的来源是对人的尊重,自由的实现需要尊崇规则,自我克制。

因为自由,每个人可以变得平和;因为平和,社会可以变得更美。我们的课堂、学校为什么不能这样呢?

□杜赛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学生)

  • 上一篇文章: 中国出不了乔布斯并不奇怪

  • 下一篇文章: 核心技术就是大国之盾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4]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