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民族思维 >> 决策与调整 >> 正文  
  中国现代化之路:不可错失的又一次机遇         
中国现代化之路:不可错失的又一次机遇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经济参考报    点击数:1234    更新时间:2011-07-23    文章录入:admin ]

 

  中国经济现代化曾错失三次历史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年至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错失第三次工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正在到来的第四次技术革命,对中国既是难得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中国不能重走欧美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老路,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现代化道路。

  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

  2007年,中国G D P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仍占11 .8%;在就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劳动力就业比率为40.8%;农村人口为7 .27亿,仍占全国人口13 .21亿的55%。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村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世界许多国家农业持续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

  1、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耕地

  中国以占全球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问题是中国人口继续增加,而耕地却不断减少,从1996年到2005年,全国耕地面积减少一亿多亩,人均占有耕地降至1 .4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2020年,全国耕地面积能否保住18亿亩,对我国中长期粮食供应和安全有重大影响。

  土地既是广大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又是实现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和粮食安全的保障,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

  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是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产品标准化和效益最大化,农产品加工率超过90%。要从我国农户规模小、经营分散的实际出发,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基础上,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不断满足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3、要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生产资料和管理方式来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改革开放前,农业投资占到整个国有单位投资比重的5%以上,而到1995年,农业投资的比重仅为2%。从1949年到1979年的30年间,全国共建成水库(10万立方米以上)87085座,全国拥有有效灌溉面积7 .3亿亩,占世界灌溉面积的1/4。但改革开放30年来,仅建设各类水库827座。很多发达国家都大力扶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增加研发投资,大力发展生物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这些经验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能源是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过程中,工农业仍占很大比重,全国人民衣食住行需求迅速增加,所需能源不断扩大。我们必须使用清洁能源,必须节能、减排,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才能走出一条新型现代化道路。

  1、有效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

  据国土资源部2002年《全国矿产资源储量通报》公布的数据,我国煤资源量和基础储量分别为6860 .62亿吨和3340.88亿吨,居世界第一位;可开采储量为2040亿吨,居世界第二位。主要问题是,不仅回收率、利用率低和损失严重,而且在消费过程中排放大量污染物。

  据统计,从1949年到2003年,全国累计采煤350亿吨,而资源消耗量却超过1000亿吨,回收率平均不到30%,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煤资源回收率高达80%的水平;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70%左右,但利用效益低,特别是大量煤层气白白烧掉,成为主要环境污染源之一。如果依靠先进技术,特别是采用清洁煤技术,我国煤资源不仅可以开采更长时期、减少对外能源依赖,而且能够大大改善生态环境。

  2、积极开发和利用核能

  据《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报道,我国迄今已投产核电装机容量约900多万千瓦,但仅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左右。我国调整能源结构的优先选择是加快发展核电。

  在核电发展战略方面,坚持发展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路线,目前按照热中子反应堆———快中子反应堆———受控核聚变堆三步走的步骤开展工作。积极跟踪世界核电技术发展趋势,自主研究开发高温气冷堆、固有安全压水堆和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技术,根据各项技术研发的进展情况,及时启动试验或示范工程建设。据新华社记者蔡敏20071月报道,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实验装置———位于合肥的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通过了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科院各专业组验收,并在进行物理实验过程,多次成功放电。我国有可能成为最早实现核聚变发电的国家之一。

  3、大力开发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

  我国拥有丰富的风能、水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每年秸秆就达七亿吨,农业废弃物资源极为丰富,开发生物燃料潜力巨大。为应对日益加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规划,到2020年,把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供应的比重,从目前的8%提高到15%左右。

  能源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血液和强大动力,新能源的开发和广泛应用,不仅将保障能源供应,而且将不断改善环境。我国走出一条新型现代化道路,不仅将推动我国实现全面现代化,而且将对各国经济协调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 上一篇文章: 罗伯特议事规则简介(全文)

  • 下一篇文章: 岂能凡事归咎于体制问题?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6]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50]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8]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9]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21]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9]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6]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6]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4]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50]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