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教育精神 >> 名校名师 >> 正文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一个发言稿)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一个发言稿)
[ 作者:李志强    转贴自:价值中国网    点击数:1366    更新时间:2011-02-25    文章录入:admin ]

 

   我主要从两个路径来谈我对于中外教学法之比较的认识,第一个路径是理论的视角,主要缘于我本人的科研方向有一个是中西道德教育思想比较研究,我在西方道德教育思想领域出版了一部专著《走进生活的道德教育——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并发表了10几篇论文。这些研究让我对于中西道德教育、之间的异同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另外一个思路是实践的视角,主要是今年年初学校把我派到美国东田纳西州立大学访学3个月,期间对于中美道德教育之间的差异有了更为深刻的亲身感受,这种感受也是我向大家汇报的主要内容。那么接下来我就试图把这两个视角结合起来向大家阐述。
  谈到“德育”,这里指的是广义的德育,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人认为,它好像是中国特色的东西,外国没有,实则不然,外国不仅有,只是名称不同,比如说,在德国它以政治教育的名义开展,在英国以宗教教育的名义开展,在法国以公民教育的名义开展。这些教育的名称不同,其实质却是一致的,都是对全体公民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美国,它的特点更为鲜明,我将它总结为5个方面。
  第一,史地教育,即通过历史地理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美国《2000年:教育策略》的文件中把英语、数学、自然、历史和地理作为5门核心课程。仅从这个文件看出,在美国历史、地理课程的地位大致要比我们国家的高,实际上,两个国家在这两门课的教育内容也有些不同,美国把地理看作是热爱自己国土的国情教育,把历史作为彰显资本主义社会优越性的社会发展史的教育。例如,讲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就会讲西部开发过程中的艰苦、死亡、流亡的历程,之后再让学生描绘这种艰苦的场面,以加强学生的印象,达到意识形态灌输的目的。
  第二,通识教育,也就是我们学校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所提倡的GE(General education)教育。在我访问的东田纳西州立大学,开设了一门类似于《职业与文明》这样的课程(具体的名字我记不清了),我去旁听过,我理解它的授课目标就是通过职业道德的教育保持并扩大美国社会必须的伦理和社会价值。另外在查阅相关资料的过程中,看到一个美国华裔教授说,美国各种通识课程说穿了集中于一点,那就是在人类社会大发展的目标之下宣扬美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第三,渗透教育。渗透教育与课堂教育相对,主要是指利用各种课堂之外的活动而开展的形式多样的教育。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所有的博物馆,如航天博物馆、邮政博物馆等等都是免费参观的,环境非常好,服务也非常好,让人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之中接受无形的教育。另外,我本人在美国见到过无所不在的国旗很是感慨,商场、银行、麦当劳甚至个人家都挂着国旗,还有在街上看到过脸上画着国旗和身披国旗的人,我想这在咱们国内见到的话一定会觉得这个人有问题,而那里却感觉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儿。另外,我在迪斯尼乐园经历过这样一个事情,早上8点开门,把游人放进去,不能直接参观游玩,而是让全体游客停下来,竖立并跟着音乐唱国歌。因为自己不是美国人,觉得没有义务去这样做,但是看看周围的人都很郑重地把双手放在胸前并充满热情地唱着国歌,自己也就随着行事了。还有一点,宗教活动是美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的途径,在我看来,这种活动所传达的美国思想价值观是最为隐蔽,并易于人们接受的,表现在形式的多样灵活性,如烧烤活动、音乐会等,人们都愿意参加,神职人员通过这样的活动尽心尽力地传达他们的价值观。
  另外,多聊一些,我前段时间参观世博会,对于世界范围内的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从我的博文中摘取一段,跟大家分享。在世博会上,彰显个性与展示成就的国别展览,无论是以回顾历史的方式还是以预测未来的方式,亦或是描述当下的方式表现出来,其实质上都是在既向世界介绍着自己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之同时,更是在向世人传递着自己国家的基本价值理念。(例如:法国、德国等国家馆的展览,都是展现现代科技文明对于人们生活方式点点滴滴的影响,看过之后产生的感触是实实在在的,不像我们国家馆以及各省市馆都是宏大叙事,只展示城市生活高度繁荣的一面,实际上这种以过渡耗能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已经被普遍地抛弃。)那么,这种于无形之中的价值理念宣教不仅是当前世界各国所采用的基本形式,更是符合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的有效方式。这让我联想到自己在美访学期间所感受到的,那就是,欧美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并不通过开设专门课程的方式来实施,但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隐性教育,这些“无形”之中的教育同样富有成效。进一步说,欧美国家针对自己国民所开展的隐性思想教育与世博会之中针对他国所开展的价值观宣传,虽然一个是朝内的,一个是向外的,但究其本质都是各国传递自己基本价值观念的宣教过程,其教育对象不同,其主旨却是一样的;其形式千差万别,其内容却是始终如一的。
  第四,国民精神教育。美国有一个学者叫康马杰,他写了一本书叫《美国精神》的书,非常有影响。与这本书的影响一样,在美国捍卫自由、平等、博爱的国民精神的教育深入人心。美国国民精神的教育要把美国的国民培养成一种什么样的人呢?经过我的实践考察的感受,以及长期理论研究的结论,那就是他们试图培养“有用的好人”。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做人一定要做一个好人。但是中国人眼中的传统意义的好人存在一定的问题,那就是他可能是懂得一个好人应当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质,却只是懂得,而不能担负起应当担负的道德责任,也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种好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没有用处的。一个有用的好人就是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理智思维能力,认识到并担负起自己的道德责任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好人。所以,美国国民精神教育的借鉴意义在于,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不是道德理想中的圣人,而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
  第五,自愿服务。在美国各种自愿服务非常多,尤其以宗教团体或慈善机构所开展的自愿帮助他人的各种服务为多。这些自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有在校生、也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等,虽然都是自愿参加,但每周或寒暑假都有一定工作时间的规定,一旦参与进来,必须遵守执行,并且是无偿的,没有报酬的。这里联想到我们国家从奥运会开始就挖掘到了这种最适合于中国国情,也最能利用我们自身优势的途径。但是我们的自愿形式却出现了一个问题,记得看过一个报道,就是在奥运结束采访某国运动员对于北京奥运会的感受,他说最大的感受就是北京奥运会的自愿者太多了,以至于干扰了自身的活动。

  • 上一篇文章: 图书馆长敞开的是思想自由的大门

  • 下一篇文章: 大学校训及其文化精神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